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品格 >> 人格 >> 正文  
  诚实守信是最大财富         
诚实守信是最大财富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青网    点击数:2758    更新时间:2004-10-13    文章录入:水木

我提出过这样的口号:诚信是民众的生活方式,诚信是民众的最大财富。还提出国家要采取法制、道德教化等多种措施,让诚实守信最终转变为百姓和社会的财富。财富似乎可以分为短期财富和长期财富,或叫作今天的财富和明天的财富。今天的诚信,就是明天的财富---诚实守信是最大财富。

  每当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授们交流时,总能感到他们对本国法律秩序的洋洋自得,虽然他们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到满足,但大多数人满足就已经足够了。一个社会如果能使大多数人感到满意,就会相当的成功和稳定。随手翻阅手边报刊,总能发现几篇揭示国内社会问题的文章或报道。前段时间最轰动的事件,莫过于农民工集体催讨工资、刘亮爬到广告牌讨说法、武汉车主气愤下砸毁了自己的奔驰车、非法拆迁中的恶意伤人、阜阳劣质奶粉伤及孩子性命、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损害投资者利益、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等,类似例子比比皆是。好像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太多了,于是有人惊呼,缺失诚信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毒瘤,必须割除毒瘤,让社会恢复诚信。也有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既然是市场经济,钱就是第一位的,为了钱而失信,为了钱为欺骗,这不足为奇。更有人说,诚信就像是一种教堂里的说教,即使某人的所作所为背离诚信,让他们忏悔好了,让他们受报应好了,大可不必动辙施加法律惩罚,如果让法律承担道德的功能,实在是让法律承受那些无法承受之重。 

    哪个国家没有骗子?哪个国家没有诈骗罪呢?有骗子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欺骗者毫不隐讳地欺骗,是众多追随者甚至以欺骗为荣,是更多公众对各种欺骗竟然无动于衷。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节目播出了一期广东警方抓捕总裁级传销者的节目,警察窝底时偷录了台上讲师的一段话,传销"其实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一个"骗"字,站在上面的是大骗子,坐在下面的是小骗子,大骗子骗小骗子拉新骗子,每个人都想,我要挣到一百万,我要挣到两百万……",台下听者掌声不断。为了获得金钱而公然行骗,竟然能获得众多听者的击掌喝彩,被骗者甚至不遗余力地拉亲戚朋友入伙,这种置亲情、友情于不顾的公众性欺骗,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如果不是劳动致富,而是不劳而获甚至欺骗致富,至少说明这个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出现变异,社会出现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国家之危或许并非来自外部侵略,而从根本上讲来自内部体系的崩溃。英美国军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后,许多伊拉克人走上街头欢迎英美联军,英美联军的强大军力显然是萨达姆迅速倒台的重要原因,但伊拉克人对萨达姆独裁政权的厌恶和抵制,或许是萨达姆政权失败的更重要原因。中国推行市场经济政策,固然是为了让百姓富裕起来,但如果这种政策必然伴随公众价值观的沦丧,伴随着人们财富观念的庸俗化,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遏制,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众人在失信面前无动于衷,有人甚至积极参与其中,原因何在?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的会议上,我提出了这样的口号,诚信是民众的生活方式,诚信是民众的最大财富。还提出国家要采取法制、道德教化等多种措施,让诚实守信最终转变为百姓和社会的财富。到底什么是财富?在我看来,财富是可以让人们享受的各种资源,金钱、股票、房屋、土地、技术等都可以用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它们显然都是财富。在法律领域,传统法律更关注有形财产,关心财富的物质形态,围绕着物质财富而建造起来的法律体系,极大地影响着公众的财富观。实际上,财富的内涵十分丰富,远不是财产法制度能够涵盖的。富人是指那些拥有很多物质财富的人,但富人是不是始终都能保持下去?穷人能不能成为富人?我觉得,在很多场合下,很难用是否有钱来衡量财富,财富包含着许多无法直接物质化的内涵,它无法被物质财富所替代。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起"为荣誉而战"的案例,受害人提起名誉权诉讼的原因很复杂,但有相当数量的受害者深知个人名誉会在未来给他们带来财富。诚信是一种精神财富,它极有可能在未来直接转变成物质财富。 

