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  
  荣毅仁: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人生与五位子女的现状揭秘       
荣毅仁: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人生与五位子女的现状揭秘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86    更新时间:2024-11-19    文章录入:admin ]

 

 

“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可以称为财团的,只有他们一家。”

这是毛主席在谈及荣家时给予的看法。

毛主席能够将如此高的荣誉授予一个家族,足以说明这个家族的实力非凡。

在现代,荣氏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家知名企业。然而,荣毅仁并没有选择到国外发展,而是决定留在中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甚至无偿将荣氏集团的企业奉献给了新中国。

荣家在教育方面非常出色,几代人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荣毅仁为何会选择在百废待兴的中国发展?而他的子女如今又发展成了什么样子呢?

 

荣家的抗争史

 

191651日,荣毅仁诞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家庭。他的家庭条件优越,从小便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荣毅仁逐渐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信念。

荣家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家族,实力雄厚。随着第一代家主的去世,他的儿子荣德胜和荣宗敬抓住时机,创办了一个面粉厂和一个纺织厂。凭借着人们对饮食和服装的需求,荣家的生意因此长盛不衰。

不过,这并不是荣家的最高峰,荣家的辉煌时期要追溯到荣毅仁掌舵的时候。

荣家在家教方面非常严格,荣德胜始终没有对荣毅仁的教育掉以轻心。这使得荣毅仁自小便没有表现出纨绔子弟的特质,他的学习成绩极为出色,因此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引起他人的关注。

即便是荣毅仁在休假期间,他的父亲依旧要求他保持忙碌,催促他去家里的工厂工作。

荣毅仁不仅承担着最辛苦的工作,还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和睡觉。这使得他培养了极强的吃苦耐劳精神,而他日后取得的成就与这些经历密切相关。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类企业遭受了重创。荣氏的面粉厂与纺织厂也遭遇了显著的损失。经过荣德胜与荣宗敬的深入讨论,他们决定派荣宗敬前往香港,努力弥补荣家的损失。

然而,事与愿违,荣宗敬在抵达香港后不久,就因水土不适而引发了旧疾复发,离开了人世。

当荣宗敬去世的消息传到荣家时,整个荣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荣家的重任全部压在了荣毅仁和他的父亲肩上,此时的荣毅仁仅有二十二岁。看到父亲那孤独的背影,荣毅仁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

“必须引领荣家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1937年,荣毅仁顺利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为了让荣毅仁积累工作经验,荣德胜特意安排了他的父亲将他送到荣氏企业的一家工厂,担任一个基础岗位,以便为将来继承家业做好准备。

当荣毅仁满怀信心,准备大展宏图时,七七事变突然发生。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荣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各项企业遭受了重创。他的理想也因此不得不被迫搁置。

当荣毅仁目睹自己公司的关闭时,他愤怒地咬紧牙关,握紧拳头,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愤慨,但他却无能为力,一个商人能做的又有多少呢?他只能静静等待,期待着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一刻。

19458月,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的消息,荣毅仁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他走进车库,将国旗插在自己的小车上,驾驶着汽车在街上游览。国旗在他的车上随风飘扬,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在十月的重庆谈判结束后,他心中充满了喜悦,原以为能够迎来一段漫长的和平时光,因此荣毅仁再次开启了他的商业活动。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国民党竟然又一次发起了战争。短暂的和平状态被打破,荣毅仁只能与国民党进行交易,但此时的荣毅仁也遭到了冲击。

在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接连遭遇失败,节节溃退。面对士气低落的士兵,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借口,便以“出售变质面粉导致士兵腹泻,使得战斗失利”为名,逮捕了荣毅仁,并将其押入地下监狱。

值得庆幸的是,国民党并未对荣毅仁施加酷刑。

在上海解放之后,荣毅仁得到了家人的救助,成功逃离困境。当他走出家门,目睹了街头无家可归的人们时,他感到非常困惑。对此,他的家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那些都是解放军的士兵,他们是共产党员,为了不打扰居民,只能在街头上休息。”

荣毅仁深感震撼,每当国民党取得胜利时,都会对居民进行惨烈的掠夺,而解放军竟能做到如此。这让荣毅仁心中涌起无尽的敬意,立志今后要为国家贡献力量,成为人民的企业家。

 

“红色企业家”之路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社会局势极为不稳定,许多有实力的商人纷纷带着家人离开了祖国,然而荣毅仁却选择了坚守。随后,上海迎来了解放,荣毅仁走上街头,目睹了解放军战士宁愿在街头露宿,也不想打扰市民的情景,他深受感动,并对共产党产生了些许敬意。

新中国成立之后,荣毅仁踏上了他的“红色资本家”之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代表荣氏家族捐赠了大量物资,以支持新建立的中国。

荣毅仁积极吸收新理念,不仅与自己的家人共同学习,还邀请其他企业家一同参与,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当荣毅仁的事迹被毛主席得知后,毛主席对他的作为表示高度赞赏,并因此任命他为纺织部的副部长,以便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毛主席在一次前往上海处理事务时,指示对荣家纺织厂进行工作视察。

