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中国最致命的教育问题在哪里?       
中国最致命的教育问题在哪里?
[ 作者:纯净水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08    更新时间:2009-02-24    文章录入:admin ]

 

由于工作缘故,最近自己不得不关注起中国的教育问题了。记得去年10月左右2008年度诺贝尔奖公布时,国内许多著名的学者专家有评论说: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国内是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好象科技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当时,听到这些言论也没有太在意。而最近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与学校和教师打交道,于是开始思考起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诺贝尔奖得主的问题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其实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严格意义上讲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而教育在我国属于上层建筑,30年来中国的教育始终没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有所国际化,或者西化的倾向。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些成功的理论、经验也没有被中国系统地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在经济领域,我们的企业,尤其是国营工业企业,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党的一元化领导”模式,逐渐过度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分开”、“厂长负责制”。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本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并且由《公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这一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营。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我们中央政府对其都没有明确的定位。前些年,社会和媒体都经常用“教育产业”一词,自从有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教育部周济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国政府不承认教育是产业以后,教育产业在主流媒体上就消失了。既然教育不是产业,哪教育是什么呢?周济部长对此没有下文。我想,教育既然不是产业,那为什么政府又不公开承认教育是社会福利事业呢?后来我对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在现有条件下,政府是不能公开宣布“教育是社会福利事业”的,要是教育是社会福利事业,那么全社会成员就应该公平享受这个社会福利事业。而事实上,中国社会的现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全民平等享有的。由于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没有定性,所以在发展中国教育的模式和思路上就不清晰,一方面不能用发展产业的思路和模式来发展教育,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让广大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享有与大城市一样的教育资源。于是,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实力强的对教育的投入就大,而经济落后地区财政实力弱的对教育的投入就少。这样,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因此,中央政府如果真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或者说中央政府如果真的要解决教育问题,还或者说中央政府如果真的要想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或者说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话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国民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让相对落后地区的国民子女能享受相对公平的基础教育,从而为摆脱贫困创造智力条件。

    又由于在中国,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不易变革。所以教育领域的改革始终落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从小学1年级到博士阶段的整个教育几乎全部是灌输式的被动教育模式,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叫“应试教育”,大学本科阶段也是“难进易出”的“文凭教育”,就是硕博士阶段也是由规定的课程、规定的研究方向,“双规”以后自然学习和研究的成果也是程式化的被规定了。另外,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世界观基本形成的阶段,也是思维模式基本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接受12年之久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精神、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天赋的自由和自然的发挥能力都将受到致命的扼杀。我想,那些著名的专家可能也是从这个角度推导出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出不了诺贝尔奖得主的结论的。

    所以,有没有可能象当时的经济改革一样,在中国搞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验区,即将基础教育阶段灌输知识的应试教育改革成能够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具体而言,小学实行“快乐教育”,将灌输知识与快乐游戏、潜能激发、兴趣培养结合起来;初中阶段实行“团队学习”,即将目前的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作为主体,作业由小组共同完成,考核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高中阶段实行“研究型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将传统意义上各学科的知识点转化成不同的研究课题,教师讲解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习题,但每个单元结束时每个小组要提交研究报告。小学阶段不实行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而只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能力等作定性考评,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实行考试,但考试将小组和个人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一定的权重比例,并对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或者优秀小组作业的可以免考或者加分。总之,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将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发掘有机的结合起来。

    中国的真正强大,只有在中国的教育强大了以后才能实现。而教育强大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全民的平均受教育的程度,社会人力资源的供应与实现国家战略和社会的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发展目标的匹配程度,国家综合的和高尖端领域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比重等方面。要是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民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要是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要是我们在高尖端的领域只能停留在二三流的水平,或者只能在高尖端的极少数领域内保持相对优势的话,那么我们中国就没有实现真正的强大!

  • 上一篇文章: 设“国家阅读节”能提高全民素质?

  • 下一篇文章: 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8]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6]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6]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21]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