    我见到过一个曾经很有钱的富人。在90年代初经济最膨胀的时期,他经营着好几家著名企业,还从多家企业和银行东挪西借了好多钱去炒股票、做期货。后来,手头的股票和期货买卖都失手了,欠了别人很多钱,债权人纷纷上门讨债,他自己只好跑到外地去躲债。不用说,他经营的几家企业都关闭了,借给他钱的那些企业也收不回钱,同样遭受了巨大损失。以后的10多年间,他始终希望东山再起,但回到北京,那些曾经跟他合作过的伙伴纷纷退避三舍,银行也不愿意再贷给他钱,许多好的投资想法都无法实现。这时,他真正感到了过去的失信给他带来的多大伤害,这种伤害是长久的、难以修复的。 

    财富似乎可以分为短期财富和长期财富,或叫作今天的财富和明天的财富。今天的诚信,就是明天的财富。记得读过一篇关于荣氏家族发家的文章,文章说荣氏家族起家时,坚持按照合伙或者无限责任形式组建企业。当时想法很简单,按照有限责任形式组建公司,固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自己的风险,但规避自己风险的同时,就是将风险转嫁给别人,和荣氏家族做生意的人就会存忐忑不安之心;如果按照无限责任形式组成企业,对方就会知道你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人,甘愿自己承担全部风险也要把事业做成,他们就会踏踏实实地和你做生意。今天,荣氏家族已取得了巨大成功,谁还会轻易回绝荣氏家族的生意呢?回想起来,荣氏家族缔造者真可谓有先见之明。昨天的诚信与真诚,今天变成了财富。如果我们像关注财富那样重视诚信,把诚信真正当作生活方式,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美好。有人会说把诚信当作财富的想法过于幼稚天真,我虽然也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幼稚,因为很多人对这种说法都有些不敢认同,但没有人反对这种幼稚的美好。把这种说法当作天真,我却能苟同,因为天真是真理和理想的本性,问题是怎么把这种理想和真理转变成现实。 

    我们遇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守信行为得不到社会肯定,背信行为得不到社会否认,根源似乎出现在法律秩序上。今天追逐物质财富的人,是否要为昨天的背信付出代价?昨天的诚信是否能换取今天的财富?我们能否提供这样的法制环境,使明天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今天诚信带来的财富?银行、保险业最近积极推行的征信制度就是一个例子。有位学成回国的法官讲述了他国外一位朋友的经历,让人颇感诚信的价值。我们向来觉得美国人是歧视中国人的,这或许跟他们文化历史的短暂、经济力量的强大、文化积淀的浅薄有直接关系,但这位在美国居住多年的国人却受到了美国制度的尊重。他相中了一辆"法拉利"跑车,决定分期付款买下这辆跑车。销售商核对了这位国人的社会信用号码,没有收取任何首付款,就让买车人开走了这辆昂贵的崭新跑车。而另一位海外游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有坐车逃票的经历并被记录在案,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从银行获得过贷款。任何人都应该为他曾经有过的愚蠢付出代价,有人觉得这种做法太严厉、太刻薄,是对有污点者改正错误的报复。这种理解也有它的合理性,对那些想要洗心革面的人来说,历史记录的代价确实很沉重。但对那些与不良记录者打交道的人来说,不了解对方显然会使他们冒更大的风险,这难道公平吗?美国的布什和克里两位总统竞选者的越战记录,都已成为竞争对手的重要资料,没有良好的历史记录,别人怎么相信你的今天。当然,征信制度与古时候"刺配"即在罪犯面颊上刺印,让人永远抹不掉历史记录有所不同。为了在污点记录者与社会之间形成利益平衡,保留5至10年内的信用记录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过于陈旧的信用记录往往和今天交易没有太大关系,即使不做保存,也无碍大事。

    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但却很少利用信息,这是我们经济落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国内民间收集活动极端落后,甚至没有出现民间征信机构,收集信息主要由政府机关担当。政府收集信息主要是为政府服务的,而不以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这样,具有社会资源属性的信息就转变为具有保密性的政府信息,远离了为社会交易服务的宗旨。给社会信息加上政府信息的标签是十分危险的,从已查处的证券发行虚假陈述案来看,造假者一旦突破政府监管的关口,就如进入无人之境,有恃无恐地损害投资者利益。 

   法律制度是让诚信转变为现实财富的桥梁,国家有必要通过完善立法,通过具体制度安排,鼓励公众重视信用,这对于减少背信现象、提高诚信意识,有着其他制度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也是保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重要手段。

  • 上一篇文章: 关系、社会关系及其性质

  • 下一篇文章: 论职业精神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5]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0]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0]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0]

  •  
     相 关 文 章
  • 公共建筑是资金黑洞 中国可…[3828]

  • 腐败是中国最大的乱源[3294]

  • 新闻真实和行政诚实[2159]

  • 新闻真实和教育诚实[1875]

  • 人生的十二种财富[266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