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民族之缺点 >> 正文  
  未来发展需破解五大瓶颈         
未来发展需破解五大瓶颈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改革论坛    点击数:653    更新时间:2007-10-17    文章录入:admin ]

 

  能否保持良性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走出“兴利易,除弊难”的局面

  未来中国发展,要做的事说到底无非有二:一曰“兴利”,一曰“除弊”。两相比较,后者更难。而中国未来发展能否步入良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走出目前“兴利易,除弊难”的局面。

  以此角度观察未来,笔者以为制约未来10年中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因素。

  由资源短缺和环境形势严峻带来的发展“瓶颈”。

  中国的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是未来几年我们必须着力克服的重要发展瓶颈。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能源状况远不如俄罗斯,也不如巴西,只与印度大体相仿。

  环境问题可能成为中国下一阶段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潜在因素之一。2007年6月,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G8和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会议表明,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的严峻期已经到来,并且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在中国国内,以2007年上半年发生的几起重大环境事件为标志,环境问题某种程度上已上升为高层和百姓必须面对的社会稳定问题,并引发对一些地区“进入小康社会”的反思。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生态问题,而是一个集自然、经济、社会、制度、人权等诸多问题于一体的复杂体系。欲真正研究并缓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更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基于此,在中国建立“ESH机制”(即“环境安全健康机制”)十分迫切。ESH机制是国际上正在强化的一种机制,是当今世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应对新挑战、强化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面对这一新形势,中国自上而下需强化“ESH机制”:在宏观层面强化环保、安监、质检、药食监等机构的监管力度;在企业层面,切实建立企业内部一套“ESH”制度,寻求企业竞争力与“ESH”机制的统一。

  全球化背景下可能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

  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内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三: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机制尚未彻底解决;二是资本项目开放后因监管不到位可能引发的风险;三是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膨胀”对宏观调控及外汇管理带来的挑战。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前一阶段改革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后,有些国有商业银行又有新的不良资产滋生,这说明不良资产生成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而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体制机理,对于未来中国十分重要。

  因发展差距扩大而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首先看城乡结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如何防止差距进一步扩大是重大的战略问题。这方面主要盯住三个问题: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累计增长33.2%,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54%。2006年和2007年,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但二者差距尚未收敛;二是贫困人口问题。按693元绝对贫困人口的标准,2006年末农村贫困人口2148万人。按958元的标准,农村低收入人口5700万人。可见解决贫困问题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三是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严重不足问题。今后几年需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欠账太多的问题。

  除城乡不平衡外,中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从大格局看,以2006年为例,东部10省市,面积占全国的9.5%,人口占全国的35.68%,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55.57%;中部6省,面积占全国10.7%,人口占全国26.82%,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8.72%;西部12省、区、市,面积占全国71.5%,人口占全国27.51%,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国GDP的17.12%;东北3省,面积占全国8.2%,人口占全国8.2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8.59%。

  从中国大格局考虑,要防止因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发生新的“板块碰撞”问题。尤其要注意下列三种因素:一是地缘因素;二是民族和宗教因素;三是地区生产力差异因素。

  要避免因深层次体制改革滞后引发的权力资本化问题。

  相对于经济体制而言,仍未建立有效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管理体制,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瓶颈。2007年,接连被查处的一些腐败大案要案表明,必须对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而如果不抓紧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能导致权力资本化问题,从而制约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也不容易形成改革共识。

  在发展的内外环境上面临若干不确定因素。

  未来几年,中国的内外环境虽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有若干隐性和潜在的挑战。就这一点而言,“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及巴西所处的发展环境要比中国宽松得多。这其中,我们与主要发达国家间在社会体制方面的差异、中国崛起对世界既有格局的冲击等,都可能成为未来10年内中国遭遇的不确定风险。

  • 上一篇文章: 反思中国现状,我们究竟缺失了什么?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大学不出大师的技术问题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9]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20]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4]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9]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