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 作者:谢卫群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08    更新时间:2008-06-18    文章录入:admin ]

 


  据《人民日报》2006年01月13日报道: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事儿,不但需要科技界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参与。
  有人用“塔”比喻:“塔尖”是获奖科学家,“塔身”是科研工作者群体,而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则是“塔座”。只有国民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塔座”才会更扎实,“塔身”才能更优秀,“塔尖”才将光芒四射。因此,创新关口必须前移,要让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一种习惯,使创新思维渗透于工作、学习、生活和一切社会事务中。
  据说,西方一家著名软件公司在华机构招聘员工,在上海交大设点时,有800多人应聘,最后只取一人;在西安交大,2000多人报名,也只录用一人。参与招聘的工程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太相像了,缺少个性。这一说法耐人寻味。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考级拿证书,比的是在标准化的考试中,谁的级别高,而跨国公司注重的,是你有没有与众不同的东西。
  曾参观过一个“科学与艺术展”,中外学生作品的差异令人吃惊。我们的学生,作品规格、样式都很相像,统一的A4纸,统一用蜡笔画,想象的内容也雷同,大都是太空上有人居住之类。而外国学生的作品,内容、形式、规格却是五花八门,比如几堆废旧的报纸,被改造成了一棵年轮明晰的大树,极具表现力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情形让人忧虑:如果连孩子都不敢标新立异,整个社会的创新又从何谈起?
  创新,需要抵制模仿和抄袭。去年夏天有个“超级女声”节目火了,于是,许多电视台都闹着选秀;有了一条有趣的短信,人们连改都不改就不断复制、群发……诸如此类毫无创意的行为一旦成为潮流,很可能成为创新的羁绊。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密切关系。而要在我们的社会培育创新的文化土壤和文化精神,必须有包容标新立异的观念转变,也要有鼓励开拓创新的制度支撑。比如,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习惯,老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呵护极其重要,这就需要重新调整教育的评价体系。
  如果每个人的创新潜能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相信我们的科技大会还会更加精彩!

  • 上一篇文章: 思想指导人生

  • 下一篇文章: 西方文明崛起的文化基因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1]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1]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