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有所作为 >> 发展案例 >> 正文  
  大疆汪滔人到中年         
大疆汪滔人到中年
[ 作者:郭儒逸    转贴自:商业人物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3-04    文章录入:admin ]

 

 

汪滔四十岁了。一个多月前,他在大疆深圳总部接待了来访的一名当地官员,向后者介绍了疫情下的复产情况。汪滔戴着深色眼镜,身穿白色衬衫,和多数企业家与官员们会谈时的情形一样,双方亲切友好地就公司的发展交流了意见。

这是他近期少有的一次公开露面,而模样与外界印象中的汪滔也大不相同——这位大疆创始人在新闻照片里的标配,通常是一副圆形眼镜、一小撮胡茬和一顶鸭舌帽,派头个性十足。但这次汪滔在访客面前更换了形象,开始谈论起大疆面临的问题。这个全球无人机领域的巨头玩家,坦陈当前的形势并不十分乐观。

最近吸引了外界对大疆关注目光的,还有一封曝光的采购腐败案判决书。大疆的两名采购员工在2016-2018年期间,因收受供应商回扣侵害公司利益而被判处刑罚,涉案金额超过7500万元。以这种难堪的方式登上头条,无疑是一心只想用“最完美产品”来撬动世界的大疆,所遭遇的相当尴尬的一幕。

去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列出过一份10年来最佳电子产品的榜单。在上榜的10款产品中,包括苹果设备、特斯拉Model S、任天堂Switch以及大疆无人机。汪滔和他欣赏的乔布斯“站到了一起”,站在一个技术极客所能达到的巅峰,享受着外界如潮的赞誉。在创业超过十年之后,大疆牢牢占据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头把交椅,甚至已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对手。

把这家昔日的作坊式小厂带至行业巨头地位,汪滔是其中的灵魂人物。在可见的公开资料中,他自小迷恋天空,大学毕业设计的课题就与飞行器的悬停技术有关。外界的评价中,汪滔是一个技术达人,个性自信、骄傲。尤其在创业初期,他是一个十足的希望靠产品改造世界的完美主义者。

大疆是从深圳这块创业热土跑出来的典型代表。不少外国媒体在描述大疆过去的成功时,习惯把它和腾讯、华为等这些名字罗列在一起。在公司总部,大量使用玻璃的装修风格,白色基调烘托出的极简科技范,以及大疆深圳旗舰店那炫酷的多边形建筑样式,都无不给人留下一种印象——这家看上去十分炫酷的公司,似乎是在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白手起家的汪滔取得了他理想中的成功。在无人机最为火热的前几年,大疆的无人机产品出现在名人求婚现场、被全球的顶级富豪们尝鲜使用、被用来拍摄《权力的游戏》和《星球大战》等大片,甚至连从空中摔下来,都能掉在美国白宫的草坪上。

一时间,大疆成了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

尽管伴随着汪滔逐步走上巅峰的,也有创业过程中众叛亲离的经历,有过与好友和员工的决裂,但这都不妨碍他成为最耀眼的创业明星之一。他频繁地登上各种富豪排行榜,去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汪滔以54亿美元身家位列第325位;《财富》杂志去年发布的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中,他排在第三。

在他之前的,是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和商汤科技的徐立。

 

与全球一些著名科技公司的发迹史类似,大疆自一所寒酸简陋的民房中崛起,是从汪滔的“就想好好玩一把”开始的。

他在2016年把大疆的愿景和理想归结为上述几个字,当时大疆的估值已经高达百亿美元,是国内名头响亮的独角兽企业。当年8月份,面对一群来访参观的女性企业家,汪滔直言“那些为了钱和名的人蛮low的”,言外之意是,大疆似乎从来不屑于这些。

这可能的确是汪滔的内心所想。坊间流传他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自己做腻了文化和产品的“二等公民”,希望大疆的产品早日能让美利坚五体投地。他喜欢日本的武士刀,在赞叹日本工匠的追求完美之余,也迫不及待地想拿出自己的作品。而至于如何赚钱,那是个附属品——“你必须为任何好的东西付出高昂的代价”。

不过2006年刚起步时的大疆,所处的境况却十分骨感。在经历条件艰苦、人才紧缺和团队成员离散的同时,与多数藉藉无名的创业公司一样,大疆当时也看不到清晰的商业前景。有做好的产品,就拿到国内外航模爱好者的论坛里叫卖,在创业后的两年时间里,大疆就是以这样的作坊式生产保持运转。

