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危机处理 >> 国际危机 >> 正文  
  纸面繁荣 世界正走向另一场危机         
纸面繁荣 世界正走向另一场危机
[ 作者:谢国忠    转贴自:《新世纪》-财新网    点击数:1357    更新时间:2011-02-21    文章录入:admin ]

 

 宽松的货币政策夸大了经济周期,引发了繁荣与衰退

  在过去十年中,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全球名义GDP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增长了近1倍,达到62万亿美元,扣除美元贬值的因素,全球GDP实际增长了50%。尽管在这十年中,世界经历了IT泡沫破裂、“9·11”袭击及其后的战争、美国金融危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然而,按照传统的衡量标准,这十年仍然是我们所生活过的最繁荣的时期。

  但是,如果周游列国,与当地民众交谈,却完全无法得到这种繁荣的印象。

  美国人痛苦地抱怨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生活成本变高,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欧洲人抱怨少些,只是因为他们本身期望值就不高。日本人已经放弃了。他们认为事情一向就是糟糕不堪的。中国名义GDP翻了两番,中国人本应心花怒放,但是,他们却在抱怨物价变得越来越高,房地产价格难以负担,食品和饮用水不够安全,等等。

  到底怎么了?难道这场繁荣只是海市蜃楼?还是GDP衡量标准出了错?

  夸大的繁荣

  在这十年中,全球粮食产量增长了十分之一,与此前几十年的速度差不多。能源产出增长了三分之一,比以前要快得多。但是,40%的能源产量增长是源自中国不断增加的煤炭产量。剔除中国煤炭生产,世界能源生产率与以前几十年其实差不多。

  粮食和能源是全球经济最基本的投入。由于它们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大,而世界大多数人口都陷入低收入人群,能源和粮食的缓慢增长表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像纸面显示的经济繁荣那么快。

  此外,由于按美元计算的全球GDP翻了一番,远远超出了能源和粮食产量的增长,因而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世界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在十年中上涨了138%,布伦特原油价格现在已经涨到了每桶100美元,而20世纪90年代平均才每桶20美元。即使像经济数据所显示的,按美元计算的平均收入增加了90%,对世界大多数人口来说,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巨额增长也早已抵消了收入的增长。今天,很多民众的生活水平可能还不如十年前。

  虽然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导致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下降,统计数据却显示,对一小部分人来说,收入和财富迅速增长。美国1%的人口获得了四分之一的国民收入以及近一半的国家财富,这是20年前的2倍。在中国,房地产价格与收入之比在十年中翻了一番,表明不平等程度也增加了不止1倍。中国和美国的表现固然最为明显,但是,日益严重的不平等早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将经济增长与富裕人群的支出挂上了钩。这些支出项目具有较高的账面价值,但财富效应不易外溢。因此,纸面的繁荣和民众普遍的不满同时存在。

  测算问题,在某些方面可以解释经济数据和民众感受之间的脱节。在轻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全球经济已经迅速扩张。边际收益一直在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必需品,如食品和能源等却没有跟上。因此,经济学家可以不断报告GDP增长显著,但与此同时,人们生活却更不幸福了。

  在不平等方面,全球化和教育通常被视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全球化增加了市场对技能的需求。因此,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从全球化中获得了更多的好处。但实际上,工程师、科学家和计算机程序员并没有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他们的工资红利并没有增加那么多。

  教育红利在发达国家看起来更为重要。受过大学教育人群的失业率和其他人群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理论上,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教育水平较低,情况应该更是如此。但是,事实与理论却并不相符。其他一些因素,如供应与需求等,可能比教育更起作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工资红利的降低反映了供应的增长。随着蓝领工资上涨加速,这种红利已经完全消失了。

  资产市场在推动不平等方面,比其他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那些财富或收入迅速增加的人通常加入了资产市场。资产值占GDP比例经历了很多“繁荣-衰退”周期。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总价值在20万亿到50万亿美元之间波动。那些在正确的时间进入和退出的人发了财,其他人则依旧贫穷。

  收入与财富的分配已经基本上变成了一个赌场,与生产力完全无关。原因就在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夸大了经济周期,引发了繁荣与衰退。

