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大学生自立自强 挺拔型人格不可少         
大学生自立自强 挺拔型人格不可少
[ 作者:雷泓霈    转贴自:华西都市报    点击数:866    更新时间:2008-06-26    文章录入:admin ]
贫困生段军鹏在街头卖菜,其坦然面对贫困的品格,让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很是感动:“像段军鹏这样素质的大学生,才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17日《今日早报》)
  如今,在挫折、苦难面前,一些大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居多,他们希望让父辈为自己承担辛苦的责任。中国青少年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因为家长、社会的圈养,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的惯性惰性。苦难、不幸就像恶兽,吞噬了他们努力自强、坚决抗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打拼精神。
  苦难、人格的对垒,就是一场战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如果自我人格没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战斗力,就会被苦难击倒,造成奋斗型人格、斗争型性情以及顽强型人格的缺失。一些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优秀的,但在自我斗争精神这方面,却不够优秀,形成胆怯型人格,萎缩型性情,缺乏在公众面前表现勇气,不愿公开贫困隐私,不愿、不能搏击挫折风雨。这种人格矮化与精神自立强大的青年责任相比,很不相称。
  同样面对苦难,段军鹏、洪战辉等青年坚强地挺了过来,他们跋涉的足印见证了他们曾付出的辛酸坎坷,敢于在卖菜、批发小商品之类的行为中张扬不被压倒、不愿屈服的坚强个性,让抗争、斗争精神在世俗夹缝中自信挺拔,喷薄而出,难能可贵。他们战胜了苦难,赢得了人格辉煌,更得到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战胜困难的勇气、经验、智慧和精神。这种精神,课本上没有,市场上买不到,只有靠双手在苦难砂砾中汰选。谁肯于斗争,谁肯于跋涉,谁就能得到这种财富。这应是中国青年应有的精神本色和斗争秉性。
  这就是精神人格发展的霸气和雄气,对任何困难和不幸,都具有无所畏惧、所向披靡、敢于拼搏的精神。用青春热情,用“失败得起”的资源优势积累人格阅历,期待精神壮大。这种“霸”、“雄”不是鲁莽,而是对任何困难都不害怕、退缩的胆略和青春谋略。
  王旭明的话也从侧面说明,志不强者智不达。对青少年而言,挫折和不幸就是一种考验,依靠自己的能力顺利通过的人,才算是真正合格的“成人”。如果不能自我化解,而是在挫折和不幸中趴下了,这种青少年的人格发育还未完成,他们需要的正是段军鹏、洪战辉一样的坚韧挺拔。
  社会和媒体应对挺拔型青少年进行大力宣传、褒扬,家长也应硬起心来,改变传统观念,大胆精神断奶,不再做孩子的“无限责任公司经理”,而真正培养孩子的自主型、挺拔型人格,正如郑板桥所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宗,不是好汉。”让孩子自信达观、精神挺拔的屹立在困难和不幸面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上一篇文章: 基础教育须告别“四体不勤”的时代

  • 下一篇文章: 耶鲁大学校长不赞成中国教而优则仕现象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耶鲁大学校长不赞成中国教…[68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