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海外专家历数中国科技“软肋” 科技强国更需勤练“内功”         
海外专家历数中国科技“软肋” 科技强国更需勤练“内功”
[ 作者:向杰    转贴自:科技日报    点击数:1670    更新时间:2004-05-24    文章录入:水木

 

  随着中国宇宙飞船成功的发射升空及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中国科技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即在本月10日发表了题为《中国产业新目标:科技超级大国》的报道,文章从多个方面描述了中国近期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在文章的结尾处断言,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领域,那么中国将迈上一条通往科技强国的大路。

  科研资金的投入当然是一个首要条件,但这样是不是就够了呢?中国要成为一个科技强国,还应当注意什么?作为一个华人科学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分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心胸肾分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心胸肾研究杂志主编魏启明教授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目前领导的“ DNA损伤和修复”课题是世界上同类研究中最前沿的。

  魏教授首先肯定现在国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我国科技大步迈进的良好时机。政府逐年增加科技投入,目前国内很多实验室的硬件装配都非常好。国家虽然在整体实力上弱于美、日,但投在某些单项研究方面的经费并不少,甚至还要超过。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证投入产出比,怎样提高效率,可能是面临的当务之急。魏教授举例说,同样条件的实验室,同一条起跑线,同样两年时间,在国外的已经能够发表很好的论文,在国内的却鲜有所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科学研究是否成功,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在于其发表的论文的质量。魏教授本人即是很多学术杂志的审查委员,甚至是主编。他认为,中国目前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还不够。有些原本可能是很好的论文,本身的数据也不错,但就是因为不够严谨而遭遇退稿。严谨性的缺乏多数表现为,一篇文章不按标准去写;或者不注意用词的方法,不注意排列;或者是别的数据都有,就唯独某几个数据没有,其实不难嘛,多做两个数据就好了,但就是没补上。这方面不注意就会吃大亏。很多研究生是这样,有些教授也是这样,有时候审一篇论文时心里会非常奇怪:这些论文是否通过教授们亲自的审阅!通常情况下,对于自己有署名的文章应该是要反复看的,切不能差不多就算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方向的问题,魏教授说,国内容易犯急功近利、凑热闹的毛病,美国也有这样的现象,但国内特别普遍。科学研究不可能说一成不变,但大的方向应该是要在某一领域不断地深入下去。今天这个好,就研究这个;明天那个火,就研究那个,这样做很不容易出真正的成果。论文的数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质量以及研究的一贯性。我们在评价一个科学家的时候,很注重他的一贯性,哪怕是发表的文章并不多。有时候一篇非常出色的论文也可能并不是发在最一流的杂志上,但如果它被很多人引用,也是很好的。关键是别人能够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设备重复试验,也就是质量一定要过关。抢第一时间发表当然无可厚非,但因此而人为的造一些数据就得不偿失了。

  由此可见,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面临的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挑战,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自身的问题,包括科研人员的科学素质、整个社会的科研风气以及与之紧紧相关的科研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否则大练“外功”,罕修“内功”的后果,可能就是身子抗不住了! 

  • 上一篇文章: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 下一篇文章: 你是科学技术的消费者吗?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