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  
  孙大午:我有一个民营的梦想         
孙大午:我有一个民营的梦想
[ 作者:周丽敏、方辉    转贴自:中国经营报    点击数:1117    更新时间:2010-03-07    文章录入:admin ]

 

“我有个梦想:我想建一个大午城,一座世外桃源,人们很祥和地生活在一起,这个愿望正在实现。”这是著名民营企业家孙大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孙大午带领他的河北大午集团正在努力潜行。

北京的3月,乍暖还寒,2010年的全国两会如期举行。一心为实现大午城而努力奔波的孙大午期望两会期间能有提案、议案涉及“新民居”改造,目前,孙大午正在试图开启民营企业改造新民居的先例。

在他看来,“新民居”改造将是未来经济的又一个增长点。

期待土地、金融政策放开

《中国经营报》:金融危机阴影依然弥漫的当下,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尤其是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作为扎根农村的民营企业家,你最希望国家对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给予什么样的支持?你认为现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过去相比有改善吗?企业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会遇到什么问题?

孙大午: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在土地、金融的政策方面再放开一些。带有全国普遍性的土地和融资问题依然没有得解决,我以前就呼吁过,金融应该“放小、拆大、民营化”,农村小规模的金融活动就应该放开。现在有一些融资渠道在探索,但待遇和大环境密切相关,一些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到非法集资、企业破产、紧缩银根时就会收紧政策,没有制度保障。

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行政透明化、政策公开化是基本要求,但现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到,有关部门只是选择性开放、选择性执法。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到了执行的层面,往往会设门槛。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饲料行业,国家政策是免税的,但执行的时候却要到地方政府报批,这就是在设门槛,也可以说是人为地创造寻租空间。

另外,我们现在正在做“新民居”的改造,但在这项工作中很多政策还是含糊的。

金融更是如此,都被国有银行垄断着,农村金融几乎空白,现在农村盛行的是地下钱庄和高利贷性质的融资形式。

我认为应该允许农民利用自己的土地发展村办企业,不应该把所有的企业都弄到开发区去。韩国的农村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他们的农村可以自由发展企业,这样农民就可以有事情做,收入增加,也就没有很大的城乡差别。

试水新民居改造

《中国经营报》:你上面提到“新民居”改造,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孙大午:大午集团现在有一个3至10年的发展规划,规划内容是把周围10个村庄并在一起。

现在国家有一个新民居建设和旧村改造政策,允许一个村庄的整体搬迁。比如说大午集团附近的郎五庄,1500人,(建设用地)占了600亩,如果盖成楼房,只需要100亩,可以节省500亩土地。从目前居住条件来看,条件很落后。

如果我们企业来为这些农民盖住宅楼,让他们来大午城居住,居住条件会好很多,对于腾出来的宅基地可以置换给企业,这个用途就很大了,可以盖工厂,可以做其他的事。

据我所知,这次河北省要搞1000个试点,我们是其中之一,现在徐水县县委农工部已经报上去了,正在等待河北省发改委的批复,预计“五一”以前能批下来,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将在8月动工,明年就让村民进行搬迁。

在未来,新民居改造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营报》:以企业为主导推进新民居改造似乎在国内并不多见,你认为这与政府主导的新民居建设,区别在哪里?会有哪些博弈?

孙大午:据我了解,成都做过一些类似的改革,但那是在城郊,是政府主导的,而以企业主导的,可以说没有先例可循。

我认为只要能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应该允许不同形式的城镇化存在,现在出现的有市场主导型、旧城镇改造型、城郊结合部建设型,大午城属于以企业为主的小社区建设。

如果实施起来,很多政策层面上的东西都要发生改变,法律、行政管理体制、农民的身份界定等都需要变革。

所以这里最大的博弈就在于政策的开放程度,这也决定着我的大午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和规模,但这种模式是我的理想,毕竟企业不掌握行政资源。

其实,企业办社会是最稳定的增长模式。

《中国经营报》:企业办社会,是国企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分离的部分,你觉得企业办社会是稳定增长模式的依据来自哪里?

孙大午:企业办社会最成功的典范是大庆市,大庆市原先就是一个企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座城市,想拦都拦不住。

我一直坚信人是为人而工作,只要有了人气就有搞活经济的动力。周围的村民在大午城集中后,相关的产业和商业活动也会兴起,如农贸市场、餐饮、酒吧、网吧等都会出现,人集中后本身就会形成一个就业环境,这就是一个内部循环,北京没有什么大企业,但人口多,人多就有需求,就有消费,就有就业机会。

大午集团内部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虽然盈利不多,但很稳定,风险小。我需要企业的职工安居乐业,如果在这里工作,去城里居住,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我想只要有了人,就会有财富,哪怕是在沙漠里,只要有了人气,政策允许,也会创造出一个很富裕的地方。

不应歧视对待民营

《中国经营报》:当下我国出现了“国企凶猛”的现象,从钢铁、煤炭到航空等领域均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在多个领域出现的话,民营企业最终将走向何方,在市场中的角色是什么样的?

孙大午:我也感受到了这种趋势,国家的政策一出台就都让国企享受了,慢慢就形成了垄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教育。教育主管部门是自己办学校,自己办的是亲生的,它怎么可能让民办学校发展呢?当初我办学校的时候他们还鼓励,但这几年就不行了。最近几年,教育补贴越来越多,九年义务教育中,对于国办学校学生的书本费和学杂费都免了,而民办学校却享受不到这个政策,这样竞争就不公平了。教育政策不应该歧视民办学校。

医院也是如此,现在农村搞合作医疗,农民在公办医院看病能报销,但在民营医院却不能报销,这就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这样导致优秀人才都集中到国营医院和学校了,民办的机构吸引不了优秀人才。

在我看来,民营企业要想生存就需要避开国有企业渗入的领域,比如我们搞温泉度假村,开发旅游,这个国企垄断不了。

  • 上一篇文章: 李嘉诚的秘密法宝

  • 下一篇文章: 李宁:不要把我看做明星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