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建议呼吁 >> 正文  
  设立公民课——对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建言     
设立公民课——对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建言
[ 作者:立凡    转贴自:南方网    点击数:2299    更新时间:2009-03-08    文章录入:admin ]

 

以往强调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必要的,但不可忽视公民社会意识的教育。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法制国家,就须从小培育下一代的公民意识,全面认识公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正确处理群己关系。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列出的议题甚多,但有些议题大而无当,有些完全可以合并同类项,有的问题(如教材编选)则根本未曾提及,亦无相关资讯配套公布,让人很难提意见。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百年大计,社会各界都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笔者仅就平时观察所及,归纳为九项建言,有些议题由于研究有限,就不涉及了。

一、设立公民课,充实素质教育

以往强调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必要的,但不可忽视公民社会意识的教育。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法制国家,就须从小培育下一代的公民意识,全面认识公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正确处理群己关系。学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学校,更多更长久的是家庭及社会生活。强调义务忽视权利、强调集体压抑个性的说教,必将在社会现实的巨大落差遭到颠覆,造成受教育者的人格分裂。

「建议」:为提高国民素质,从初中起增设公民课,培育有社会责任感的、言行一致的社会公民。

二、设立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救助

目前从小学到大学,学生自杀、伤害乃至杀害老师同学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学习压力大,学校灌输的价值观悖离社会现实,师长身教言行不一等等,皆易导致学生人格的不健康发育,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凡此种种,皆非原有的思想政治课所能解决。

「建议」:除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外,从小学起增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救助,内容应包括心理调节、个人安全自我保护、灾害应对常识等,并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救助。

三、破除高等教育文凭迷信,扩大职业教育

人事上的等级制度及与之配套的应试教育长期存在,造成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文凭的迷信及人力资源供应的严重失衡,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学生才具与文凭不相匹配,教育与就业市场不对口。近年大学生求职难已成为社会问题,即便就业往往专业不对口,而高级蓝领、技术工人却相应奇缺。一个家庭节衣缩食供养子女上大学,走进社会却学无所用,不仅加重民众负担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也造成文凭自身的贬值。

「建议」:在教育公平的原则下,扩大职业教育,提倡务实办学和因材施教,扭转脱离社会需求的教育观念,从人事制度上改变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四、打破制式教育藩篱,兼顾通才和特殊人才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院系调整为开端引入苏式教育迄今,教育体系如同生产线,学校按固定制式生产标准件,凡符合标准的便是合格产品,否则就是废品。将人视为机器配件,将入学考试作为毛坯进入生产线的第一关,将应试设定为制式教育的唯一检查程序。有普及无提高,排斥独立思考,埋没特殊人才,忽视通才教育,是当前教育之弊。近年已有高校导师拒带研究生的事例,原因起于特殊人才无法通过应试管道。兹再举一例: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拿项目,因自身素质不足(当地官方腐败也是原因之一),能中标的多是输出劳工之类的苦力活,项目的策划设计往往被跨国公司夺标。有位外交官告诉我,几内亚(比绍)总统为示友好,希望中国派一位通晓葡萄牙语、懂工程设计和项目策划的人才做他的顾问,国内找了一年无人能上———这就是忽视通才教育的后果。

「建议」:不以考试论人才,重视通才教育和特殊人才遴选,倡导独立思考和学术自由。

五、改革“官本位”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

如今高校的管理体制完全是“官本位”的。不仅党委书记有行政级别,居然校长还有行政级别(例如清华、北大校长是副部级),又办教育又当官,有官员而无教育家。学校管理层的提名、考核、任命等出自中共组织部门,编制、经费、地皮等要靠政府,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又只认文凭,形成一种潜在的利益交换机制。一头是官员治校,另一头是官员的学位滥授,利益双方相互借重,教育腐败无从遏制。如今既然认识到“民主是个好东西”,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应从作育英才的学校率先做起,实现民主管理和权力监督,才能有效地制止教育腐败。

「建议」:

1.干部在职读取学位,成绩考核须与在校生执行同等标准,杜绝以权、钱交换学位的腐败行为;

2.恢复教授会并由差额选举产生,在高等院校实行民主自治管理。

六、破除近亲繁殖的高校“学阀”门户

师承关系历来受到尊重,但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学生与师长之间形成利益关系后,师长俨然“学阀”,门户森严,党同伐异,甚至出现师长剽窃抄袭、研究生群起文过饰非的怪象。毕业生留校任教或工作,其中不乏有真才实学者,但凭人情关系者亦大有人在,有些则纯系照顾本校子女。神圣职业让位于利益交换。学派无可厚非,“学阀”不可纵容。上述弊端,不仅影响到教师的知识更新和高校的教学质量,也阻碍了人才流动和学术自由。

「建议」:打破高校近亲繁殖体系。高校毕业生如欲在本校从教,须先在其他院校或研究机构工作三年。

七、以教育为立国之本,纠正“教育产业化”偏差

国外办教育,往往有企业或基金会支持。中国办教育则以政府拨款为主,对NPO、NGO有诸多限制,教育投入不足是事实。参用产业化方式充实教育经费,国际上不乏先例,并非一无是处;但将“教育产业化”作为一项政策推行,以教育为商品,将学校办成“学店”,完全违背了教育事业的宗旨。

「建议」:以教育为立国之本,摒弃急功近利的固有思维,认真检讨“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失误,彻底纠正以教育为商品的错误观念。鼓励企业及民间组织资助教育,公立与私立教育并重,政策上享受平等待遇。

八、改变忽视教育投入的短视思维

目前我国GDP位居世界第三,教育投入则与非洲落后国家并列,鼓吹“大国崛起”,却未摆脱“教育小国”现状,不免贻笑大方。实现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一目标,列入了国家“十一五”的发展规划,至今仍未兑现。与此相对照的,是大量的钱花在各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上。加大教育投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建议」:地球人都明白的常识,政府自己看着办。

九、教材编选应求真务实,无须定于一尊

规划教育不将教材编选列为议题,是重大缺失。中国教材定于一尊,几十年一以贯之,脱离现实和曲解历史的说教大量存在,纯属误人子弟,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后代,中不利于社会和谐。

「建议」:参照各国成功经验,编选若干不同版本的系列教材,有些可直接采用国外成熟范本,供学校自由选用。

  • 上一篇文章: 政协委员建议发“健康消费券”

  • 下一篇文章: 互联网是公民参与和民主政治的机遇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2]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6]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