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婚姻家庭 >> 优育 >> 正文  
  张文木:幼儿智力开发探索(八篇)       
张文木:幼儿智力开发探索(八篇)
[ 作者:张文木    转贴自:张文木战略    点击数:60    更新时间:2024-02-22    文章录入:admin ]

 

 

为孩子设计一个好教案

——幼儿智力开发探索谈之一

 

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投资不惜代价,但有的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大多是他们没有为孩子设计出一个好的教案。

幼儿教育,最关键的是教案设计。一个好的教案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有一两个中心目标,不能太多。有些家长花了大笔钱,不分主次地买了一大堆玩具或读物,这反倒分散了孩子的精力。有的家长与我讨论:他想让孩子的兴趣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发展,随孩子长大,当他的某种兴趣稳定下来后,再去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尽早发现,引导出孩子的某种兴趣并加以培养,会加速孩子的智力开发。基于此,我在设计孩子1--3岁的教案时,选择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我也暂时放弃了对孩子音乐、绘画等才能的有意识的培养。一般说来,1--3岁的孩子智力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机械记忆优势;二是形象记忆优势。培养阅读能力,是与这种优势相吻合的。

自然,教育目标的实现还要配以好的方法。方法是多样而不是唯一的,但好方法只能是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方法。全盘照搬,效果一定不好。我的教育方法是把孩子的语言、认字和对环境认识三位一体地在一道工序中完成。语言发展到哪,文字就跟到哪:当孩子会表达一个概念或会说一句话时,相应的文字和由文字组成的句子也随即学会。但传统教育把这三项分裂为两个阶段进行即先说话后认字,这不仅会造成重复劳动,效果也不太理想。我的孩子现在不足25个月,可她已能理解并读出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近一半的课文和句子。

 

                 原刊于《浙江日报》1990.10.27

                                         

 

怎样让幼儿早说话

——幼儿智力开发探索谈之二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件让父母亲操心的事。我观察到有些孩子到三四岁了,还是哼哼呀呀,要么不会说话,要么只会说几句话,真让家长着急。有的家长责怪孩子笨,依我看,这大多不是孩子的过错,责任在家长。我们应知道,孩子不会讲话,并不等于孩子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们在一起有自己的一套特别的语言体系。不同的只是:我们成人的语言是一种社会化的语言,幼儿语言则是一种适应范围狭窄的自然语言。因此,如何促成幼儿语言向社会语言转化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在许多家庭中,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用哼哼呀呀的幼儿语言向家长表达自己的要求,比如要苹果时,父母亲往往不用任何语言交流就立即使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语言向社会语言的转化,反而强化了幼儿运用自己的那哼哼呀呀语言的能力。在这方面,我的经验是在限制幼儿语言的同时,鼓励孩子运用社会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每当孩子哼哼呀呀地向父母亲表达她的要求时,我就要让她感到非用爸爸妈妈教给的语言不可。比如,孩子哼哼呀呀地要一块糖时,我就告诉她这叫"",孩子终于说出"",我就把较多的糖送到孩子手里。孩子得到鼓励,自然对学习新语言有了信心。开始,孩子不习惯,但当孩子用家长教给他的语言使她的要求得到更多的满足时,她不仅兴致高,而且学得也快。但要切记,其间不能强迫。

 

             原刊于《浙江日报》1990.11.10   

 

                                      

教幼儿识字必须排除视觉障碍

——幼儿智力开发探索谈之三

 

幼儿学汉字有一定优势,因为他们有相当好的机械记忆和形象直观能力。提早接受教育的孩子,在初时都要遇到视觉障碍 。因为刚出生的婴儿,对事物的辨识更多地是通过色彩而不是通过形状来完成的。即使15个月后,如没特别训练,在相当的时期内,他们对形状的认识还须借助颜色的比较来完成。我曾用黑体仿宋字为当时只有15个月的女儿写了一个“大”字,当她学会这个字后,她凡见黑体字就统读"da"。后我改变方法:先用彩笔以不同颜色写不同的字,果然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这几个字;接着,我又用少数如红黄蓝黑四种对比度较强的颜色写不同的字;最后,我再逐渐使孩子的视觉对黑体字,继而对不同形状的黑体仿宋字适应。一些家长在这方面的失利,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帮助孩子排除这个视觉障碍。

 

               原刊于《浙江日报》1990.11.24  

 

        

                               

