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立碑当立“中华民族精神纪念碑”         
立碑当立“中华民族精神纪念碑”
[ 作者:傅尹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88    更新时间:2008-06-02    文章录入:admin ]

 

  26日,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大副主任李春寿介绍,北川将把目前整个县城保留原样,建成一个地震博物馆。同时考虑立两块大碑。一块刻上遇难者的姓名,另一块刻上此次地震灾难后全国的志愿者、支援者和捐赠者的姓名。(2008年05月28日 《新京报》)
  给遇难者立碑,给支援者和捐赠者立碑,出发点是好的,心愿也是好的,想给历史作个见证,想给死难者一个永远的纪念,想给为抗震救灾作出过贡献的人们一个永恒的彰显。不过,北川只是这次汶川特大地震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还有汶川、都江堰、绵竹、青川、彭州等许多县市,他们也一样要立个碑呢?即使他们不立,其意义和价值也值得探究。
  一个碑能容得下那么多的名字么?先说遇难人数,据目前的统计数字,北川就达上万之多,字刻小了,谁看得清;字刻大了,那碑要多高多宽,总不能搭着梯子去瞻仰。再说到北川的支援者,捐助者,上万的部队官兵,各地各专业的救援人士,留名和不留名的志愿者,来自海内外的捐款捐物者,能记下他们的名字吗?如果有名的你记下,那无名的又怎么办,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仅仅只是为纪念而纪念立碑,这又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上下几千年,无情的自然灾害夺去了多少华夏儿女的生命,他们留下了名字吗?中华民族为生存,为团结,为自强,为复兴,为不受外族凌辱,为国家繁荣富强,多少人洒热血抛头颅,多少人前赴后继默默奉献,他们留下了名字吗?对死者来说,对奉献者来说。他们希望和追求的,怕不是留在石碑上的毫无生气的几个简单的姓名符号吧。
  亲人被灾难夺去了生命,同胞为拯救生命赴汤蹈火慷慨解囊,我们没有理由不应该记住他们。我们怀念他们的目的,我们记住他们的目的,是要更加好好的活下去,是要在废墟上重新建起更加美好的家园,是要树立起战胜任何灾难的信心,是要告诫子孙万代懂得用什么样的武器去迎接挑战战胜灾难。
  可见,碑是要立的,关键是怎么去立,立什么样的碑。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破坏大,面积广,从5月12日到现在,抗震救灾是在举全国之力。中央政治局常委轮流亲临一线指挥,军队海陆空投入兵力达11万之多,13亿中国人民可以说是人人参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一个故事不感人,没有一个镜头不精彩,广袤的神州大地处处只见证着4个字:民族精神。这就是:越是苦难,越是坚强;越是苦难,越是团结;越是苦难,越是奋进 。
  什么样的碑才能容得下这所有的英雄,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气魄,所有的怀念,永远的启迪,永恒的激励呢?首都北京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没有一个民族英雄的名字,却让人们看到了上下五千年所有的民族英雄,每一个人见到它,无形之中都会增添建功立业的动力。作为借鉴,灾区要立碑,能否就立一个“中华民族精神纪念碑”。它既能体现灾区人民的意愿,也能体现全国人民的意愿;它既能作为这场特大灾难的纪念,又能作为战胜灾难的精神见证,还能让不屈不挠、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得以世世代代弘扬。
  立碑是个大事,不能凭一时感情冲动,也不能站在各自的局部利益来考虑。地震震出来的精神财富,不是一个县的,也不是一个省的,它应该属于中国,属于中华民族,希望“中华民族精神纪念碑”早日横空出世。
 

  • 上一篇文章: 推进“限塑”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 下一篇文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