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概况 >> 中华文化 >> 琴棋书画 >> 正文  
  象棋的韬略         
象棋的韬略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482    更新时间:2004-01-18    文章录入:admin ]


  一、由象棋的名称谈起
  象棋运动古称"象戏",散见于有关史料典籍中,如北宋晃补之在 《广象戏格·序》中说:"象戏,戏兵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 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之。"又,明朝谢肇浙在《五杂俎》中 说:"象戏相传为周武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 犹重车战也。"《潜确居类书》说:"雍门 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 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从象棋棋子的名称与走法来看,车、马、炮、卒(兵)、象(相)、 士(仕)、将(帅)均代表着古代军队里的兵种或职务的性能,也与 古代两军作战时的行兵布阵极其相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象棋是由军事斗争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 演习兵阵的象征性游戏。
  二、 源于战争的韬略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产私有制和对立阶段以后的产物,是阶级, 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用来解决矛盾的最高形式。
  由于战争的胜败直接决定着生死存亡,所以历代军事家以至政治家、思想 家、外交家无不十分重视战争和研究战争。我国著名古代军事家孙武子在其所 著的《孙子兵法·计篇》中就开宗明义地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察也。"兵即指军事、战争。 战争既是力的较量,更是智的角逐,所以军事领域历来是产生谋略的土壤, 军事斗争是诞生奇谋妙计的温床。从人类的谋略宝中可以清楚 地看出,起源于战争的谋略最多、最广泛,也最精彩,并已逐步渗透或嫁接于其它领域。
  谋略的争斗在军事上的表现最为充分。谋略是指战争的将帅头脑中思维活动,是无形的东西,但她所起的作用,却是那些有形的兵力和物质的作用难以做到也无法与之相比的。以谋制胜可说是军 事斗争的最高准则。
  我国古代军 事谋略,是中国华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夺目而又十分神秘的瑰宝,是由亿万人的鲜血凝结成的亦玉紫珀,是经过无数经天纬地运筹帷幄之才历时数千年精雕细琢而成。
  韬略既是用兵的谋略,是我国古代兵法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内容最丰富、最具有规律性的原则。许多流传至今的韬略,比如:"上兵伐谋","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以正合,以奇胜","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顺佯敌意","将计就计","声东击西"","以迂为直","势险节短"等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指挥战争所必须遵守的军事名言。
  古代兵法韬略源于有声有色的战争话剧,反过来又具有指居战争的重要意义。兵法韬略强调把人的能动作用与战争的客观条件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要求战争指挥者必须根据敌我双方各种客观物质条件去"索其情"--探索战争规律;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问题,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古代军事家由丰富的战争经验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矛盾统一的概念,诸如攻守、进退、虚实、劳逸、众寡、分合、利害、奇正等等,并对这些概念作了辩证的论述,这无疑是古兵法韬略的光辉成就 。

  三、象棋与韬略
  象棋作为一种比赛智力的竞技运动项目,其中并不单单是棋艺的较量,还包含有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计算能力、临场经验和智谋韬略等方面的较量。
  象棋既然是象兵之戏,那么古兵法中的用兵韬略必须会在象戏中有所反映,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象棋实战中,各种战略战术的运动大都可以用兵法的战略战术予以解释和借用,兵法韬略可以指导象棋的实战,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要想提高象棋的实战能力,兵法韬略可说是棋手必修的课题之一。加强兵法韬略的学习,熟悉兵法韬略的运用,可使棋手在实战中更为熟练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及时并恰当地处理好实战中出现的各种局势,尽可能地掌握场上主动。

  四、 象棋的整体谋略思想
  象棋的战略有多种,其中有许多是大家熟悉的,例如:优势战略,均势战略、劣势战略、布局战略、残局战略、攻击与防守战略,刚柔并济战略,防守反击战略以及求和战略等等,难以--列举。在以上所举的战略中,有一项叫作整体战
  略,也就是贯穿整个对弈过程的战略思想,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具有指导意义的。
  象棋整体战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这里可以借鉴军事上的战略要求--也就 "全胜"。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把实现利益目标的战略思想分为四个层次:"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伐城。"可见其战略的选择是自上而上,先由其层次寻求制胜之道,如求之不得,再依次降格以求。孙武子又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由此观之,孙武子的全胜思想包括两点:一是自己在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即屈服于我方之意志。其"不虞而
  屈人之兵"以及成语"兵不血刃"就都体现了这种全胜思想。
  在象棋的实战中,如何追求这种"全胜"的境界呢?我们都知道,象棋的实战是以杀王作为胜负的标准,单方面则有胜、负和三种结局。就每一局棋来说,棋手们最高的追求当然是胜利、和局则次之(在特殊的形势下,能谋得和局亦未尝不是一种胜利)。就一个比赛来讲,则应该是多胜不负,次之为多胜少负。换言之,就是追求高胜率,避免输棋或少输棋。

  五、 因时制宜、随机应变
  军事斗争中的谋略角逐,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强烈思维活力对抗。象棋枰虽小,但是对阵双方都有鲜明的目的性,互相抗衡、互相制约,这也形成了一种特有形式的思维上的活力对抗。由于对方思维的难以揣度,有些局势的发展是难以预测的;由于棋枰的争斗有它本身的规律和有关方面的制约,有些局势又是可以预测的。
  但是,棋局千变万化 ,没有固定的对策可以一劳永勉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谱不能尽弈之变,法不可尽战之奇。这要求棋手们随时依据局势的变化来调整战略,运用各种战术和韬略去努力驾驭局势,以达到夺取胜利的目的。
  象棋的实战既然是一种直接形式的思维活力对抗,勿庸讳言,它的特征势必充满着"诡道"逻辑的作用,亦即孙武子所说的:"兵者,诡道也。"所谓"诡道"逻辑,就是"不守常"逻辑,以奇制胜,灵活变通,不拘泥于常规,不恪守一格,去留不定,见机而作等等,不一而足。为了满足获胜的需要,只要规则允许,什么样的招数都可以在棋枰上使出来。但是绝不包括那些不道德的干扰对方之类的小动作,这点与军事上的"诡道"无所不用其极是截然不同的,而唯有此才能显示象
  棋的公正、健康、有益、生命长存。
  在象棋的对战史上,许多出奇制胜的精彩战例都是谋略所创造的典范。在棋枰上不能没有原则,也不能不要常规,但在谋略思想中,这些原则和常规在遇有异常情况或为了达到某种战略目标,有时是可以随机而变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而
  逆常行事,打破思维习惯和定势去思考对策,恰恰是符合象棋实战规律的。

  • 上一篇文章: 象棋的品位与处世哲学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古代关于象棋起源的传说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1]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2]

  •  
     相 关 文 章
  •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3005]

  • 象棋的起源与发展[2881]

  • 象棋的三重境界[2467]

  • 中国象棋规则[1884]

  • 象棋魔鬼辞典[157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