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概况 >> 中华文化 >> 诸子百家 >> 正文  
  传统节日的复兴以公共假期为前提         
传统节日的复兴以公共假期为前提
[ 作者:徐锋    转贴自:广州日报    点击数:2508    更新时间:2008-06-08    文章录入:admin ]

 

  很显然,今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端午节。作为第一个法定假日的端午节,它本该是欢乐的;作为“5·12”国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它却是苦涩的;作为适逢千万学子高考赶考的小长假,它又是忙碌而紧张的。
  这样一个多少有些五味杂陈的端午节,它的节日味道似乎被“冲淡”了。毕竟,数万个同胞的生命已随风而去,数百万同胞心中仍缠绕着灾难的阴影;千万个家庭正为高考考场里的孩子而坐立不安、心怀祈祷,又有十余万灾区考生尚处困顿,只能无奈遥望他乡的考场……
  然而,也许正因如此,这个特殊的端午节也给了每个人一个难得的契机,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稍稍停下脚步,认真思索一个问题:端午节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在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中到底占有何种位置?
  上溯历史——端午之起源,中国人公认的莫过于纪念不愿随波逐流、抱石自沉汨罗的千古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江中投入粽子,一是祭祀,二是喂饱鱼虾,希望它们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至于赛龙舟,也是为了驱赶水中的鱼虾,令其远离屈原的遗体。正因这种对伟大爱国者的朴素情感,让两千多年来的端午节具备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这种爱国主义的道德弘扬,构成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核,并对中华民族起到强大的凝聚作用。
  民爱国、国爱民——透过两千多年对屈原始终如一的深情祭奠,可以窥见我们的祖先对国家与人民良性互动关系的一种理想和期盼。然而,在“朕即天下”和“牧民如牧羊”的帝王时代,这种政治理想几千年来从未实现,民为国而抛头洒血者虽众,国(统治者)为民而真正愿意牺牲者却罕见之至。时至现代,这种理想的政治图景终于徐徐显现,从“天下为公”,到“人民万岁”,再到“我是人民的儿子”,直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赶赴灾难现场、共和国为普通死难者而哀悼三日……现代文明行进的足迹,清晰可见,令人振奋。
  驻足今朝——端午节之所以历千年而不消亡,除其强大的传统内核外,还在于其契合民间的实用性节日形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既有广泛的娱乐性,又包含驱邪辟邪的朴素愿望;尤其是赛龙舟,作为农耕社会的一项常规团体运动,既是一种激情的宣泄,又激发并训练了人们高度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遗憾的是,忙碌的现代生活,让人们逐渐淡忘了包括端午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即使是在传统节日气氛相对浓厚的广东,亦存在这种趋势。
  “仪式”的举行,需要心境和闲暇。因此,当“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被纳入法定假日,这些“仪式”的复兴,方才在更大范围内成为可能——正如我们的春节,国外的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之繁盛,都必以公共假期为前提。在广州的泮塘一带村子,今年端午“龙舟节”的参与者中,“80后”就明显比往年多了很多,原因很简单:今年端午有小长假。可见,只要政府下决心,一个小小的改变,亦可带动传统的复兴和延续。
  在国难伤情和奥运荣光并存的2008,这个端午节,我们感受到别样的情怀。

  • 上一篇文章: 建议将河南省改名中原省

  • 下一篇文章: 专家称端午龙舟竞渡具有体育和文化双重意义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8]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7]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