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公共精神 >> 和谐与发展 >> 正文  
  荒漠化将有埋葬人类文明的危险         
荒漠化将有埋葬人类文明的危险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文明的足迹    点击数:1893    更新时间:2004-01-15    文章录入:admin ]


  如果用历史的观点来评价“人类走过大地,足迹留下沙漠”和“耕作自发地进行,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这两句警言,一点也不过分。从历史长河看,事实就是如此。正因为这样,大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使地球像患“溃疡症”那样长期难以治愈,几乎快要到病入高肓的程度。人类如果仍不改变一味凉夺地球的生存发展模式,治好地球的“溃疡症”,它将有埋葬人类文明的危险。这并非是地球的耸人听闻的警告。 
  由于人类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和强度的结果,土地荒漠化逐渐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大问题。据1990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举行的荒漠化评估会议估计,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尽管各国人民都在同荒漠化进行着顽 强的抗争,但荒漠化土地仍在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世界每年因土地荒漠化而蒙受的损失达420多亿美元。到20世纪末,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已经扩大到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5%。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12亿之多人口深受其害。荒漠化威胁已酿成全球性的灾难。荒漠已埋没了无数城廓,扼杀了诸多文明。世界的历史名城,有不少已葬身在沙漠之中。如古代最大的城市巴比伦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就被沙漠埋葬了。

  古老而文明的丝绸之路,路上那一座座昔日辉煌的城廓,早已荒废。地球四大农业诞生地之一的底格里斯一幼发拉底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已变成盐碱沙荒。曾经供养罗马帝国的北非粮仓已不复存在。现在埃及有96%的国士被沙漠霸占。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达900多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的1/3。半个世纪以来这个大沙漠又扩张了65万平方公里,被沙漠吞没的土地、农田、牧场和村庄的面积比四川省还要大。而且目前还在以每年向南扩展近150万公顷,向北吞没农田10万公顷的速度扩展。这意味着145年后世界上又可能出现“第二个”撒哈拉大沙漠。 
  中国也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最新普查数据表明,全国荒漠化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已大大超过全国耕地的总和,且每年还在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沙漠除遍布东北、华北、西北的12个省(区)的207个县(旗)市,在其它地区还有零星分布,受影响,遭危害的人口近4亿。仅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每年就有2亿多亩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1亿公顷草场由于沙漠化造成牧草严重退化。有数以千计的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和河流经常遭受风沙侵袭和压埋。全国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40亿元之多。 
  沙漠在这样“大口大口”地吞噬人类的饭碗——上地,准道不令人生畏吗! 

