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专题]建议呼吁 >> 正文  
  建“震不塌的学校”靠良心更靠体制         
建“震不塌的学校”靠良心更靠体制
[ 作者:李左懿    转贴自: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点击数:1026    更新时间:2008-05-30    文章录入:admin ]

 


  前言:建震不塌的学校,要靠的很多,大到国家体制,小到一个施工员的操作都至关重要。但是,要靠的多了,反而不知何去何从。在众多要靠的里面,靠制度也许既有现实操作性又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是,纯粹的靠制度,能靠到什么程度?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不能彻底解决老百姓心中的疑虑,谈得上靠吗?一闪而过的疑问,把笔者带入到下面的一番思索中……

  在地震中成片倒下的学校中,有两所学校没倒,一所叫“刘汉希望小学”,一所叫“安县桑枣中学”。刘汉希望小学依仗建筑承包商的良心在地震中矗立不倒,安县桑枣中学依仗校长的良心在地震中矗立不倒。倒下的学校,未必就是校长或建筑商没良心,但必然在某个环节上存在没良心的主体。这是其一,其二,也必然不存在如汉龙集团或史上最牛校长这样有良心的主体。除了没良心的和有良心的,其他的都可归之于麻木一类。为何说是麻木一类呢?事实上,在倒下的那么多学校中,肯定有非常多的良心未泯的主体存在于其中,但他们往往在得不到支持时也就作罢。这类良心,不彻底不坚决,容易听天由命,最多自保难以惠及他人。因此,建震不塌的学校,靠良心是有机会做到的。那么,良心是如何矗立起不倒学校的呢?

  良心是什么?

  写下这个小标题,不由想起常常出现在眼前的“道德值多少钱”的追问。良心和道德其实是同一标准下的称谓,衡量的尺度非经济尺度,而是远远高于经济尺度的社会健康尺度。社会健康尺度的指标包括:社会和谐度、社会稳定度、社会慈爱度、社会民主度。

  社会和谐度,反映的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共生的水平;

  社会稳定度,反映的是社会整体结构自调整、优化、更新的水平;

  社会慈爱度,反映的是人在社会中能接受到的爱的水平;

  社会民主度,反映的是个体在社会公务事务中话语权、行为权、参与权的水平。

  可见,良心的价值高度非同一般。所以在古人的文字中,“良心”通常是和“天地”联在一起来表达的,就是“天地良心”。天地即自然,良即至善、至爱,心即本心、本性。“天地良心”就是以自然之规律为依循,表现出来的至善至爱的人之本性。人人皆有“天地良心”,各项社会康健指标自然可以达标。

  从有人类史以来,似乎就没出现过人人皆有天地良心的局面。这是为什么呢?在此笔者不得不增加一个篇幅,来说明一下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

  人性善恶与人的本性

  认真关注这个问题,是从《狮城舌战》开始。狮城舌战是辩论,正反方自然是各尽所能来伸张已方观点,但人性究竟是善是恶呢?其实人性善恶争论由来已久:从荀子人性恶与孟子人性善开始到现在也有二千多年了。

  有人拿一个黑白两面球,问站在对面的人是什么颜色,回答说是黑的;然后问与自己站在一起的人,回答说是白的。这时,如果这两个人去争论球是黑的还是白的,不是非常可笑的事吗?是的,这可笑之处显而易见。但实质上,人性善恶之争,何尝又不是在争论球的黑白呢?

  正如球的黑白两色,仅仅只是球的表面颜色一样,人性是善是恶,也只是表面状况而已。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发问:球本来是什么颜色呢?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呢?就笔者的“性白说”观点而言,人的本性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只有人的本性与外在之性发生(组合)作用,就会生出善或恶来。生出的善,叫人性善,生出的恶,叫人性恶。这好比不同的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其他物质一样。

  所以,人性善恶的争论只是表象的争论,如果是在寻求人性的根本,就必须深入到人的本性这个层面。人性源自人的本性,二者是不同层面的概念。也就是说,善恶只是用来描述人性而非人之本性的。那么,前面所表述的“至善至爱的人之本性”,岂不错矣?问题正在于此。所以笔者给此文拟的标题是“靠良心更靠体制”。

  靠良心更靠体制

  理论上讲,“天地良心”是所有人应该遵循的基本教义,但现实生活中,能百分百实践该教义的人少而又少,在其他所有人的心中,则变成了一种期望甚至是奢望。为什么说是其他所有人呢?难道那些人性恶的人,也会心存“天地良心”吗?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说,每个人对精神层面都有潜在需求。就个人需求而言,物质层面是个人意义上的标准,精神层面是社会意义上的标准,如马斯洛定义的尊重需求。既然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尊重需求,那么每个人也就心存“天地良心”——如果缺失天地良心而获得尊重,那肯定是虚假的,经不起检验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佛经说“人人皆可成佛”。

  因此,“至善至爱的人之本性”的表达,与自古以来说“天地良心”一样,是人们的一种期望表达:要是人的本性就是至善至爱多好呀!在“性白说”里,“至善至爱的人之本性”称之为人的本性的社会性人性善,简单的表达就是人性善或人的本性善。

  问题出来了:一方面人之本性无所谓善恶,另一方面人们期望的是善的人的本性,而现实又与人们的期望恰恰相反:恶欲横流!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的本性不能自觉的演化出人性善,相反,事与愿违,演化出来的人性恶的机会更多。

  现在我们回到主题。个别学校幸存PK大片学校倒塌,与人性善PK人性恶,情形正好相吻合。也就是说,靠良心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的期望相去甚远。

  现在,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建“震不塌的学校要靠良心”。1、震不倒的学校,必存在有良心(或人性善)之主体;2、有良心(或人性善)是人的本性的社会性人性善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也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无法舍弃。

  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建“震不塌的学校更靠体制”。1、人的本性很少自觉的演化出人性善,那就应该顺人的本性的意愿采用外力来引导来规范,张扬其社会性;2、社会体制是一步一步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人的本性的社会性衍生出来的,从根本上讲可反作用于人的本性,引导规范使之演化出人性善(良心)。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一方面笔者说善是人的本性的社会性,而另一方面又说现实中恶欲横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另行探讨。本文限于主题,不展开论述了。

  为什么不说靠制度

  其实这也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一句话,问题如果仅是制度上的,就只要改良,如果是体制上的,那就改革,我们现在自上而下通常所说的都是改革,所以现在不能说靠制度。当然,制度是要的,但只要好的——符合社会健康尺度高标准的。体制是制度的根本与源头,要有好的制度,先得有好的体制。就这么简单。

  但为什么把简单的问题还单列出标题呢?

  意在强调。这是针对“建“震不塌的学校”靠良心还是制度”一文而提的。按此文,很容易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制度层面,而丢弃两个根本:人的本性的社会性“良心”,以及社会制度之本“体制”。这两个根本,就内在而言,前者是指导性的,后者是反约束的;就外在而言,前者是精神引导,后者是操作引导。有根本上的依靠了,制度才会变得可靠!

  • 上一篇文章: 建筑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 下一篇文章: 从阿根廷、巴西看一国银行被外资控制的严重后果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2]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0]

  • 侯外庐西大治校[58]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8]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5]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6]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7]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9]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