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建议呼吁 >> 正文  
  万钢:让人人都能够享受到最“酷”的技术         
万钢:让人人都能够享受到最“酷”的技术
[ 作者:闫平 徐博    转贴自:新华社    点击数:1243    更新时间:2007-09-07    文章录入:admin ]

“我当过农民,也当过工程师、教授,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最‘酷’的技术也不同。”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担任科技部部长后首次出席大型国际会议的万钢从容应答。

  “农村孩子没有计算机,要花很多钱买,计算机上的功能可能有90%用不上,”他说:“如果能花10%的钱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是最‘酷’的技术。” 夏季达沃斯年会亚洲科技潜力专题会议的听众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打断了万钢的回答。

  万钢是中国1979年以来第一位民主党派出身的部长。出生于上海的他曾经在吉林省延吉县三道公社当过插队知青,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学德国并在奥迪公司工作了10年,2001年出任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后来又担任同济大学的校长。

  特殊的经历让万钢对中国的国情尤其是科技方面的情况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说:“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最贫困地区的人能享受到最‘酷’的技术。”

  又一阵掌声过后,万钢展开了自己对最“酷”技术的看法:中国西部的高原地区,既寒冷又缺氧,缺少蔬菜。如果把沼气装置安装在农民的大棚里,沼气可为农民提供燃气,而沼气渣又成为蔬菜的肥料,尽管这是最简单的技术,但对于农民来说,就是最‘酷’的技术。

  “对于城市来说,最‘酷’的技术是坐上燃料汽车、电动汽车,达到零排放。”万钢说,“明年的奥运村里,人们就会实现这个愿望。”

  万钢总结道,中国地域广、人口多,不同地区对技术的需求不同,我们不仅要发展高新科技,还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技术,使每个地区、每个层次的人都能享受到最‘酷’的技术。

  “很多人认为技术是冷冰冰、不近人情的,越高不可攀就越好,但万钢的讲话却很好地将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非常人性化。”美国信息产业机构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格里高利·史阿说。“而且,他的技术理念也更贴近市场,给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不了解中国的人,甚至是那些最近没有来过中国的人,都应该来参加这个会议。”会议主持人、奥美公共关系亚太区总裁柯锐思会后对新华社记者说,“万钢机智、幽默、坦率、诚恳,代表了现在的中国和中国的官员。”

  • 上一篇文章: 生活简约化 节能潜力大

  • 下一篇文章: 新一轮改革切入点:力改分配制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