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7.8级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云南等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景象让人悲痛不已。但令人欣喜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极大地彰显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迅速作出重要指示,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即刻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救灾工作;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民兵和医疗队伍、新闻工作者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四面八方的救援队伍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灾区群众互助自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志愿者纷至沓来。一幕幕抢险救险的场景展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豪迈气概,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展示了人间大爱。 德阳市东汽中学老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倒塌之际,他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死神,夺回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而他却永远不再醒来;13日凌晨,从电台得知灾区运力缺乏的消息后,数百名成都的哥打着应急灯,浩浩荡荡自发赶往都江堰;重庆合川区21岁的青年木工刘世伟,在地震期间,不顾自己的安危,接连将10名老人背下楼逃生;5月13日凌晨,为紧急支援救灾,四川南充市民排起长龙在红十字中心血点踊跃为地震灾区伤员献血;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也无时无刻不在抗震救灾的每一个角落发生着。 此时此刻,我们都是四川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一家人。全国人民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扭成一股绳,拧成一股劲,哪里有险情,就奔向哪里。看看各地领导坚定的决心,我们就知道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了。薄熙来:四川是我们的亲兄弟、好邻居,他们的灾情就是重庆的灾情,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不惜代价给予支持,为四川解难,为中央分忧。汪洋: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要人派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要血献血。姜异康:要急灾区群众之所急,解灾区群众之所难,以最快的速度,组织精干力量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张春贤:要发挥我们的优势,不讲形式、不惜一切代价,为灾区抗震救灾全力提供各种帮助。石宗源: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灾区,积极为兄弟省抗震救灾贡献力量。王金山:积极提供抢险救援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全力支援灾区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俞正声: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全力以赴支援什么,每位同志、每个单位、每个企业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向灾区提供援助。苏荣: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力以赴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第一批药品已成功空投到四川汶川地震灾区”、“ 解放军已经抵达汶川县映秀镇”、“通往汶川首条生命线抢通”、“600多名被埋群众成功获救”……在各地的大力支援下,频频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好消息,让我们激动万分。不难看出,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释放出了巨大的力量。 虽然精神是抽象的,但它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事实证明: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华儿女,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苦和磨难面前,总能经受住考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灾害可以再来,困难可以再来,但永远也压不倒我们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高昂热情、阻不断开拓开放的创造激情、摧不毁保护家园的坚韧意志。这些来自于现实又超脱于物质的东西,弥足珍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亮点,永载史册,指引未来。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抗击非典时期所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能够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中华儿女撼天动地的伟大精神弥足可珍。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在灾难中失去的,也必将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中获得应有补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