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  
  论自我意识       
论自我意识
[ 作者:叶晓锜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521    更新时间:2017-09-04    文章录入:admin ]

 

 

在《圣经》故事中,亚当和夏娃曾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东方的伊甸园。他们没有神那样的明亮眼睛,赤身裸体并不羞耻,既不知善恶,也不知羞耻,更不知自我,也没有人的自由意志。

蛇的教唆,使得夏娃和亚当违背了上帝意志,吃了园中的那棵智慧之树之果,由此,知道了善恶、知道了羞耻,知道了自我,开始了人的自由意志。然而,此举却重重违背了上帝的意志,于是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从此背负了人类的原罪,需要以世世代代的苦难劳作进行赎罪。

文艺复兴时代的米开朗基罗曾在罗马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上,以其独有的心灵,绘制了创世纪的传世宗教壁画,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幅:

第一幅是上帝和亚当各自伸向对方的手指若即若离。美国灾难片2012的一个特写镜头选用了这幅图像。灾难来临时,彼得大教堂崩裂的第一条裂缝,被刻意地安排从上帝和亚当之间若即若离的手指缝隙间穿越。在人类浩劫来临的危急时刻,上帝以他的一贯作风抛弃了人类。

第二幅是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米开朗基罗以他的浓烈的人文情怀所驱,绘制了一个脸上充满愤懑的亚当。信徒们以为,逐出伊甸园是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意志的罪有应得,是人类的原罪。而我以为,如果没有亚当和夏娃的勇敢尝试,没有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觉醒,人类将永远无法走向人类自己的智慧和创造,走向人类的文化进化和文明。尽管在伊甸园中可以像动物一样无忧无虑,但将永远没有人的观念、思想和知识,永远没有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没有人的智慧和创造的蒙昧中。亚当的愤懑是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觉醒,米开朗基罗的绘制,主张了人的权利、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智慧拥有,反映的不仅是他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感,更是一种时代的觉醒。

第三幅是大洪水来临,在上帝孤注一掷的灾难面前,人类并没有屈服,他们互相搀扶、救助和协同,为生存而自立地奋斗,显现了觉醒了的人类,不畏灾难、不畏天命,重建人类世界的意志和勇敢。人类当自立,诚如《国际歌》的旋律,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以为,这三幅画的意义是米开朗基罗的不同凡响,是人文主义的光耀,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觉醒。

当然 《圣经》中的故事只是故事,不必当真。但我所要讨论的问题是,何谓自我意识,它是怎样在人类的心灵中生成的。和《圣经》的故事不同,在我看来,人类获得自我意识既不是蛇的诱惑,也不是因为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之果,而是人类文化进化的概念方式造就。

我非常同意这样一种见解,在每一场合,我们都不得不根据整体而不是部分来进行思考。当我们谈论自我意识时,我们需要从地球生命意识历史进程的整体勘察中,考察自我意识的本质和由来。

地球生命意识是一个生成、进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它经历了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进化。其中,生物性进化产生了以身体方式的刺激反应意识和器官合成判断意识;文化性进化则产生了符号指称构造的概念认知意识。

人类的意识结构是以身体方式为根基的概念方式加入,是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的联结。

概念方式的意识特征是:

第一,它以符号指称和对象的联结,带来了人类意识所独有的名称和性状的概念抽象和概念建构,并由此把对象转变为事物,生成概念方式的认知。当我们说认知时,须要牢牢地把握,所谓认知是一种概念方式的认知,一种概念方式的架构。

第二,它以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进行概念的砌筑,造就了各种抽象的非自然对象的概念构造和概念图像,生成了人类所特有的概念制导的精神运作和实践创造。

我们来讨论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理论。西方哲学曾对自我意识进行了长久的探究,从康德的先验统觉的自我意识到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自我意识,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自我意识的深入的哲学思辨。

人类的自我意识并不神秘,它既不是蛇的诱惑,也不是吃了智慧之果,而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造就。

概念方式的核心是,它以符号指称和对象的联结,生成对象的名称规定和性状规定,由此生成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运作。而当它以人的自身为对象,进行以人自身为对象的名称和性状规定和认知时,就使得人的心灵产生了一种普遍必然的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来自于以自身为对象的概念抽象,概念构造和概念认知,是一种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而人类之外的一切动物,无论它们如何聪明,由于缺乏符号指称的能力,既无以进行外部对象和内感对象的概念认知,更无以进行以自身为对象的概念认知,它们的心灵是不会也不可能生成认知和自我意识的。例如,任何一只聪明的猩猩都是永远不会告诉我们:它是一只猩猩,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性状;也永远不会指着一张画有猩猩的图片,说图片中画的是它。

