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含义
[ 作者:叶晓锜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938    更新时间:2017-09-04    文章录入:admin ]

 

 

对于“实践”,思想界对它十分强调,认为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什么是实践呢?在百度上查询:“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这样的表述仔细捉摸实际上是非常空洞的,既没有说明实践是一种怎样的含义,更没有能够告诉我们实践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架构方式。而在我看来,必须有一种深邃的视野和对人类意识结构,人类主体活动的原发性探究,才能给出实践的透彻说明。

实践是一种人类特质的主体活动,这种人类特质的主体活动和动物的主体活动是有重大区别的。动物的主体活动是以身体方式知觉系统的直观判断为架构的,而人类的主体活动不仅有身体方式知觉系统的直观判断,更有概念方式抽象认知的概念制导。

人类的主体活动是和人类的意识结构直接关联的。只有懂得人类的意识结构和人类意识结构的基本运动,才能揭示人类主体活动的特质,才能回答实践的本质所在。

人类意识结构是身体方式知觉系统的直观判断和概念方式抽象认知的联结。确切地说,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以身体方式知觉系统的直观判断为根基的概念方式抽象认知的加入和制导。

人类意识结构的基本运动是:

1、由身体方式的直观判断和自在刺激的经验联结,生成由直观判断意识架构的经验对象;

2、以概念方式的符号指称的操作,将直观判断架构的经验对象,转变为具有名称和性状规定的概念事物和概念认知;

3、展开概念的抽象建构,即在人类的头脑中,运用各种概念进行砌筑,生成种种复合的和复合之复合的非经验对象的抽象的概念构造和概念图像。

4、将头脑中抽象的非经验对象的概念构造和概念图像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在抽象和经验统一中,获得一种从自然之物利用到概念之物创造的实践成果。

毛泽东诗词《贺新郎读史》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然而,为何“只几个石头磨过”,就使得“人猿相揖别”了呢?这里所深含了一个深刻道理是,“只几个石头磨过”,不是简单的自然之物利用,而是头脑里有了一种非经验对象的“工具”的或“器具”的概念构造和概念图像的制导才这么做的。尽管在远古时代的人们头脑中的“石器”的概念构造和概念图像是十分简单的,但这种十分简单的概念构造和概念图像的出现却隐含着人类意识结构的变化,其重要意义在于,它使人种动物的头脑荻得了概念制导,并由此转变为了人类的头脑,用“磨石头”的反馈经验实证的制作,求取抽象和经验统一的“石器”的概念之物创造,从而使得“人猿相楫别”了。

人类意识结构有概念方式的加入,是概念方式和身体方式的联结。概念方式的加入和联结,一方面,把直观的经验感知和经验对象转变为抽象的概念认知和概念事物;另一方面,则在头脑的概念抽象运作中,生成各种非经验对象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如“石斧”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陶器”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草屋”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等等。这些非经验对象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在人类头脑中的抽象生成,在人类意识结构运动的驱动下,就会从抽象到经验地以概念制导的方式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驱动人类的主体行为进行概念制导的“石斧”制作、“陶器”制作、“草屋”制作等等的概念之物的实践创造,并有低级的概念之物的实践创造走向愈益高级的概念之物创造,如,“青铜器”的创造,“铁器”的创造,“建筑”的创造,“交通”的创造,“农业”的创造,“工业的”创造,“科技”的创造,艺术的创造,以及社会历史的创造等等。概念制导的反馈经验实证的求取,抽象和经验统一的成果取得,是人类实践的精髓所在和核心所在。因此,当我们说实践时,实践的本质就是概念制导的经验实证求取,就是抽象和经验的统一的概念之物创造。

由此考察实践:

第一,实践是一种概念制导的,求取经验实证的,实现抽象和经验统一的主体活动。这种概念制导的主体活动是动物世界没有的。动物世界的主体活动只有感知没有认知,是没有概念制导的,只存在自然之物的利用而没有概念之物的创造。正是概念制导的主体活动和概念之物的创造,才使得人猿相揖别,使得人类挣脱了动物的外茧,走向了人类世界。

第二,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生存活动,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然而,只要深入仔细地勘察两者是有本质区分的。动物的生存活动是身体方式的知觉系统的直观判断,始终滞留于自然之物的利用;人类的实践活动有概念方式的认知系统的概念制导的,它以反馈经验实证求取与抽象和经验的统一为实效,从自然之物的利用走向概念之物的创造。

第三,实践使人类的意识活动走向抽象和经验统一的更高的认知性、现实性、真确性、有效性和创造性。人类的意识结构在根基上是以身体方式的经验感知为现实性、真确性和有效性的。但是这样的现实性、真确性和有效性是身体方式的感知,既缺乏概念方式的认知性又缺乏概念方式的创造性。感知是一种低层次的意识架构,而人类意识结构则在概念方式的加入中,一方面,把低层次的身体方式感知提升到了高层次的概念方式认知;另一方面,则以概念认知建构的反馈,获得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和经验统一的创造性。

第四,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不断行进的,并在这样的不断行进中展开抽象和经验统一的更高认知性、现实性、真确性、有效性和创造性的实证求取和概念之物的创造。这样,当我们谈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命题时,这个命题实际上是有缺陷的和不完整的。首先,实践本身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会成功,会失败,会不了了之,会迷失方向。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是和只能是,概念制导的抽象和经验统一的实践证明,并以此为界限。其次,真理从来不是自我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一种抽象和经验的统一的概念架构,在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进程中,真理为抽象和经验统一所确立,亦为抽象和经验统一的解体而失效。也就是说,当一个真理的概念架构,再也不能实现抽象和经验统一的实证求取时,它就不再是真理了。

 

 

  • 上一篇文章: 论自我意识

  • 下一篇文章: 终极观的原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8]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7]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