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时间资源和精力资源 >> 时间资源 >> 正文  
  是谁在拨动你的心里钟摆       
是谁在拨动你的心里钟摆
[ 作者:实习记者 陆成宽    转贴自:科技日报    点击数:596    更新时间:2018-08-04    文章录入:admin ]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无所事事或很难过的时候,感觉度日如年;而当你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或很高兴的时候,又感觉时光飞逝。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同样一段时间,人们为什么会有长短不同的感觉?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时间错觉?

虽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可能影响人们时间知觉的因素,但是对于到底谁才是主导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人类可凭生理节律性感知时间

生活中,人们是通过某种量度时间的媒介来感知时间的。除了时钟、日历、太阳的升落、月亮的盈亏、昼夜的交替、季节的重复等等量度时间的外在标尺之外,人类还有存在于体内的内在标尺。

人的节律性活动和生理过程基本上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基于此有人认为,可以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节奏钟,这种时钟有着自己的计时套路。

重庆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国际教育学专家陈志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时间是一种抽象概念,人体内没有专门感知时间的分析器,因而无法直接感知,但由于人体内的各种神经生理过程都是有一定节律性的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等,当客观事物与人体的节律性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之后,就可以用来感知时间的长短。

注意机制导致时间错觉形成

我们对于时间快慢的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时间知觉”。时间知觉依赖于我们对变化的体验,如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等待却显得特别漫长。如何解释主观时间与实际时间之间存在的差异,关键在于注意机制。

研究表明,注意会使主观时距变长,如在一场瞬间发生的重大车祸中,很多人会报告周围的事件以慢镜头的形式发生,短暂的瞬间就像经历了很久;而注意力分散则会使主观时间变短。

1995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心理系专家丹·扎凯与美国蒙大拿州大学心理学系专家理查德·布洛克共同提出了注意闸门模型,该模型假定人的大脑内存在一个内部时钟装置,该装置输出时间脉冲。在同时进行两个或更多任务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只有在关注内部时钟的时候,这些输出的脉冲才会被积累。

在他们看来,人体一些节律性的生理过程会像起搏器一样进行周期性运动,我们会计算“起搏器”跳动了多少次,次数越多感受到的时间就越长,并且很重要的是只有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时间本身的时候,才会对这个“起搏器”跳动的次数进行计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很有趣,需要很强的注意力,那么我们能够分配给“起搏器”计数的注意力就会很少,这样所计的次数也就相应减少,我们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如果我们对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厌烦或者感觉很无趣,那么我们就会本能地回避这种刺激,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内在的心理过程上。也就是说,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来计算“起搏器”的跳动次数,这样就会让我们感到时间更加漫长。

受事件性质、个人兴趣等影响

除了注意机制是影响人们感知时间过得快慢的重要因素以外,在陈志林看来,影响时间的因素还有感觉通道的不同、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以及人的态度和兴趣。

首先,在判断时间精确性方面,各感官是不同的。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听觉辨认时间间隔的最高限度是0.01秒,触觉辨认的最高限度是0.025秒,视觉辨认的最高限度则是0.10.05秒。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感知到的时间快慢与我们所依赖的感觉器官有很大关系。

其次,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则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如果某段时间内我们过得很充实,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如果某段时间我们比较无聊,无事可做或做的事情比较简单,那么我们就会觉得时间变长了。”陈志林说。

最后,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兴趣、情绪状态以及生理状态等,也会导致人对时间的估计有长短的差异。比如:参加愉快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在街上等候朋友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较长;人在童年,对时间的流逝感觉迟钝,时间显得分外长,到了晚年,就会感觉时光迅速流逝。

生理因素可能也是“幕后主使”

虽然科学家们找到了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们的时间知觉,但这些因素,除感觉通道外,大都只是心理学上的,并没有从生理学上确认究竟是“谁”调控着人们的时间知觉。

陈志林认为,在生理学上,人的肾上腺素会影响大脑神经元的活跃程度,因此它会调控人的时间知觉。当一个人处在压力环境下,大脑中的肾上腺素化学物质分泌会受到影响,导致大脑神经元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于是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相反,越快乐大脑神经元就越活跃,于是人们就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此外,视交叉上核也被认为是调控时间知觉的“幕后主使”。北京大学原心理学系教授沈政就曾表示,大脑的基底部,有一个感知时间的结构叫做视交叉上核,这个比黄豆粒稍大的结构控制着人们的生命节律——昼夜活动的节律、睡眠觉醒的节律、各种脏器活动的节律等都受到这一脑结构的调节。“它是人脑中的生物钟,记载着人们身体各个方面随时间活动变化的规律。这是人们存在时间知觉的生物学基础。”沈政说。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终的答案,到底我们心里的时钟主要受哪只“手”的操控,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 上一篇文章: 教师专业成长之时间管理

  • 下一篇文章: 把公事留在公司:如何科学合理得运用一天的时间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2]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6]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