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正文  
  为什么要改革?——历史教训与选择         
为什么要改革?——历史教训与选择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天府论坛    点击数:1446    更新时间:2007-05-15    文章录入:admin ]

 

  为什么要改革?这并不是一个多此一举的重复话题,而是一个认识深浅的话题,更是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的话题。虽然“为什么要改革”带有见仁见智的意味,但“为什么要改革”却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不过,对于“为什么要改革”的话题来说,历史人物总是喜欢站在规律与得失的视角评判、政治人物总是喜欢站在正确与错误的视角辩论、经济人物总是喜欢站在生存与变化的视角论理,文化人物总是喜欢站在命运与情感的视角反思。
  改革包括改良和革命两种方式,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性选择。在通常情况下,改良是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可调和社会矛盾”的“自我完善运动”,这种“自我完善运动”的表现形式是温和的改良; 革命是在非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不可调和社会矛盾”的“阶级斗争运动”,这种“阶级斗争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则是采用武力对抗实现政权更迭,改朝换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革命往往具有兵戎相见腥风血雨式的简单特点,不论最终成败与否,受到伤害最大的都是庶民百姓; 而改良往往具有意识纠葛利益博弈式的复杂特点,改良失败受到伤害最大的仍就是庶民百姓,改良成功则有可能让庶民百姓获得利益、让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前后共有大约十四个朝代发生过重大的革命式的改革,而且都是以政权更迭和改朝换代的命运结果完成改革。这些革命式的改革主要发生在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朝代发生革命式的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改良式的改革。例如“管仲改革、中经子产、商鞅变法、赵武灵王、王莽变法、北魏孝文帝、杨炎两税法、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范仲淹庆历新政、王安石、张居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宪政改革”等等改良式的改革,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不少的改良式的改革者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可见,由于改良式的改革具有意识纠葛利益博弈式的复杂特点,致使改良式的改革遭遇阻击而流产,都没有取得成功,才导致最后爆发革命式的改革,也才导致最终出现政权更迭和改朝换代的命运结果。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说教,而是由无数的历史改革事件和事实构成的“历史教训”,而无数“历史教训”又恰恰在证明中国历朝历代的改革走不出革命式的改革的宿命——政权更迭和改朝换代。伟人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的道理,充满着对深刻的“历史教训”的认识和打破历史改革宿命的哲理。中国今天选择改良式的改革,而拒绝革命式的改革,并且用改良式的改革来防止和阻击革命式的改革发生,就是“历史教训”下的历史选择,就是要打破革命式的改革的历史宿命。换言之,决不让中国发生政权更迭和改朝换代的革命式的改革的决心,体现的正是今天中国执政者的远见卓识和胆略智慧。这也是如今改良式的改革的最大目的所在,同时也是执政者为了顺应历史发展而自我选择的历史任务。

  • 上一篇文章: 清代八旗军由盛转衰的历史教训

  • 下一篇文章: 从李自成兵败看腐败的“杀伤力”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9]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4]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8]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