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品格 >> 国格 >> 正文  
  多让青年挑大梁         
多让青年挑大梁
[ 作者:周文斌    转贴自:光明日报    点击数:1995    更新时间:2004-05-19    文章录入:admin ]

 

  在“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发射过程中,一批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说明我国近些年在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也说明我们的用人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然而,一条最近发生在美国的新闻却仍然使我们感到震惊:在把“勇气”号探测器成功送上火星的历史性工作中,担任火星探测器着陆系统总工程师的,竟是年仅28岁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李炜钧。面对这一事实,在震惊之余,我们也深感我们在对年轻人的培养和使用中尚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有着按尊卑长幼排座次的长期传统。这种传统,用于礼仪性场合自有合理之处,但用于人才的使用则可能造成失误。在一些人看来,“不成熟”、“不牢靠”、“知识根底不深”似乎是青年人的通病,因而不能担当关键性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用人观念虽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却仍在或隐或现地制约着我们对青年人的使用。让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去担当一项诸如火星探测器着陆系统总工程师之类的重大任务,不少人恐怕是会投反对票的。

  事实上,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知识的多寡和技能的高下很难以年龄来划线。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富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是很多老年人所不及的。青年人的这一优势,是带有本质性的,也是应当十分被看重的。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经典力学的创建者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才24岁。“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在26岁时发现了相对论。作为“原子之父”的费米,在建立弱相互作用理论时,也只是30岁刚出头。事实证明,扎实的基本功加上强烈的创新思维,才真正代表一个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在青年人身上表现突出。因此,这样的青年人理应成为社会的栋梁,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近几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已有数名三十多岁和四十多岁的年轻人分别进入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队伍。这看上去只是年龄上的变化,其意义却决不可低估。它展示了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应当明白,是否有更多的青年人挑起社会的大梁,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一个老气横秋的社会,必然是没有创造力和前途的社会。一项没有大批青年人参与的事业,必然是走向穷途没路的事业。青年既是国家的明天,也是国家的现在。只要我们摒弃错误观念,更充分地发掘青年科技人员的潜能,更大胆地委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重任,像李炜钧那样的人才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有一大批这样的优秀人才,何愁我们的科技事业不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 上一篇文章: 中华民族的优点与缺点

  • 下一篇文章: 质量就是生命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论青年的创新教育[2251]

  • 谁来关心这些科学迷[1704]

  • 两院院士寄语青年:科研之…[1839]

  • 美国青年如何敬老[2887]

  • 青年男士的健康注重点[169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