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破五唯”对顶尖人才意义更大       
“破五唯”对顶尖人才意义更大
[ 作者:计红梅    转贴自: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1671    更新时间:2020-03-06    文章录入:admin ]

 

近几年,“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五唯”乱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围绕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持续向上反映。去年,作为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我所在的科技组专门就进一步改革科技评价体制进行了调研,相关建议已经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近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应该就是充分听取了大家意见的结果。

科技界的人才实际上存在不同的层次,在我国科技的不同层面发挥作用。在我看来,破除论文SCI至上”,对于科技界不同层次的人才而言,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于追求突破性、颠覆性发现和发明的那批科学家而言,意义会更大,可以让他们从“不断追求SCI论文数量”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将取得一流的成果作为努力的方向。

“破五唯”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将学术界多年来探索形成的评价机制“全盘否定”。实际上,能够在顶级学术期刊或者会议上发表文章,仍旧是科研人员学术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这些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的,是研究水平的客观体现。过去几十年,学术界强调以在顶级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为目标,对于我国科技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快速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能“唯论文”,指的是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将量化指标作为唯一的考核依据。

近年来,在校内职称评定、学生毕业条件等方面,国内一些一流高校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对一些量化性指标进行了弱化或修订。但是,坦率地说,“破五唯”之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和明确的方向。

依据目前的学界状况,我认为,《意见》中提到的“大力减少人才评价、奖项评定、机构评估事项”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一方面,过多的评审会牵扯科研人员不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基于我们目前的学术生态,如何屏除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也是个问题。

就评审的可行性而言,我建议大幅减少评审数目,通过同行评议将最杰出的一部分人区分出来就可以了。例如,在美国评选一位院士的话,很容易形成共识,因为最终当选的人其学术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可以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是,如果非要让你说出第1000名和1001名有什么区别,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了。因此,当下,我们最好做那种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评审,而不是需要量化指标的评审。

“破五唯”之后,要想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之风,并非一日之功。但是,如果学术界能够对那部分优秀的人才形成共识,并让他们回归科学精神的本质,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就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记者计红梅采访整理)

  • 上一篇文章: 孙钧:情系大地 别有“洞”天

  • 下一篇文章: 耄耋之年的期许 孙钧院士永不懈怠的人生追求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