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品格 >> 人格 >> 正文  
  师德 一个国家的道德标杆       
师德 一个国家的道德标杆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人民日报    点击数:908    更新时间:2009-10-08    文章录入:admin ]

 

 

千百年来,道德形象一直是老师的基本形象。越是在艰难的岁月里,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教育大厦越是靠教师道德的力量来支撑,教师的爱心、奉献和责任,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

对许多人来说,海伦·凯勒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作为美国著名盲聋哑作家,她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无数人感动。幼年就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的海伦·凯勒是不幸的。但万幸的是,七岁那年,家里请来沙利文女士作她的家庭教师。沙利文用无私的爱温暖她的心灵,为她黑暗孤寂的世界送去快乐和光明。在沙利文老师的悉心培育下,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生理上的重重障碍,不仅完成了大学学业,还出版了十余部著作,成为美国20世纪十大英雄偶像。她把自己取得的一切都归功于恩师沙利文:“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由她的爱所点化而成。”

老师的言传身教,雕刻着孩子们的心灵,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学家所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的本质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道德在教育中的力量和作用。千百年来,道德形象一直是老师的基本形象。越是在艰难的岁月里,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教育大厦越是靠教师道德的力量来支撑,教师的爱心、奉献和责任,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

告别了“破房子,土台子,里面坐满泥孩子”的办学环境,步入义务教育全免费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人们关注教育的目光开始集中在质量、品牌和效益上,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更加迫切,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期待。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社会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却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生态里,人们更多地关心分数和升学率,很少有人把师德上升到教育资源、教育品质的高度。

“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百余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西南联大曾书写过熠熠闪光的一页。其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还在于师德的力量至今令人景仰。抗战之时,国运凋敝,民不聊生,师生生活十分困难,教授们大都无力养家。可是,当教育部门发给他们“特别办公费”时,吴有训、冯友兰、罗常培、陈岱孙、汤用彤等25位著名教授却毅然拒绝,为的是与师生“同尝甘苦,共体艰危”。后人评价说,西南联大大师如云,教授的水平是一流的,其道德和人格更是一流的。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高尚师德是难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是支撑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精神力量。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呼唤和期待优质教育的今天,师德的力量决不可轻视。

 

  • 上一篇文章: 谋杀中国经济的文化魔咒

  • 下一篇文章: 中国能够永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