  形成荒漠化的原因,固然有自然的,但人类活动中的某些失误(如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森林和频繁的战争等等)则是造成近代工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在全世界已查明的215个沙漠成因中,育87%是由于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行为造成的。中国解放后新增的荒漠化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引起的。在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又以过度放牧的比重最大,占34.5%;其次是破坏森林占29.5%;第三是过度农垦占28.1%;其它如工矿开发等引起的占7.9%。黄河流域曾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原来多是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覆盖大地,但经过几千年人为干预破坏后,森林渐渐消失,草原逐渐缩小,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以致演变成现在这样恶劣的沙荒环境,原有的沙荒没有治理好,黄河断流带来新的荒漠化威胁又接踵而至。河北围场县今天4.9万公顷的沙漠化土地,往100年前,还是森林覆盖率高达60%清代皇家猎苑。前苏联对咸海的过度开发后,现今已使其周围地区变成一片盐碱沙荒。咸海的面积已由原来的6.65万平方公里萎缩到2.9万平方公里。所以有人告诫说:“人类走过大地,足迹留下沙漠”。
  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人口承载量过大又是导致荒漠化的根本原因。联合国1997年提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人口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公里7人和20人,而我国同类地区许多地方的人口密度大大超标,少数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竟达60人以上。由于人口压力和利益驱动,随之而来的便是过度开垦、放权、采集野生中药材及乱砍滥伐、不合理用水等短视贪婪行为,造成了土地的大面积荒漠化。如荒漠化地区的甘草、黄麻、发菜等易采集,价格高,便促使大批农牧民前往乱挖滥采,内蒙古1993~1996年因掘发菜破坏草原达1200万公顷,其中40O万公顷严重沙化,失去了利用价值。 
  与沙漠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个威胁是,人类“血液”涌流大海。1981年,美国《公元2000年全球情况调查报告》的主编巴尔尼博士来华访问后,曾说:“黄河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流沙量高达16亿吨,这不再是微细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他如此深刻而尖锐的告诫,不仅是对我们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对全人类敲的一次有益的警钟。黄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条害河,由于历代不合理的开垦,毁坏了绿色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一代比一代严重。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其输沙量就高达10.75亿吨,后来随着农业活动范围北移,人口增加、植被破坏、输沙量逐渐增加,直至1970年达到最高峰——17.4亿吨。经多年测定,黄河年平均输沙量是16亿吨。这16亿吨泥沙,如果用4吨卡车运送,每天需出动110万辆,连续不断地运一年,堆一米见方的土堆,其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的输沙量一直处于全球各大河流之冠,比尼罗河高出37倍。
  由于泥沙淤积,下游河床现在仍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在抬高,设防水位新乡地区已高出地面30 
  米,开封7米,济南6米。“悬河”越悬越高。一旦决口,向南将横扫河南、安徽、江苏、并危及上海;向北将威胁河北、山东而直捣北京、天津,两亿人口的生命将受到威胁。两岸2000万公顷耕地所产的粮食和棉花(占全国总产量20%和50%)将化为乌有。解放后虽经30多年的治理,但至今仍好转不大。现在长江也在步黄河的后尘了。由于流域两岸特别是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00万公顷,泥沙流量不断增加,每个侵蚀土壤约2.4亿吨,相当于每年毁坏耕地48万公顷。上游金沙江每立方米江水输沙量1941~1976年的31年期间才0.2千克,而1982~1985年的三年间就增至0.4千克,猛增了一倍。每年有5~9吨泥沙从上游输入滔滔东去的长江,其中输入大海的沃土达4.68亿吨。由于河床淤高,长江航程已从1957年的7万多公里缩短为3万~4万公里。宜昌以下的1796公里航线,淤积严重的阻航浅道使有34处;长江口的航道已变窄变浅。同时已使荆江(枝城至城陵矶)337公里的河段像黄河那样变成了“悬河”。从卫星拍照发现,长江口由于泥沙淤积,现已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0000多平方公里的“水下三角洲”。专家们预言:如果不注意防治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长江今后迟早会变成第二条黄河! 

  据1992年水利部公布的中国遥感技术普查全国水土流失的最新数据看,全国因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53万平方公里,增至367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达50多亿吨。受危害的耕地已超过全国耕地的1/3以上,相当于全国耕地刮走1厘米厚以上的表土。带走的氮、磷、钾等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土壤流失的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 
  又据美国海洋研究所近几年调查,因地球植被遭到破坏,全球每年约有600亿吨泥沙流入大海,每10年土壤耕作层净减7%,平均每公顷土壤年流失量高达16.8吨,大大超过土壤的自然再造力。据研究,每公顷土壤年流失量在9.88吨以下,约可平衡土壤的自然再造力。 

  如果用巴尔尼博士的观点看,全球的土壤流失,难道不是人类“血液”流入大海吗!在荒漠化和水上流失的治理上,人类正在作不懈的努力,并于1994年签署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性防治荒漠化公约,也取得一定进展,但往往是一家治理,多家破坏,一处治理,多处流失,所以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土地是人类的“饭碗”。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是一种带根本性的破坏,属“世界第一号环境问题”。因为土壤的形成过程是极其缓慢的,从裸石到土壤,要经过风化、又要经过生物的侵蚀、分解和掺合,日积月累的长期演变过程,形成l厘米土层至少要200~300年。一旦流失,岩石裸露,就很难恢复,有的根本不可能恢复。大地沙化,“饭碗”冲走,“血液”流失,人类怎能在地球上生存发展?人类文明又怎样维系?

  • 上一篇文章: 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严峻挑战

  • 下一篇文章: 重建精神生态——一个人文学者关于环境问题的笔记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