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评论:大爱释前嫌 两岸必将抒写新的历史篇章       
评论:大爱释前嫌 两岸必将抒写新的历史篇章
[ 作者:李惠群    转贴自:中国台湾网    点击数:991    更新时间:2008-07-02    文章录入:admin ]

 

  新加坡《星岛环球网》10日发表社论文章说,社论两岸社会因政见不同,难以求同存异,因政治制度回异被180公里宽的海峡隔开接近60年,有人可能会问:中国历史悠长5千年,60年又算什么?难道从“渊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累积的人文宝藏中,找不到解药?难道如马英九所说的世界之大,中华文化智慧之高,不能化解这短短60年意识形态造成的恩怨吗?如果中华古文明的智慧结晶,对救赎这截隔离文明都无法提供泉源,那么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摇篮,对炎黄后子弟价值在那里?
  尽管有着一连串的质疑,一个古文明所孕育的价值,去芜存菁的任务实际上落在其继承者身上,我们不能因为无法跳脱本身的思维框框,就把责任全推给古人,这不是长进者的做法,而推卸或逃脱了后人重新打造传统价值的义务(否则古人不会说“与时并进,日新又新”)。
  两岸认同中华民族具有认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全球15亿炎黄子弟对两岸的和平统一的之道尽管存有政见,反映价值观的差距,不过,如果中华民族被提升至历史制高点,为两岸现阶段的最大公约数,相信全球中华儿女都会基于民族大爱出发,捐弃成见,把存异求同的精神外张,接受彼此的差异,散发同体大悲的精神,去看待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与团结。
  民族大爱与民族大义各有阐释,民族大爱的精神永恒,有爱才有义。四川大地震,全球华人社会依承大爱精神,义不容辞,踊跃救援四川的苦难同胞,包括台湾的宗教组织,第一时间赶往灾场温馨直接发放物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救难互助大爱无边的精神。
  化良性互动为互信根基,提升互信为民族大爱。人本有情,互信有爱,一旦深化互信,许多问题,许多恩怨,包括陈年旧怨化解冰释只是时间问题。简单的说,这即是两岸社会重建共同价值的“心”的桥梁的阶段。
  一个文明的光辉灿烂,能否从一个面对新时代挑战中复兴过来,抑或面对断层甚至从此卸下光环,消失在地球表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于继承者的“承先启后”(这里的承先启后是指古文明);很多古文明的后人,只会纳凉,不会种树,有承先,无启后,古文明的下场不言而喻。所以,文明的消失,错不在古文明开创者或继往者,错在守株待兔的后人无法超越前人,只会活在前人的阴影,或说在祖荫下纳凉,无所“建树”,何来创新,何来开来? 以延续老祖宗的慧命呢!
  对浑厚历史文明感恩
  文章说,世界现存的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仍然耀古照今,普天下也只有中华民族及其后代仍有这个福报,对本身淳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津津乐道。
  两岸的问题不只关系中华民族的地缘,国家领土主权重归统一的课题;由此延伸,两岸中华民族的后人包括领袖如何自我赋予文化使命,如何自强不息,引领两岸被隔离了60年的民族,重回民族价值的怀抱,不只找到统一之道,在于精神层面,也找回迷失了千年的民族自信,以及重新发现中华大爱的精神原来是如此伟大,自我感召;从而“一刀切”我辈迷失坠入近千年的“妄自菲薄,怨天尤人”的误区,正源清本,如此才能还我先德先贤诸子百家一个历史公道。
  换句话说,事关重要,这里带出中华民族与文化如何走出自我中心的意识,在一个已无国界的全球化的现实中安身立命,为5千年文明找到定位;再与普世价值在碰撞中接轨,在两个文明体系的碰撞绽放异彩,齐头并进。文章认为,未来廿、三十年,两岸中华社会如何和平共存共荣,如何衔接和平统一,如何重新打老祖宗遗留下来“渊远流长”的智慧宝藏,然后再出发,它有如一辆齐头并进的双头马车。在塑造如此重大的民族复兴工程中,愿景与宏观视野(高瞩远赡)的制定,与其落实过程同等重要。其政策执行策略的灵活调适,不只考验领导层的集体智慧与胆识(智勇双全),也严厉地考核两岸华人的素质,是参差不齐,抑或量质齐观。
  在两岸网民针对民族统一课题炽热交流,交锋的迷思中,找到世界对两岸中华领袖的期许及考验是历史性的切入,无疑也是突破一点,带动全面的一种试图。
  从两岸关系破冰之行,到来融冰,到眼前春暖季节,两岸关系会否持续向善,向上,与向前挺进,顺利进入花开,最后结出美丽果实?从实观的角度,目前还是言之过早,全球仍然心系中华的儿女,只能引颈盼望,它也维系着中华传统价值重新打造,融入普世价值观工程的成败。也维系着两岸领导层是否有负中华民族的重托,及中华民族在世界新秩序的定位。再说普世价值需要中华价值的碰撞与融合,让反映东方精神,包括大爱,和谐,和平,悲天悯人,天人合一,及中庸之道等的核心价值推动人类文明的进化,人类发展需要新思路的参考。
  大爱释前嫌
  文章分析,微观方面,两岸在胡吴会后,党政各有定位,各就各位,各安天命,海协会、海基会全面复谈,两岸不约而同推出崭新的阵容,重新出发接受新任命新挑战的时机在即,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番新气象就在眼前。
  总之,未来的世界各领域的进步,人文科学、科技、医学,无论是速度,质量,突破性,都是过去文明无法匹比的。关心时势者必知,根据当局的统计,过去廿、三十年在IT的推波助澜下,全球信息累积流通的总量,远超过去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总和。世界大格局下,不再容忍意识形态的不和,浪费了宝贵资源,几乎丧失重振中华文明机缘的60年,即使从“九二共识”算起也已十多年,两岸华人无法任由再蹉跎几十年,世界文明不再等待。在前人的树下纳凉的同时也应勤于建树,乐于修剪枝亚,敢于引进及改良品种,栽培出的新树必能承担启后的历史任务。
  在现阶段,在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键性功能与赋予的时代天命,是担当促成两岸和平统一的“软工具”或“软力量”,其它交待历史与民族后人去继承与发扬。
  坚信一个对自身文明充满信心与对同胞满怀大爱的民族,必定有能力在民族文明的智慧结晶中,找到解决民族问题的出路。关键在于摒弃任何从中作梗的意识形态,及配搭坚定的政治意愿,必定水到渠成。
  “一抱泯恩怨,大爱释前嫌”,让民族大爱的热情从海峡共舞起弥漫两岸社会。

  • 上一篇文章: 寄语两岸执政者:计利当计天下利

  • 下一篇文章: 求同存异 共创两岸人民福祉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5]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7]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6]

  • 我国科研人员找到控制水稻…[5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3]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3]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4]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3]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