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教育家 >> 正文  
  杨秀峰         
杨秀峰
[ 作者:蒋 描    转贴自:网同纪念    点击数:2570    更新时间:2004-11-18    文章录入:admin ]

杨秀峰(1897一1983)字秀林,河北迁安县人。著名教育家、法学家。192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1935一19?7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高教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

  耳 疾 之 因

  熟悉杨秀峰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在听别人讲话或汇报时,常常用左手贴在耳后,聚精会神地倾听,惟恐从耳边溜走一句,这大概是由于他的耳疾所致。说起他的耳疾,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1916年夏,杨秀峰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此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夕,又值我国新文化运动兴起,学生思想活跃,爱国活动蜂起。北京高师的学生追求进步的热情也很高,组织了许多进步社团,提倡工读主义创办工学会,提倡平民主义创办平民学校。杨秀峰在这样的环境里,决心靠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费用,不仰赖家庭的供给。1918年,由于经济拮据,杨秀峰申请休学一年。

  是年秋,杨秀峰在家乡迁安县师范讲习所任教,以筹集必需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在化学课上讲卤族元素氯和氯化钠时,学生反映难以理解。为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化合物分子中引入氯原子的反应,他专程去天津找到在直隶省工业试验所工作的叔父杨十三,借回一套进行氯气试验的仪器给学生做试验,很受学生欢迎。有一次,同往常一样,杨秀峰一面细致地做着实验,一面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正当他低头观察时,突听"嘣"的一声,氯气发生爆炸,他的耳道受伤致聋。当时有人劝他不要冒生命危险自讨苦吃,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教好课是每个教员的天职,只要学生能尽快掌握所学知识,让我付出什么代价都心甘情愿。"杨秀峰不仅注重书本知识,而且重视品格教育,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1919年秋,杨秀峰回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复学,更加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开导与信任

  1936年,当日本侵略军直逼平津,华北危急,平津危在旦夕的时刻,杨秀峰已不满足于在大学课堂上传播革命理论,开始走下讲坛去实践自己所信奉的真理。他经常深人各学校学生之中,或发表讲演,或促膝谈心,与大家一起探讨真理,分析形势,抨击时弊,启发引导学生掀起救亡运动。

  当时以宋哲元为军长的二十九军驻守平津一带,宋兼任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并组建了“冀察政委会”。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广大青年学生激愤地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取消政委会"、"打倒汉奸卖国贼宋哲元"等正义口号。冀察当局派出大批武装以木棍、大刀、水龙镇压了学生运动,形成爱国学生与二十九军短兵相接的对立形势。在此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广泛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提出争取宋哲元抗日的策略,然而不少党员和学生运动骨于思想不通。根据北平党组织的指示,由北平学联出面邀请在学生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教育界知名人士杨秀峰,讲解转变策略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1936年4月末的一个星期日上午,杨秀峰来到中国大学为各校代表作报告。他首先全面透彻地分析了日、蒋、宋三方面的矛盾、利害关系,指出冀察政委会是日蒋矛盾的产物。宋哲元原是西北军将领,非蒋之嫡系,与蒋互存戒心,他趁中央军撤出冀察而扩大地盘,扩充实力,蒋介石极为恼火。对日寇方面,他既不敢得罪日军,也不愿被日军吞并,为了保存自己,他被迫签署过一些屈辱协定,但一再拖延应付,日本人也甚为不满。接着他又分析了二十九军官兵的思想状况,指出广大官兵,尤其是中下级军官对蒋介石屈辱卖国、排斥异己的行径痛恨已极,抗日情绪日增,宋哲元也不能不考虑官兵们的情绪,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满,一头扎到日寇怀抱去当汉奸。最后,他总结说:"在这样矛盾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要深入做好二十九军官兵的工作。制止宋哲元逆转,争取他抗日是有可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杨秀峰的讲话有理有据,客观而全面,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会场十分活跃,大家听了茅塞顿开,无不佩服。

  杨秀峰精彩的讲演,加之学生对他的信任,使大家理解并掌握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一二·九"运动"的深人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后,北平学联提出了"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保卫平津"、"拥护宋委员长领导抗日"等口号,宋哲元对此表示满意,这对激发二十九军在卢沟桥奋起抗战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巧 施 妙 计

  1936年暑假,北平学联在西山举办夏令营,对广大爱国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抗日救亡宣传。军警当局异常紧张,派出警察进行监视和干涉,扬言要予以解散。西郊分署署长也不断到夏令营进行"视察"。

  有一次,杨秀峰应邀到夏令营作报告,兴致勃勃地和同学们活动了一整天,他肯定了夏令营是非常成功的活动,一定要坚持下去,并要继续扩大组织。看到警察、特务的监视之后,他建议夏令营不妨带点灰色,以迷惑和麻痹军警,认为有选择地邀请几个有反动背景的人物来营区做报告,对学生运动的发展可能是有利的。当即,由杨秀峰选择并介绍了张荫梧这样一个人物,他分析道:"我们请他来作报告的最大目的,是他曾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现在政声很低,很想拉拢一些人做资本,他如果肯来,估计不会说出很反动的话。把他在夏令营给特务和警察展览一下,可能是有好处的。"于是,学联代表手持杨秀峰的亲笔信去请张荫梧,张了解大致情况后,接受了邀请。

  第二天,张荫梧乘坐小汽车来到西山。夏令营一如既往,大批警察和特务进行着监视,那位西郊署长也在其中。车门开启,钻出了张荫梧,警察署长及其下属都惊呆了,连忙上来敬礼,张问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他们狼狈地回答说:"去看热闹。"

  杨秀峰这一灵活的策略,便警察、特务放松了对夏令营的监视,使计划中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了成功。

  • 上一篇文章: 杨秀峰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 下一篇文章: 请为地震中逝去的教师立碑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杨秀峰的教育思想与实践[420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