怎样引导幼儿阅读

——幼儿智力开发探索谈之四

 

如从15个月起就给孩子教识字,孩子到两周岁时,就可初步具备阅读能力。而开发这种能力的关键,是引导孩子对语法和按语法规则排列的文句的适应,以及孩子对课本中较小字号文字的适应。

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先将孩子学过的用大字号写成的识字卡片,根据孩子的理解程度,排列出孩子自己常说的简单生活用语,如"哥哥吃糖",让孩子读。尔后再替换主语如"姐姐吃糖",继而做类似的宾语替换练习。在孩子掌握语言的基本主谓宾语法规则后,再增做附有形容词、副词和补语、状语等句型的词汇替换练习。这是一种能引起幼儿兴趣的类似"搭积木"的文字游戏。

家长还必须使孩子适应至少是小学一年级课本所采用的较小型号的字体。最理想的是用缓慢减小字号的方法来达到此目的。由于目前家庭多不具有这样的物质或经济条件(如电脑打字及其费用),我们只能寻找其他替代方法。我自己通常采用从报章杂志及课本中选择适当字号的文句或课本段落,并把它们剪贴在卡片上的方法。我觉得这种方法既经济又实用。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剪贴出适合孩子能力的各种课文。一张卡片便是一篇短文,学起来既方便又灵活。就这样日积月累,孩子在刚过两周岁不久,就快学完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半多课文。

 

               原刊于《浙江日报》1990.12.15

 

                                         

样给幼儿讲故事

——幼儿智力开发探索谈之五

 

给幼儿讲故事的目的,除了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外,还在于给孩子大脑输入各种各样的情节和意境。有了好的情节和意境,将来孩子作文就有能力。

家长给孩子选故事,眼界应放在高水平的作品上。对幼儿来说,童话是最适合他们思维特点的形式。古今中外,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童话名著。如把其中那高雅的意境及早输入孩子大脑,这比那些听起来很刺激的一般故事,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故事讲完后,一定要启发和鼓励孩子讲讲故事说的是什么意思,并引导孩子追忆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情节;有可能的话,还应鼓励孩子自编故事。这几个环节极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思维提炼和概括能力。有的家长不许孩子自编故事,认为这是"乱造"。其实,孩子自编故事正表现了孩子的创造力;与背诵故事比,自编故事是一种高水平的智力活动,尽管它往往在开始时不如背诵的故事表现得那么成熟。

就我个人经验言,讲故事的形式还可达到特定教学的目的。我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选择其中可读性强的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阅读之前先在快乐中预习新课。这种把讲故事和认字、阅读融为一体的方法,将有助于加深孩子对课文的记忆和掌握。

 

                原刊于《浙江日报》1990.12.29

                                         

 

怎样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智力开发探索谈之六

 

有的家长埋怨孩子只知道玩,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从而失去了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信心。其实,儿童,特别是幼儿对外界的兴趣最容易产生。

人们往往把学习只理解为一件很苦的事。其实,单纯的刻苦只能被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是没有走上正轨的学习行为。好的幼儿教育不应全部建立在孩子的刻苦之上,而应融教育于娱乐之中。对幼儿来说,学习与玩本是一回事。幼儿的思维不具有持久和稳定的特征。因此,对幼儿就不可能采用学堂式的教学方法,而只能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游戏方法。比如,家长可以用识字卡片做类似“搭积木”的组句游戏;也可在一个句子中做近似扑克牌“剥树皮”(亦称“接龙”)游戏的名词替换训练。这两种游戏可以训练孩子对语法的掌握和造句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做用文字追记孩子说话的游戏:当孩子说完一句话,如其中没有生字,家长可以用粉笔将它写在地上并引导孩子读出。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话语可以用文字记录,他就像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形象记录在照片上一样,会感到好奇和激动。

孩子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家长更要注意保持这种兴趣。我觉得:对孩子学习的鼓励和为孩子成功不断地创造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幼儿个性尚未成型,因而也尚无“自主”意识。如果家长利用幼儿这种心理特征,对孩子的学习表现不失时机地予以激励,孩子就会受到鼓舞。我与孩子母亲曾有过“协议”,不管我们多么疲倦,也不管当时心情好坏,在孩子学习时,我们一定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孩子就是在我们兴奋的表情中获得信心和学习热情的。