  在经济疲软时,央行行长们相信经济刺激措施。这些刺激手段由于降低货币价格,从而创造了资产泡沫。货币能动论是造成世界问题的主要原因。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以资产为基础的经济,却排除了真正的经济活动。

  资产市场造成的财富和收入集中降低了社会的满意程度。嫉妒不是主要的原因。大多数人的生活确实没有变好。

  滞胀困扰世界

  全球经济正在陷入滞胀。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但通胀在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经济体2011年的GDP增幅将从2010年的3%下降到2%,新兴经济体的增幅则会从7.1%下降到6.5%。通货膨胀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已经超过了预期,并且仍在加快。

  而且,生活必需品的通胀要高得多。无论手机或电脑价格下降多少,都无法抵消食物和能源价格迅速上涨对大多数人生活福祉的影响,尽管就技术层面而言,这在GDP的核算上是可以实现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策制定者们在评估通胀时常常会忽略食物和能源,因为他们认为这两者太不稳定。

  是的,它们太不稳定了。在巨大的动荡中,食品和能源价格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上涨。然而,只关注短期波动而忽略其长期趋势是十分荒谬的。食品和能源通胀蔓延至其他方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蔓延已经在发生了。即使在日本这样一个通货紧缩的国家,2011年也可能会经历一些通货膨胀。

  今天的通货膨胀是跟随昨日的资产通货膨胀而来的。在过去的十年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名义下被反复施行。

  实际上,货币刺激的所谓有效性主要来源于创造资产泡沫。货币在资产市场上的存量累计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在资产泡沫破裂后它最终会进入CPI。各国央行通过增加货币来应对资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影响,因而创造了更大的通胀。

  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推动了过去泡沫的货币存量,和新增的用于应对泡沫破裂影响的货币增量,最终都会变成通胀。

  世界正走向另一场危机

  通货膨胀正在挤压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家庭,这些家庭并没有从过去的资产泡沫中获益,甚至是其受害者。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因此,社会不满情绪正在加剧。另一方面,IT革命使得信息变得更加便宜。这种组合是爆炸性的。

  灭火的首要原则是不要向火焰投放燃料。但是,现在的通胀治理却没有遵循这一原则。现存的货币存量具有极大的通胀性。为了遏制通胀,必须以不增加未来通胀压力的速率增加货币供应,也就是说货币增长必须低于名义GDP的增长。与之相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利率上升应高于平均通胀率,也就是说,不允许存在任何负实际利率。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遵循这一原则。欧元区的通胀率已经高于欧洲央行规定的2%的上限。欧洲央行威胁将提高利率。不过,每个人都知道这不可能,因为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影响南欧各国的经济。

  英国的通胀率为4%。英国现在预算赤字巨大,经济上季度出现收缩,英国央行很可能将对通胀持容忍的态度。美联储继续无视通胀风险,理由是高失业率将会控制工资水平,抑制通胀。美国现在金融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失业率居高不下,它出现通货膨胀,将会晚于其他国家。但是,由于进口、农业和能源占到其GDP总量的五分之一,美国也不可能逃脱全球通货膨胀的大趋势。

  发达国家不愿处理通胀问题,因为它们的债务负担过重。发达国家在十年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负债率已经达到50%,而且,它们的财政赤字仍然十分庞大。

  新兴经济体在货币政策方面通常比较被动。原因在于其经济增长依赖于贸易和国外投资。它们无法在发达国家先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控制通胀。迄今为止,它们的做法也没有展示任何其他可能。主要标志就是它们不愿提高利率。利率增长过慢,无法消除负实际利率。长期的负实际利率总是会导致金融危机。

  下一场危机,要么始于美国国债市场的崩溃,要么始于新兴经济体由通胀所导致的“硬着陆”。时间很可能就是2012年底。

  • 上一篇文章: 欧洲高福利时代即将终结

  • 下一篇文章: 面对霸权主义,我们需要擦亮眼睛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只要人民负担不重 中国经济…[1187]

  • 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1065]

  • 欧洲高福利时代即将终结[1371]

  • 二次探底之忧[1169]

  • 我们在和日本一起变“老”…[99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