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沉思——也谈中国的“和平崛起”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沉思——也谈中国的“和平崛起”
[ 作者:cyyyc    转贴自:中国改革论坛    点击数:5439    更新时间:2004-10-07    文章录入:水木

最近关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好像讨论得比较多,锦涛主席和家宝总理两位领导在不同场合提到了这个问题,这个概念的提出肯定有一班智囊替领导人论证过了,但也引起了我辈好读点书的人关注。其实做学问最难的在于对局势的把握,及对现实制约条件的清醒认识。窃以为,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有一批人能韬略谋远,还要有人能躬身入局,扎实做点事。对和平崛起,我以为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一个大历史的比较分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平崛起,意味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所处的历史、世界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有些问题,特别是因我国国情带来的一些制约性问题,不能不引起关注和思考。我认为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千年大变局中,主要是科技、人口环境资源、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全球化等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这个民族,并带来如此深刻的发展矛盾。

  这里重点谈一下人口、生态环境、资源问题和现代科技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的国情是独一无二的,文明发达的早,这块土地付出的也比别的地方多。秦朝至汉唐,人口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中国的农业经济中心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当时气候还算湿润,加上精耕细作,产出较高,能养育的人口较多,当时的大唐盛世,其实是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适度的人口规模,产品的较大丰富支撑的。唐以后中国战乱不断,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加上气候变化,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地位一去不复返,中国的农业经济中心变迁到长江中下游,江南鱼米之乡支撑了元明清几个朝代,即使是清朝后期,全国的财政收入、用粮几乎大多由南方调运。但清朝末年,中国的人口已达数亿,国家的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百姓的生活质量却是在下降,包括当时的社会“中产阶级”地主的生活质量也比以往朝代有所下降,其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有所变化。当时大量人口集中在我们国家的东南地区,密度之大是世界第一,明清后期,由于这块土地承载的负荷太重,人口又不断膨胀,必须外出迁移,一部分人口出海去了国外,经东南亚一带逐渐走向世界;一部分人口则迁移到东北,“闯关东”,东北这块土地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开发得最晚,相对也保存得最好,至今成了共和国得粮仓,其对共和国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之所以讲那么多,主要是说明,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如果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运作的话,已不能高质量地供养14亿人口,土地的产出、资源的利用,如不借助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方式的话,已到了极限。反过来说,如果中国14亿人口的平均水平能达到现在美国人的平均水平并采用它的生活消费模式,整个地球的资源消耗能否保证也要打个问号。同样,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让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工作可干,创造财富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寻找一种独一无二的产业发展模式。解决就业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如此艰难过。可以说,人口众多,是决定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向的最主要因素。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几千年来我国国家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破坏之中,一直没有恢复元气修复的机会,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最大,生态平衡目前已非常脆弱;近几十年现代工业的发展,搞得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是几千年未有之大破坏。加上气候随环境的变化,污染严重,后果是我们为提高生存质量,付出得比以往多得多,代价愈来愈高,以前吃1棵无污染的蔬菜,成本很低,现在则成本至少高出几十倍。同样,水、米、油等基本的生存资料成本大幅度上升。另外,还有资源问题。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特定资源的有效供给上的,比起农业生产方式来说,对资源的要求苛刻的多。解决资源的供给问题,世界各国基本上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很少有国家能依靠自己的国土能完全自己解决的。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并维持国民一种较高质量的生活,必须依靠全球市场解决资源的供应问题。

  所以,为适应这块土地的负荷能力,我们一方面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作出必要的调整。一方面必须借助于现代科技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几乎我们当前遇到的所有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科学和技术来加以解决。科学是中国的救世主,但现代科学进入中国也只有200多年的时间,科学与现代生产方式的结合时间很短,水平不高;科学的话语权还掌握在西方文化的隐晦解释中。这200多年来,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融合进展虽然相当大,但普及到民众的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方式中,仍有相当的道路要走。科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是否已成为党政干部(其中无可置疑地集中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精英)的思维习惯都需要打个问号,更遑论大量普通的受文化教育不多的民众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育是弘扬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主要方式,但现代教育在中国也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后,现代科技文化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也是步履艰难,到现在我们还在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而作艰苦的努力。几千年来,儒家的教育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相比之下,中国现代教育思想要单薄得多,其社会普及程度也无法比拟。

  因此,我国的发展,注定是有条件的发展,只能是可持续的发展,不但是经济总量的绝对增加,而且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平衡。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教育、宣传,既要看到这二十年发展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我们所承受的压力。

  • 上一篇文章: 西方官僚体系的权力扩张与民主政治的矛盾

  • 下一篇文章: 论网上免费教育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2]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0]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8]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 历史的轮回怪圈:对于当前…[22800]

  •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与观念[10941]

  • 如果历史再给我们一次机会…[2911]

  • 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凝结与…[7125]

  • 寄语连战先生历史性“和平…[492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