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快乐生活 >> 生活方式 >> 正文  
  马识途老人的长寿秘诀         
马识途老人的长寿秘诀
[ 作者:李昕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5-03-21    文章录入:admin ]

 

 

2014年8月4日,三联生活书店在成都购书中心举办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新书发布会。两本新书题为《百岁拾忆》和《百岁追忆》,它们的作者,是年届百岁的马识途先生和他103岁的哥哥马士弘老人。会场场面火爆,大厅水泄不通,许多读者自发地围观了这一盛景。两位百岁老人步履坚实,登台致辞,嗓音洪亮,铿锵有力。台下时时报以热烈掌声。

难得的是王蒙先生亲自赶来参加这场活动。事前,我试探性地邀请王蒙赴成都,并未抱什么希望,毕竟,他也已经八十岁了。谁想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我把消息告诉马识途先生,老人高兴极了,说是蓬荜生辉。但王蒙却对我说:“这次是你救了我呀。我欠马老一份情。马老在北京搞书法展,我去讲了几句话,结果他给我来信感谢,还附上一幅书法作品。信里说,希望我回赠一幅书法作品。我回信写好了,但书法作品我写完一看,拿不出手,和马老作品一比,连自杀的心都有了,正不知道怎么办,你的电话就来了,我想这回给我个机会,他不会怪我了。再说,我去看看一家三个百岁老人(还有一位97岁的弟弟),那可不是随便的事,那是拜神呀。”王蒙的解释,令大家都很开心。

新书发布会上,王蒙讲话,简短而有力,他一字一顿、直截了当地说,他是来作广告的,已为这两本书编了广告词:"读马氏百岁新书,获千年灵瑞之气。长寿,通达,真纯,提升。"还开玩笑地说,“这两本书读一遍,增寿十年”。王蒙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自然非同一般,他这几句话一下把会气氛调动起来。因为记者围住采访,会后两位老作者几乎无法脱身,连我都临时被两家电视台记者拦住采访了一通。

散会时,有朋友对我说,你们三联生活书店同时出版两位百岁老人回忆录,可能为世界出版史上所仅有,建议你们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想,申请吉尼斯,不过是个宣传促销的手段,但是这两本书出版本身,的确是一件文坛盛世,更是人间佳话。

关于这两本书的来历,还得感谢樊建川兄的引荐。

中国当代著名文物收藏家樊建川是我的老友,2012年,我去成都,曾约请他写一本自传。他说没有时间,我便承诺找人帮他整理。一年以后,书稿完成了。我对责任辑罗少强说,你一定要去“建川博物馆”看一看,这样你编书才会有感觉。于是少强到了成都。参观完博物馆后,樊建川说,他的书名“大馆奴”三字要请马识途先生题写,因为马老的字极漂亮。于是带着少强去了马家。少强当时正在组织编辑一套百岁老人的回忆录丛书,已出版了周有光的《百岁忆往》,见到马识途后,当即便向马家两位百岁老人约稿,并决定请青年作家张建安帮助马士弘整理回忆录。马识途听说是生活书店约稿,非常兴奋,因为他和生活书店有渊源。1938年他在武汉领导地下党工作时,生活书店的党员就归他领导。所以他觉得“这是在自己家里出书”,定要支持。但他是作家,认为作品不能由他人代笔,一定要自己写。于是他花了大半年时间,写成了这部26万字的《百岁拾忆》。

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回顾百年人生,其间的曲折和坎坷,以及由此而来的感悟和思考,多有震撼人心之处。然而越是这样,就越是使人们好奇,这两位老人是如何历经劫难却安然无恙,得享天年?于是在新书发布会后,记者们纷纷向老人请教长寿秘诀。

马士弘在他的书里说过,他与马识途兄弟二人共同总结了“长寿三字诀”:

“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少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酒饮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

而马识途却在现场对记者说:“很简单,十个字,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然后解释说,最重要的是“受得”。经历了磨难的人,什么都不在乎,活得长。

当然,他只是说了半句话,剩下的半句,留给大家去想。我猜这意思是,受了磨难的人,一定要心态好,乐观处事,笑对人生,方可长寿。

读读马识途的书,你可知道这位老人是何等的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作为一个受过大难,也闯过大关的人,他的通达乐观,可以说是他生命的守护神。这从他在“文革”中的特殊经历可以见出一斑。

“文革”开始后,马识途这个老革命被造反派批斗、游街,戴着高帽敲锣,“当众演猴戏”,还被安排劳改,每天打扫厕所。但是他把那个臭气熏天,尿水横流的厕所,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居然贴出“厕所所长公告”,像造反派一样“勒令”大家遵守公德,保持厕所卫生。这种心态,简直够得上黑色幽默。

这故事也便让我想起了另一位长寿老人杨绛先生。杨绛“文革”中被剃了“阴阳头”以后,也被惩罚打扫厕所。她居然可以把厕所上上下下清洗得一尘不染,把大便池的白色瓷砖盖擦拭得锃光瓦亮,然后自己便坐在那上面看书!杨先生和马老相似,他们的精神定力,绝非是常人所能达到的。

马识途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文革,尽管人身不免受屈辱,但他在精神上始终是个强者。他早早就把“文革”的一切都看穿,作打油诗说:“你说我走资,我说你走资,大家都走资,哪里有走资。”所以他在被戴上高帽开大会批斗时,竟然可以低着头想自己的小说,想到开心处甚至笑出声来。被造反派揪斗的次数多了,他渐渐习以为常,当做家常便饭。甚至有这样的情况,一天,他正在和自己的儿子下棋,造反派来人传唤,又要挨斗。他便对儿子说,棋不要收,我去去就回。批斗会上,在一片"打倒"口号声中,马老却低头默想那盘残局,灵机一动,竟吟出打油诗一首,其中有佳句:"红吃黑来黑吃红,一场混战乱纷纷。人生不过一棋局,我劝痴儿莫认真"。

境界若此,真让人感叹:好一个“受得”!

这也便是他“历尽沧桑人未老”的原因。

 

作者简介李昕,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4年,曾担任社长助理兼编辑室主任。后曾担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2014年退休后至今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特约编审和特约出版策划人。

 

  • 上一篇文章: 郭沫若激励人心的10句话,给你面对生活的勇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