一些学者在实验中,通过对猩猩等动物的训练,使它们能够把若干人为训练强加的符号指称,同某些对象联系起来。这样的强加实验使得这些学者和实验者不无兴奋地认为,动物的心灵是能够掌握简单概念的,甚至认为,一些动物具有“镜像认知”的自我意识能力。

对此,我的见解:

第一,尽管这些动物的心灵能够掌握若干人为训练所加给的简单的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但我们应仔细辨析,对于动物来说这仅仅是一种人为训练强加的信号和对象联系的重复记忆。这样的信号和对象的联系尽管能够短期或长期存置在动物的记忆中,但并不能够在动物的心灵中转变为符号指称和对象的联系,并由此生成概念的意义。也就说对于动物来说,这里仅仅是一种信号和对象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能突破生物性意识重复记忆联结的本能,成为概念性的认知要素。

第二,所谓的动物“镜像认知”,亦应精深辨析。动物的智慧是建立在身体方式器官合成判断的经验基础上的,动物在多次训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是一种身体方式的自体镜像感知,而不是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好比,你去抓一只小鸡,它立即会逃跑,它完全能够通过身体方式的器官合成判断感知你在抓它,甚至一只蚂蚁、一只蝴蝶也会在你抓它时,以自体方式的感知而逃跑。因此所谓的“镜像认知”只是一种身体方式的“自体感知”,这种自体感知是并不会在动物的头脑中生成“我是什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不少学者的之所以把自体感知视作为“镜像认知”在于,他们并不了解感知和认知的区别,把这两者混为一体了。

当然,对动物进行人为训练能够使动物建立一定的信号和对象的联系,这样的事实说明了动物意识和人类意识之间并没有绝对隔绝的鸿沟,恰恰证明了动物意识是可以通过符号指称加入的文化进化通向概念意识的。而今天所有的动物之无以走向和走进人类的概念意识,其原因在于在自然史的进化过程中,动物的生存和进化由于失却了一个开始极为简单,却影响深远的符号指称文化环节,它们的心灵方式和身体方式永远地和文化进化,同概念认知和概念方式架构的自我意识失去交臂了。

而人类的心灵则在符号指称所造就的文化进化中,用名称和性状的语词符号指称对象和自身,就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了一种愈益发展的文化创造的概念方式架构的认知和自我意识。

人类的心灵一经有了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就会通过概念特质的抽象统摄和共性集合的进阶,以及概念组合建构的能动:

1,在概念统摄和进阶中,从个别到特殊,特殊到一般,一般到根本地展开不同层次的自我意识的统摄。

2,在概念的组合建构上,通过“我的书包”、“我的家庭”、“我的爱好”、“我的房屋”、“我的事业”、“我的生活”、“我的目标”、“我的意志”,“我的财富”,等等的概念组合建构,造就了自我意识的无限多样的联结、占有和扩张。

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把自我意识描述为是一种欲望,是一个从个别要素、关系要素到绝对要素的辩证发展过程;康德则把自我意识定义为先验的统觉意识。这些的论述反映的正是自我意识之身所内蕴的概念特质和概念架构。

在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学者有着关于自我意识的种种深刻见解和哲学思辨。然而,这些哲学思辨尽管非常深入,给予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但是无论近代的和现代的西方学者都没有引入生命意识方式的进化,没有引入人类意识结构和概念架构的新理论,因而始终未能从整体的勘察中揭示自我意识本质和由来。

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认为自我意识是一种概念方式的必然,他把自我意识归结于概念运动的造就。在这样的意义上,黑格尔的见解是正确的。但由于黑格尔所钟爱的概念是先验的,是从绝对理念那里打发过来的,因而他没有能够进入人类文化进化、人类意识结构和概念意识方式由来的深入研究,进而揭示概念由来和自我意识的真确所在。

对于哲学智慧来说,只有从生命意识进化的不同历史版本,人类意识结构和新的概念理论创立的总体把握上,才能从历史进程和逻辑必然的综合中,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本质所在。

  • 上一篇文章: 现象和本质

  • 下一篇文章: 实践的含义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9]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4]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9]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