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科技资源共享不容忽视         
科技资源共享不容忽视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文汇报》    点击数:1427    更新时间:2004-04-06    文章录入:admin ]

 

  造成我国科技资源难以有效实现共享的因素主要有: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缺乏科技资源共享的法规、运行机制和社会氛围;缺乏畅通的科技资源共享的信息渠道以及为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供增值服务的技术平台。
  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尽快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规,明晰国家科技资源归属权,成立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构。
  政府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限度地公开其信息,使科技界、企业、高校和公众都能共享政府信息资源。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已有较大增长,但总量仍嫌不足。而因科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等多方面原因,不仅有限科技投入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所形成的科技资源也存在着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甚至有些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
  比如,Modis卫星接收系统在美国仅有16套,英国、法国、德国等大部分欧洲国家均各有一套,他们都是通过共享满足需求。但在我国,目前已经购买了17套,仅在北京地区就有8套,而各部门、各地区还有80套的购买计划!
  再比如,去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各地为尽快推出治疗新药,均加大了针对性研究力度,在不确切了解P3实验室配套条件的情况下,均欲斥巨资组建P3实验室,暴露出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缺陷。有资料表明,不少发达国家的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200%,而我国拥有的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比欧盟15国的总量还多,但大多“闲得发慌”,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到25%,甚至更低。
  造成我国科技资源难以有效实现共享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这样几点:——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一方面各部门争资源、上项目,大量重复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分散,又往往不足以配备完善的配套辅助件,使仪器设备的质量普遍不优,缺乏运行维护费用,许多仪器设备呈低效状态。
  ——缺乏科技资源共享的法规。由于没有法规要求占有国有科技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同时承担共享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科技资源保值、增值,因此科研单位普遍缺乏共享的积极性。
  ——缺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具备研究条件的科研单位面临着“服务收费高了人家不来做,低了又无法自我维持”的尴尬局面,而急需开展研究工作但无设备条件的单位和项目,又只能“望洋兴叹”。
  ——缺乏科技资源共享的社会氛围。“共享能使自己受益”的观念还没有被普遍接受,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认为共享就意味着免费,自己得不偿失,甚至会培养出竞争对手,给自己增添麻烦。
  ——缺乏畅通的科技资源共享的信息渠道。由于不掌握科技资源的分布状况,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不知道谁想共享自己的资源而不能提供共享服务,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共享自己所需资源。
  ——缺乏为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供增值服务的技术平台。目前还没有一个跨地区、跨部门、高带宽,能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的基于网络的现代化信息平台。
  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的科技研发经费只有美国的4.7%、日本的8.9%,德国的27%。在科技投入仍嫌不足的我国,必须通过共享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建议国家按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通过“国家统筹、信息引导、市场调节、共建共享”的方针逐步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工作。
  针对当前最迫切、最有可能实现共享的国有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和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以下具体建议:第一,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第二,尽快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规,明晰国家科技资源归属权,将其纳入国有资产范畴进行管理;第三,成立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构;第四,以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实物资源共享,通过增量资金介入和有偿共享等利益驱动机制,调动全社会信息资源拥有者参与共享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的科技信息资源体系;第五,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机制;第六,支持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第七,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氛围。政府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限度地公开其信息,使科技界、企业、高校和公众都能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国家要鼓励科技资源拥有者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的共享活动,并推广共享的成功经验。媒体要大力宣传科技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倡导共享精神;第八,加强军民科研力量的互动,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之间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国防科技资源优势,将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并推进民用科技资源及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国防建设。

  (作者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上一篇文章: 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

  • 下一篇文章: 数学家吴文俊:科学实验不怕承认失败公布失败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