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理想 >> 理想评估 >> 正文  
  中国国庆60年:大历史和大文化思考       
中国国庆60年:大历史和大文化思考
[ 作者:邱震海    转贴自:凤凰博报    点击数:1042    更新时间:2010-02-12    文章录入:admin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年,因此一般来说,面临的问题,与去年纪念改革开放时面临的问题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六十年建国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在哪里?二、这六十年中国主要做了些什么?三、未来的彼岸到底在哪里?

 

百年衰败:多种救国尝试

 

首先,就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谁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她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事情到这一步显然还不够,我们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努力,放到近代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看。

1820年代开始,中国衰败进程加剧。我们的前辈曾尝试过各种办法,归纳起来无非是改良和革命两种,学习的模式从西方到日本,又到苏联,林林总总。但十九世纪末所有的改良努力几乎都告失败,最后只能诉诸革命的道路。于是,二十世纪又爆发了两场革命,一场是辛亥革命,另一场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两场革命的结果,是中国大地先后出现了两个国号,一个是中华民国,另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无论是两场革命中的哪一场革命,或两个国号中的哪一个国号,归结到最后都是中国的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和意识形态,试图拯救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

 

             现代化:技术、制度、文化

 

由于历史的背景和历史的局限,信仰不同意识形态和使用不同方式救国的人们曾为此打得不可开交,这是中国历史的一段遗憾。所幸的是,这段遗憾终于过去了;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初不但迎来了民族崛起的时代,而且也由于两岸关系缓和而迎来了民族和解的时代。

然而,过去一百多年我们的前辈在救国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却并没有因我们的崛起而完全消除,那就是:一、技术上如何学习和追赶西方?二、制度上如何保证现代化的成功?三、文化上如何更新和提升中华文化中有助于现代化发展的元素?

 

从技术到制度的困惑

 

    当我们谈到这里,自然就已经切入到一开头我们提出的第二个大问题,即:过去六十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必须承认,过去六十年里,前后各三十年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前三十年,中国主要是用革命的手段延续救国之梦;只有到了后三十年,中国才进入了成功改良的时代。1978年底,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从某种意义上跨越了过去近百年革命和血雨腥风的路程,重新嫁接到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改革开放和洋务运动虽然时空背景不同,但对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家而言,其使命却一如既往,即都是为了达成国富民强的理想;在外部特征上,两者也颇为类似,即都以学习、追赶向西方为目的,而且两者都采用和平改良的手段。

    当然,与洋务运动相比,最近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决定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但必须承认,这三十年,中国只是基本解决了技术上如何学习和追赶西方的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虚心学习西方,到最近十七年的市场经济,用五四运动时的话来说,中国正在逐渐从器物层面进入到制度层面,虽然这个制度主要还只是经济制度。如何从制度上建构一个保障现代化成功的框架(这个制度自然包含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依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无法饶开,而且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类的现代化首先成功于西方,因此过去一百多年从日本开始,亚洲现代化的过程,首先就是全方位学习西方的过程。因此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为西化的代名词。但由于中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深厚,中国在现代化模式上不可能完全复制西方制度的版本。无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体用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各种争论,都印证了这一点。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从技术层面进入到制度层面阶段,一个无法饶过而在短期内又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目前身处的就是这个阶段。

 

        文化整合:无法饶开之路

 

这个困惑,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制困惑,其背后也不仅是政治原因,而是一个深层的文化困惑。其间,不但涉及到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而且也涉及到中国如何提炼和整合自身文化,从而不但在对内的现代化持续发展问题上,而且也在对外建构国际秩序的问题上探索出新的路子。

五四时期,由于中国的衰败,“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中华文化既成了时髦,又成了迫切而又无奈的需求。但随着中国-至少在经济上-的再度崛起,尤其当中国崛起从技术转向制度层面时我们再度遇到困惑,如何整理、梳理、提炼和整合中华文化,显然在我们试图解决制度问题的时候,也逐渐成为一个将无法饶开的问题。

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今天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对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向何处去,比如对外的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如何调整等,都将迎刃而解,或至少将看到希望的曙光。

这个问题显然非短期内可以完全解决,但提出这个问题,显然已是时候了。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国庆60年:历史坐标下的梳理与使命

  • 下一篇文章: 世博带来了什么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0]

  • 侯外庐西大治校[5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5]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7]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8]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0]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如何以价值观让世界信…[1047]

  • 柏杨走了,但国民性的困惑…[1515]

  • 以“中华民族”替代“九二…[1637]

  • 九十年中共:如何注入灵魂…[1113]

  • 纪念辛亥革命:重视中华民…[137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