当然,要从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还取决于孩子学习的不断成功。而学习的成功还有赖于父母的正确引导。在这方面的大忌是人为地给幼儿制造“逆境”从而使孩子陷入难堪。在实验中,两点经验可供参考。一是扬长避短。比如,算数比较抽象,而抽象又不是幼儿的智力优势,于是我就让孩子先从可发挥其形象思维优势的语言文字学习开始,这样孩子就会获得较多的成功。其二,学习中,当孩子碰到不认识或记不起来的生字时,家长切不可硬让孩子去记忆或责备孩子,从而使他们难堪。而应该在孩子开始感到难为情时,就及时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正确答案。这样既可使孩子感到成功的欣慰,又得到再次学习的机会。

                原刊于《浙江日报》1991.1.12

 

 

怎样引导幼儿复习

——幼儿智力开发探索谈之七

 

前些日子,两岁的女儿到姥姥家住了一个月,回来后,我发现她把许多过去记得很好的字都忘了。这说明,我们家长不能忽视孩子学习中的复习。

幼儿复习方法应与成人不同,因为幼儿的回忆能力远不如成人。人的机械记忆有其特定限度。幼儿学习记得快,但当他们学的内容多到一定程度时,孩子遗忘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因此,幼儿复习的关键是如何使他们顺利地回忆已学过的东西。理论上讲,回忆更多是通过追忆以往特定背景和经验而在脑中再现的已学知识的过程。有次女儿丢了钥匙,我怎么问,她也回忆不起来在哪丢的。但后来当她偶然注意到丢钥匙的地方某一明显标志时,她马上记起并告诉我丢钥匙的地方。幼儿复习与此同理。我们如能尽量把复习与当时学习的情景结合起来,效果可能更好。

其次,由于幼儿脑生理功能弱,如果复习的内容太多,复习方法单调,孩子很容易疲倦和厌烦。因此,在复习方法上家长们要多动点脑筋。我用的复习汉字的方法多样且有趣,比如我先把孩子应该分两次记忆的识字卡像厨窗里的贺年卡一样摆在地上,然后再把相应的实物(如肥皂、锅等)堆在另一旁,我鼓励孩子把这些东西一件件地放到相应的识字卡旁;孩子成功后,我再把这些卡片钉在墙上,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复习这些字。一两天后,再换上一批新字。换新字的时候,我还要与女儿游戏一番:我让女儿读墙上的字,正确地读出一个就摘下一个,直至留下一个空白的墙面。孩子看着自己的“作品”,从成功中得到鼓舞。

复习不能给孩子增加精神负担。因此,家长不能要求太高;要允许孩子有合理的遗忘,只要孩子一个时期里能记住所学内容就行。

原刊于《浙江日报》1991.1.26     

 

                                   

自制幼儿教材的忌讳

——幼儿智力开发探索谈之八

 

在孩子不足两岁时,记得有次她曾将一张识字卡上的梅花鹿图画误认作花衣服。她妈妈试图纠正,结果很不成功。其实,这不怪孩子,因为孩子还没见过真实的梅花鹿。传统的看图识字教材,我以为不适合没有切实观察经验的幼儿。我们知道:汉字的特点是字画合一,因此,对没有切实观察经验的幼儿来说,字与画是无区别的。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及时改换传统的看图识字教材,孩子就会混记两个同义不同形的“字”:一个是图,另一个是与此相应的汉字。

鉴于此,我认为幼儿教材应作新设计。目前市面极少出现适合幼儿(3岁以前)智力特点的教材。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教育,家长不妨试着自制这种教材,不过需要注意如下两点:首先,一张卡片只能突出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必须一目了然。我在给孩子最初设计识字卡片时,不仅排除了图画,还排除了一时还讲不清的标点符号及拼音之类的信息干扰。这样,信息明确而肯定。与此同时,我用实物代替图画,一件实物配一张相应文字卡片,孩子学起来概念鲜明,效果不错。其次,一张卡片上的教学内容不可太多。幼儿脑功能十分脆弱,学习时间不可太长,学习内容也不可太多。

等孩子到4岁的时候,观察经验增加了,对汉字特征也趋熟悉,家长这时便可采用现行的看图识字教材。并利用图画来达到教学目的。因为这时孩子已有了把图画符号与实物在观念中联系起来的能力,而现行的教材都是基于这种能力设计的。

 

                  原刊于《浙江日报》1991.3.9

 

 

  • 上一篇文章: 张文木:幼儿早识字好处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1]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