2008年,大疆首款较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面世,一个单品可以卖到20多万。随着多旋翼飞行器的兴起,大疆又把积累的相关技术运用到这一技术方向上。到2012年,大疆“已拥有了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以及遥控器。”2013年1月,大疆正式发布后来大受欢迎的“大疆精灵”,这款预装四旋翼飞行器简洁易用,很快便以约680美元的售价,成为大疆最畅销的产品。

在业内外的眼中,无人机——这个先前仅被航模爱好者们口碑相传的新鲜玩意,由此被推广至大众消费市场,大疆也掀起了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热潮。

2014年,大疆大约共卖出40万架无人机,其中“大疆精灵”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此后的一两年内,整个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热度持续蹿升,新的玩家和外部资本纷纷涌入。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凭借被认可的产品性能和压迫式的竞争策略,大疆迅速与眼热的对手们拉开了距离。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数年之间大疆高速狂奔,营收规模一路扩至近180亿元。与此同时,大疆持续保持盈利,2017年净利润达到43亿元。在这一年,其消费级无人机的收入占比,在整个营收盘子中高达85%。

汪滔和大疆在2018年迎来一段相当高光的时刻。当年正是监管层对“新经济”公司大加欢迎的窗口期,尤其市场所看好的独角兽们,被希望能够在A股上市。大疆在4月启动一轮1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此时的大疆显然已是资本竭力追捧的对象。在这次融资中,这家无人机公司甚至在众多投资机构面前成为甲方,只有符合所列条件并且出价更高的投资者,才能最终获得入局的资格。

在大疆几乎称霸全球市场之后,汪滔终于成了自己那个遥远梦想中的“一等公民”。

 

在大疆成为行业巨头的过程中,国内外都不乏有过直接竞争者。不过,在大疆的压力之下,他们之中有的很快没落,有的则不得不转型寻求新的出路。

就像BAT一度是国内创业公司绕不过去的大山一样,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疆几乎扮演的是同样的角色。大疆和除它之外的其他公司,似乎就是行业格局的精确划分。

但汪滔有自己的忧虑。在一时的蜂拥而上之后,整个行业的热度从2016/2017年已开始减退。根据不少业内数据的预测,其实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市场规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按照大疆自身的估算,2020年之后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增速将放缓至10%以下,而工业级无人机的销售将继续每年翻一番。

在汪滔过去颇为“狂妄”的自我评价中——仅自己和任正非可称得上是少有的聪明人——几乎看不到丝毫妥协的痕迹,但如今尽管大疆的对手似乎只剩下自己,但它仍需要寻找另外的增长点。

潜在的市场瓶颈,令大疆从2017年便开始进行新的尝试。据大疆官网显示,目前其产品已涵盖消费级产品、专业级产品、行业应用、农业应用等。不同于已是红海的消费级市场,商业无人机市场显露出的则是新的竞争格局。在知乎上的一场讨论中,有业内人士就认为,现阶段无人机的续航仍是短板,导致很多很好的场景无法应用。大疆如果打算在行业应用上有所突破,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更有人直言,目前大疆商用无人机的量还没有起来,属于初级阶段。这意味着留给汪滔的路还很远。

此外监管政策层面的压力,也是无人机行业的所有玩家们,需要不断适应的生存规则。2017年国内各地陆续出台的“禁飞令”,就使得无人进的使用场景大大受限。对大疆而言,由于其70%的市场在海外(其中以欧美市场为主),因此频频来自美国政府的“不信任”审查,也是大疆能否持续站稳脚跟的关键。

这些成为巨头后的烦恼,可能是创业时只想过养活一二十人团队的汪滔,远远没有考虑过的问题。那个时候他年轻气盛,痴迷于技术,充满斗志。待到随后几年大疆名噪一时,他仍然保持了相当骄傲的脾气,例如会在朋友圈开怼名人、会在接受采访时毫不避讳地发表评论。直到年岁渐长,他近年来有意避开媒体并远离公众,以往那个犀利的汪滔,似乎又不见了踪影。

如今男人四十,汪滔迎来他的中年。而大疆这个慢下来的无人机巨头,面临的也不再是完全自如的市场境遇。外界在期待新的故事。

 

参考资料:

马钺,《大疆汪滔:世界笨得不可思议》,中国企业家杂志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布斯,但世上没有一个人让我真正佩服》,福布斯杂志

 

  • 上一篇文章: 汪滔:中国科技圈最狂的创业者

  • 下一篇文章: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让我佩服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