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危机处理 >> 国内危机 >> 正文  
  容易低估经济严寒的冷酷和漫长         
容易低估经济严寒的冷酷和漫长
[ 作者:金岩石    转贴自:理财周报    点击数:769    更新时间:2009-01-18    文章录入:admin ]
中国经济五“急”,需及时措施

  中央政府及时扭转宏观调控的方向,明确了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以拉动内需对抗金融海啸。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似应关注以下四个平衡。

  一、短期目标和长期项目的平衡。经济的加速下滑是未来6-9个月的趋势,而目前启动的项目却多半是未来3-5年才能生效的,所以要关注哪些经济刺激政策是针对未来短期经济下滑的;

  二、拉动投资与拉动消费的平衡。目前看到的多半是投资主导的政策,我们应特别关注在短期内直接和间接拉动消费的政策;

  三、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平衡。目前看到的政策多半是在拉动政府消费,如扶贫、环保、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在经济学上应归类为政府消费,而对国内十年拉动内需的主流消费群体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四、保增长与保就业的平衡。目前看到的重大项目多半是国企主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国企主导的投资驱动型高成长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政策,而在市场化发展到今天的阶段,60%-70%的就业是由民营经济创造的,所以我们在兼顾增长和就业的双重目标之下,可更多关注民营经济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们看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有许多是投资于扶贫环保和教育卫生等欠账多年的领域,所以我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才提到:乱世善求生,救急不救穷。这一观点却意外地被我在哈佛进修时期的朋友邹恒甫教授驳斥为“为资本辩护的胡说”,理由是一条经济学的常识: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乘数无穷大,所以政府应该把钱直接给穷人。

  我想就此解释一下。首先,我们谈的是“四万亿”投资的主攻方向,不是开仓济贫,投资的乘数效应和消费的乘数效应是一回事吗?资本的回报周期和扶贫的无偿捐赠是一回事吗? 其次,穷人消费不等于投资扶贫,扶贫“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另外一条经济社会的常识:“扶”的人可能会富,而“贫”却越“扶”越多。

  邹恒甫多年供职的世界银行是当代最大的扶贫机构,请邹恒甫学弟想想世界银行的扶贫业绩吧。邹恒甫现任中非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闲来也可以谈谈我国中非基金扶贫投资的乘数效应。经济学的常识不是经济社会的常识,因为经济学是在假设的时空环境下推理的,如果穷人消费的乘数效应真的是无穷大,那岂不是给乞丐一块钱就拯救了全世界!同在哈佛大学度过的时光是我们非常珍惜的,金岩石学会了为资本辩护的“胡说”,邹恒甫学会了在高等学府的“胡骂”,我想这世界还应该多些胡说,少些胡骂。

  言归正传,目前用所谓民生经济的投资拉动内需是一个伪命题。这些领域之所以会形成多年欠账,正是因为它们的投资过去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在经济繁荣时期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怎么可能在经济衰退时期解决?

  目前正值百年一遇的经济乱世,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宏观经济的决策者必须坚持乱世善求生,救急不救穷。那么所救之急在哪些领域?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立竿见影的投资呢?

  在我看来,当前中国经济有五“急”。

  第一是农民工返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离乡务工的总人口高达两亿多,其中2/3在城镇,多数是在工程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这两个行业是经济下滑的直接受害者,预计在春节前后将出现农民工的返乡潮。如果返乡的农民工不能安居乐业,就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隐忧,而至今没有出台针对农民工返乡群体的“送红包”补贴政策。再延伸一步,国家对两亿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早就应该有所关注,如今只是亡羊补牢而已。

  第二是民营企业的停业。年关将至,许多民营企业正处于停与不停的摇摆之中,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政策扶一把就会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而救活一个企业就会解决几十上百个就业机会。

  今年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已停业的企业有5.7万家,新开工的有9.2万家,但停业的平均就业500人,新开的平均就业5-10人,所以要尽快阻止民营企业的停业,其就业效应远高于启动一个大项目,停掉中央一个大项目就可救活许多民营企业。

  第三是股市的“大小非”。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阶段性后果,“大小非”股票在弱市之中集中减持犹如“落井下石”,几乎必然产生股市的信心危机。及时推出平准基金注入流动性,将两年集中减持转化为五年分期减持,所需资金仅两千余亿。因为,若把代表的控制权的股票按50%计算,实际进入流通的“大小非”股票将不到20%。目前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已经从高峰时的34万亿下降到12万亿-13万亿,20%即2.5万亿,平准基金接盘10%以内,市场资金就会由于信心恢复而自行消化其余90%以上。

  第四是房市的流动性。据易居中国一份研究报告统计,7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末的负债高达3119亿元,比去年同期高出54.1%,即使年末降价销售,年关之际也难以避免被银行追债。所以,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承债和融资能力,帮助该行业尽快消化过剩的住宅存量和土地储备。

  第五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过去十年的房市繁荣大大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驱动的高成长是过去多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原因之一,房市熄火的直接后果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断流,由此将引发地方政府在建工程的烂尾,所以应及时为地方政府工程降温减负,自上而下注入流动性,避免发生恶性的地方政府财政危机。

  上述“五急”是2009年中国经济加速下滑中的主要忧虑,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迅速解决。刚刚从反过热的“盛夏”进入反萧条的“寒冬”,人们容易低估2009年的经济困难,容易低估经济严寒的冷酷和漫长,甚至有很多人还沉浸在持续多年高成长的乐观情绪之中,没有意识到未来一到两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寒冬。
  • 上一篇文章: “新医改”方案不能敷衍医生的诉求

  • 下一篇文章: 中国企业首患:人力资源危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及时纠错才能全身而退[891]

  • 漩涡中的生存法则[78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