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梁思成先生改稿|侯幼彬口述史       
梁思成先生改稿|侯幼彬口述史
[ 作者:侯幼彬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02    更新时间:2022-07-04    文章录入:admin ]

 

 

作为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美学家的侯幼彬先生,一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寻觅建筑之道》中,他以口述的形式,将自己与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绕不过的人物——梁思成、刘敦桢、陈志华等人就建筑上的轶事片段,娓娓道来,让后来者的我们,得以看到在那段特定历史时代里,他们在建筑这一学科的探索。

1959年时,侯幼彬先生与一批人共同完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并将其分发给梁思成等人在内的相关专家征求意见。以下片段节选自《寻觅建筑之道》,由侯幼彬先生口述,梁思成先生在初稿本上认真审改的往事。事隔多年,侯幼彬先生表示,重新翻看梁先生的审稿,心里很有感触。

《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195910月铅印后,分发给有关单位和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其中有一本呈交给梁思成先生,请梁先生审稿。

难得的是,梁先生在百忙之中还真的审看了这本“初稿”。忘了是什么时候,梁先生的“审稿本”返还回来了。这时候,我们这个“近代组”正在写《中国近代建筑简史》,组里本来有几本“初稿”搁着,大家在那上面涂涂划划,剪剪贴贴,以它为底本来写修改稿。突然有一天,梁先生审看的初稿本交到组里,那上面有梁先生审看时添加的批改。我们当然很关注,很想知道梁先生的审稿意见。等到大家都传看一遍后,这事很快就放下了。原来梁先生的审稿,只看了“初稿”中的前9页,只在这9页做了批改,后面就没看,也就没批改了。而梁先生所看的这9页,恰好都是我写的。因此,除了我以外,好像别的同志就没太关心这事了。这样,没过多久,这本梁先生的“审稿本”就跟组里原有的几本“初稿”一样,面目全非了。封面的一角被蓝墨水泼洒得墨渍斑斑,书里面被钢笔、毛笔涂划得乱七八糟,整个“审稿本”眼看就要废了。应该说,这个“审稿本”在我心目中是神圣的,因为这是梁先生亲笔在这上面做了批改、写了批语的。因为我写的是第一章,梁先生审看的正是我写的这个开头的部分。我觉得,这等于是梁先生给我审看了作文,给我的作文做了批改,写了批语。这是何等的荣幸,何等的珍贵。没想到这么圣洁的宝物,却被漫不经心地弄成这个样子,简直是莫大的亵渎。我当时就心疼地跟组里各位说,梁先生的这个“审稿本”对我有特殊意义,现在快报废了,还是让我收藏作为纪念品吧。大家都赞同,我就把这个“审稿本”珍藏了。幸亏是珍藏了,我们现在才能具体地回顾梁先生的这次审稿、改稿。

梁先生的审稿一共看了9页。第1页是“绪论”,后8页是第一章第一节的全部和第二节的前一半。让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在梁先生所看的短短几页中,居然做了84处批改。我统计了一下,其中属于校正标点符号的有24处,属于校正错字的有10处,属于修改用词的有33处,属于批语的有12处。校正标点符号和校正错字,一共多达34处。这是因为初稿本匆忙铅印时没有好好地校对,也可能是根本就没有校对过,以至于错字连篇。想不到梁先生能有这么大的耐心,把标点一一改正,把错字一一改正,甚至于把英文字母的漏错,也一一改正。

看得出梁先生非常重视措词的准确,他修改的33处用词,都属于这种情况。例如;

“开始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新纪元”,改为“开始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新的转变”;

“体现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日趋巩固”,改为“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日趋巩固”;

“欧洲古典式的通行银行建筑形象在各个城市矗立起来了”,改为“欧洲古典式的通行银行建筑形象在各个城市冒出来了”;

1857年的早期海关,还是中国的传统庙宇形式”,改为“1857年的早期江海关,还是中国的传统衙门形式”。

诸如这样的措词修改,的确都是用词不当,必须修改的。对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日趋巩固”用“体现”来表述,确是不当,是政治态度的失误,改用“反映”就没问题了。对于外国银行建筑,说它在各个城市“矗立起来了”,确是带有肯定的、颂扬的语气,改成“冒出来了”就没这毛病了。上海早期江海关的形象是脱胎中国的衙门,并非模仿中国的庙宇,在表述它的形象时,当然应该说它“还是中国的传统衙门形式”,而不应该说它“还是中国的传统庙宇形式”。

梁先生的这一处处纠正,提升了词义的精准、贴切,我觉得非常精彩。梁先生的几处批语更是集中地纠正文稿用词概念的不准确。当看到“外来技术未能正当输入我国”的表述时,梁先生旁批说:“何为‘正当’?何为‘不正当’”;

当看到上海开埠后建造的房屋“很有异国情调”的表述时,梁先生旁批说:“‘异国情调’含义模糊”;

