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品格 >> 人格 >> 正文  
  “士”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脊梁       
“士”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脊梁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613    更新时间:2019-09-12    文章录入:admin ]

 

 

“士”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脊梁,召忽名气虽然不大,但也是其中一位

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国君之位失败之后,只好暂时退回到鲁国从长计议,过了没多久,鲁国就发兵来攻打齐国,要替公子纠夺回王位。但是,这场战斗齐国胜了。鲍叔牙乘胜追击,还给鲁国写了一封软硬兼施的信:

就是说公子纠是我们的兄弟,不忍心杀他,请鲁国把他杀了吧。召忽、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把他们交给齐国,我们要把他们千刀万剐。要不然,齐国就要发兵攻打鲁国。鲁国一寻思,小白已经登上齐国国君的位置,根据常理判断,没有短时间内推翻他的可能。何必为了一个落难公子而害得自己国家被围困呢?于是就把公子纠杀了。

在春秋战国那个自由的年代,有一批绝对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身怀绝技,但是行事低调;他们身份一般,却胸怀天下;他们狂傲自负,却一诺千金;他们适应着纷乱的现实,却守卫着心中的道义;他们为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甘愿献上性命一这一批人,被称作士。

士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文明的脊梁。我们的古代文明几千年不断绝,就是因为在各种危难关头都还有这些士存在。

士和大夫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大夫有官职、有食邑,也就是有固定资产;而士则没有食邑,没有固定资产。由于他们没有这些资产的牵绊,反倒获得了身份的自由。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大夫很大程度上可以算得上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而士更多算是“独立的知识分子”。

所以大夫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是自己食邑的所在地——自己的国家;而士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则是整个天下。所以士更为自由,士和雇主之间有点类似契约关系。当然,这只是一种粗略的划分,士和大夫之间的界限并不严格清晰。

士大量出现在春秋战国,许多人物都是响当当的,大名如雷贯耳。召忽可能名气并不大,但他绝对算得上其中的一号!他追随公子纠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看到公子纠被杀,自己便不愿苟活下去,就引颈自杀了。

  • 上一篇文章: 《史记》20句,奠定中华民族的性格

  • 下一篇文章: 91岁袁隆平逝世!这位“魔稻祖师”才是永远的“国民偶像”!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