荣家的人都非常高兴,荣毅仁亲自前来陪同。

在视察结束后,荣毅仁似乎做出了某种决定。

“毛主席,我决定将荣家的全部资产无偿捐献给国家,所有的收益都将上交给国家。”

这番话一说出,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荣毅仁能作出如此无私的选择,大家不禁对他产生了敬仰之情。

荣家的公司因此转变为国有企业,国家对荣毅仁并未亏待,仍然让他继续担任荣氏企业的总裁职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开始实施公私合营的经济模式,荣毅仁在上海推广了这一理念,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央认可了荣毅仁的贡献,任命他为上海市副市长。荣毅仁在担任副市长期间,始终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上海市民纷纷称赞他是一位“优秀干部”。

1959年,经过认真考虑,党中央决定邀请荣毅仁前往北京工作。荣毅仁当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邀请。

或许是因为南北文化的差异,他在抵达北京后始终无法适应当地的饮食,脸色显得相当差。

在得知此事后,周总理特意在一次会议结束后去找荣毅仁,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无法适应,可以选择在北京工作六个月,然后再回到上海工作六个月。”

然而,荣毅仁非常看重党组织分配给他的任务,他对周总理说道:

“我感受到了总理的关心,但我现在还没适应。未来还是要努力适应,总要战胜困难。”

周总理看到他如此坚持,便不再劝阻,只希望多关心他,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协同国家干部成立了由国务院管理的投资机构——中信公司。这一企业便是中信集团的起源。在荣毅仁的引领下,该机构从默默无闻发展成为全球五百强之一,为中国的投资行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1993年,中央领导集体一致决定任命荣毅仁为中国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因此成功转型为一位“红色资本家”与政治人物。

1998年,荣毅仁因身体状况不佳而决定辞去副主席职务,随后他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中享受晚年生活。

尽管邓小平在荣毅仁的四合院中题写的仅有三个字,但这充分显示了他对荣毅仁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荣毅仁已经去世,但公众对他子女的关注依然如昔。

 

与妻子的爱情结晶

 

在荣毅仁的年轻时期,父母为他安排了一桩婚事,但他一直希望能够与自己心仪的人结婚,甚至曾经拒绝了这段包办婚姻。

在进修期间,荣毅仁与杨干卿的二女儿杨鉴清一见倾心。起初他以为要经历许多挫折才能和自己心爱的女子在一起,这让他感到非常烦恼。然而,巧合的是,他的父母所为他安排的对象正是杨鉴清。

荣毅仁与妻子育有五名子女,其中包括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荣毅仁延续了家族对子女严格教育的传统。

荣毅仁的大女儿荣智和于1939年出生。她伴随父亲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光,因此在生活中她一直保持节俭。荣毅仁从小就教育女儿,不要因为家庭的富裕而放弃努力,要奋发向上,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荣智从小就对教育充满热情,长大后她选择了投身于这一领域,曾担任上海沪港幼儿园的董事长。

荣毅仁的二女儿名为荣智平。她与姐姐的名字最后一个字组合起来正好构成了“和平”二字,这恰恰体现了荣毅仁对和平的向往。在荣智和姐姐迁居上海后,荣智平也随之来到上海定居。她性格十分低调,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他们的第三个女儿名为荣智元,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然而,她却是荣家子女中最不幸的一个。年幼时,她不幸罹患脑炎,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只得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度日。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位可怜的女孩,几年后,她再次被确诊为肺癌,身体状况严重恶化。即便荣毅仁为她请来了顶尖医生,也无能为力。最终,荣智元就这样告别了这个绚丽的世界。

荣智元的去世对荣毅仁和他的妻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将所有的爱倾注在他们的四女儿荣智婉身上。

荣智婉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她在澳门工作期间,邂逅了来自工商界的马有恒,二人一见如故,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作为荣毅仁的幼子荣智健,他的生命历程注定与众不同。

荣智健自幼在父亲的溺爱中成长,尽管如此,他并未继承父亲的性格,反而显得格外张扬。

尽管荣智健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荣毅仁依然对儿子的工作表现感到不安。为此,他决定将荣智健派往四川进行基层锻炼。

荣智健从四川归来后,荣毅仁凭借个人能力成为了电子公司的股东。荣智健紧接着参与商战,凭借其独到的眼光,经过一系列收购,成功将中信泰富打造成为香港顶尖的企业之一。

荣智健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扩展自己的商业领域。2022年,他凭借自身的财富成功入选《胡润百富榜》。

荣毅仁于20051026日在北京因病去世。

回顾荣毅仁的生平,我们可以发现,正是因为他坚定的信念,使他在后来的生活中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同时,他的子女们也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在未来的生活中,荣家人定能坚守信念,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文章: 卢作孚何以成为“北碚之父”

  • 下一篇文章: 梁文锋的首次深度专访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