当看到鸦片战前,中国建筑技术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条件下的建筑材料的表述时,梁先生旁批说:“当时欧洲也只有这些材料”;

当看到“产生了中国近代建筑中虚假装璜、繁琐装饰的恶劣现象”的表述时,梁先生旁批写道:“不赞成这说法。什么才是‘真实装璜’呢?这些装璜都毫不掩饰地以装璜的面貌出现,我觉得它们才真是真实得很”。梁先生接着另起一段旁批说:“我认为只有虚假结构,如没有梁做一个假梁,没有窗做一个‘瞎’窗等”。

当看到上海1848年建成的法国领事馆是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表述时,梁先生旁批说:“同济、清华编西方建筑史都对这时期是否还叫‘文艺复兴’提出疑问”。文稿中还有两处提到“文艺复兴”,梁先生也都划出问号,“欧洲古典”?提示我们应该准确地称为“欧洲古典式”。梁先生还在一处旁批中强调说:“需特别注意运用形容词,不要过分地用美丽的词句来歌颂这些东西”。梁先生的这句批语是针对文稿中对青島提督公署的不当形容说的。书稿说这个公署“很富强毅庄严性格”,梁先生把它改为“显示了强悍性格”,书稿说这个公署“细部处理很注意表现生硬、严粛的效果”,梁先生把它改为“细部处理很生硬、严峻”;书稿说这个公署“体量虽不大而浑雄壮观,在形象上显示德国占领者的赫赫威权”,梁先生把它改为“体量虽不大而摆出浑雄壮观的姿态,以显示德国占领者的威风”。

经梁先生这样仔细地批改,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文字中存在着这么多的概念含混和概念偏差;一不小心,就闹出这样那样的差错。

梁先生的批语中还有一条特殊的眉批。当看到“长春园西洋楼”的表述时,梁先生眉批说:

我的印象是:这组“建筑”没有一个真窗,内部根本不预备进去,只是纯粹供看的“立体布景”。是否如此请查核。思成

梁先生的这条眉批是很有价值的,梁先生特地在眉批之后,署上自己的签名。此前我并没有这个概念,西洋楼如果真的都是假窗,那的确只是“立体布景”,只是给人看的,而不是给人用的,更显现其“宫廷猎奇”的本质。当年的乾隆对于西洋建筑这样的新事物,如果不是停留于新鲜玩物的猎奇,而是基于国计民生的引进,那么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就完全改写了。

梁先生嘱咐我们查核是否真窗。我没做这件事,只是留心注意这方面的信息。这方面,只见到法国的米歇尔•伯德雷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怪诞的中译本凡尔赛”。这篇文章由陈志华先生译成中文,刊登在《古建园林技术》1985年第4期。米歇尔把长春园的西洋楼视为“中译本的凡尔赛”,文中描述了西洋楼的情况。他在说西洋楼的“海晏堂”时提到:“海晏堂的两层亭子(或译轩、榭、花厅),只有假窗子,看不见水池”。

这句记述足以印证梁先生的“假窗”印象。不过米歇尔在同一篇文章里,提到西洋楼的“谐奇趣”时,说“皇帝跟他的嫔妃们可以在那儿透过窗子欣赏铜羊和鸟嘴喷出来的泉水”。因此,很可能的情况是,长春园西洋楼中,有的建筑是真窗,有的建筑是假窗。

这次为了写口述史,我重新翻看了梁先生的审稿,心里大有感触。当年发出去征求审稿意见的《初稿》很多,像梁先生这样认真地在初稿本上审改的,唯独只有这一份。从梁先生批改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梁先生对写史工作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和对文字表述字斟句酌的高度重视,看到了梁先生如何治学、如何审稿、如何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手把手地培育后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史学写作,梁先生的批改教我如何写史,如何尊重历史事实,如何注意概念的准确,用词的准确,以至标点的准确;引导和鞭策我注意写史治学的严谨踏实,注意提高理论分析的严密逻辑和论文写作的文字功力。我为第一次写史能得到梁先生如此细致的教导而分外庆幸。我自己后来也当了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也有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审稿的工作。但是,我还从来没有过像梁先生审批《初稿》这样深入细致地批改研究生论文。相形之下更能感受梁先生的这个审批是多么可贵。我几乎觉得,梁先生的这9页审稿批改,应该算得上是审稿的珍贵样板。

可惜的是,1959年的梁先生实在太忙了。他不是身兼数职,而是身兼十数职。这样,他真正能投入到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时间是很少的。看来梁先生初始是想细细审稿的。他逐页地看,逐页地批改。可是,只看了9页,他就再也不能坚持下去了。《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铅印本一共是152页。如果能给梁先生多一些“务正业”的时间,能够把《初稿》通看一遍,能够对我们所写的中国近代建筑的方方面面都点出问题,都批上他的想法,那对中国近代建筑的编史,该是多么重要的指点。

 

  • 上一篇文章: 杨廷宝:谈写生

  • 下一篇文章: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4]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6]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1]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