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谈统一战争:应文武兼用         
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谈统一战争:应文武兼用
[ 作者:李际均    转贴自:了望新闻周刊    点击数:1416    更新时间:2004-01-24    文章录入:admin ]

 

  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李际均中将撰文说,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历代实现统一,以军事为主导,包括以军事为后盾的和平统一。成功的统一战略具共性特征:一是“以文为种,以武为植”;二是“不足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三是文武兼用,必要时用兵摧毁敌人抵抗;四是速战速决,一战而胜。国家必须统一,否则将蹈古希腊、古波斯的命运。两岸政治家历史定位以对统一态度论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生存共同体,历史上生活在我国疆域内、属于中央统辖下的各民族政权,都是中国内部的地方性政权。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的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的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鲜明个性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不懈地追求统一、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民,无论他们生活在哪个时代,无论他们属于哪个民族,也无论他们有着何种信仰,甚至无论他们迁徙到什么地方,受过何种磨难,却始终保持对中华文化和祖国的认同。中国没有产生过“国教”,没有英国式的“统一信仰法”,没有日本式的“神道教”,更没有伊斯兰式的政教合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代替政治信仰、以崇尚真善美代替宗教,因而有着宏大的包容性和很强的凝聚力。在中国战争史上没有发生过外部世界那样持久而惨烈的宗教战争。这应归之于中华文化的伟大贡献。

  国家统一对于中国历史进步的正面意义乃是毋庸置疑的,它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政治秩序的正常,社会生活的稳定,生产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设的繁荣,边疆开发的扩展,民族关系的和谐,并为赈济灾荒、抵御外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统一成为了中国历代统治者中有识之士与广大民众的共同愿望,“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盛世气象成为社会政治的理想境界。

  要完成国家的统一,往往经历种种坎坷与曲折,付出相当巨大的代价,只有运用高明卓绝的智慧,实施巧妙恰宜的手段,才有可能实现这个伟大的政治理想。在这个过程之中,有一些具有共性的规律,这就是军事斗争的开展和经济文化的融合,乃为历代实现国家统一的两条基本途径,这中间又以军事斗争为主导手段,包括以军事为后盾的和平统一。一方面做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全方位的准备,先立于主动优势的地位,把握住国家统一进程的主宰权;另一方面制定正确可行的统一战争方略,以确保实现既定的国家统一的战略目标。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育出独具特色、长领风骚的东方兵学。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以尚智贵谋、慎战节武为特征。这种建立在战争反思基础上的军事文化,脱离了厮杀的原始,达到“知兵非好战”的境界,从而具有哲学智慧的美感。这一文化价值取向,也使得统一战争的谋划者,在构筑其战略方针之时,把握“经武之略,在于贵谋”的原则,力争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全胜”之目的。为此,就要全面分析战略形势,认真构筑战略方针,恰当确定战略目标,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具体规划战略步骤,妥善运用战略手段,等等。

  大凡成功的统一战略都具有一般的共性特征:

  一是“以文为种,以武为植”,强调政治、经济对军事活动的制约与指导作用,即“凡战法必本于政胜”,“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

  二是强调“不足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注重从宏观上把握战略形势,高屋建瓴、统筹全局、争取先机。把夺取和掌握战略主动,营造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战略环境作为制定与实施统一战略的出发点。

  三是在统一战略实施过程中,坚持文武兼用,刚柔相济,剿抚结合,既重视政治攻心、招抚服远,又不放弃强大的武力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用军事手段摧毁敌人的抵抗,达到统一的目的。总之,文武两手双管齐下,力争“广致投降,不假杀戮”。

  四是在统一战争的具体战役指挥与战术运用上,强调充分准备、持久待机下的速战速决;示形动敌,出其不意;轻兵袭扰,重兵突袭,一战而胜。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就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国家强大和统一,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否则,再古老优秀的文化也难免重蹈古希腊、古波斯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历史比任何个人和群体都伟大,中国的统一事业超越任何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当今海峡两岸的政治家和政治群体在历史上的最终定位,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以对待中国统一的态度来论定。中华民族需要万众一心以最坚决的态度铲除分裂主义势力,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作者/李际均中将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 上一篇文章: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的远虑与近虑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以GDP为中心的发展观必须改…[140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