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  
  范仲淹的忠直与晏殊的世故       
范仲淹的忠直与晏殊的世故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115    更新时间:2017-03-25    文章录入:admin ]

  北宋天圣八年初,范仲淹与他的恩师晏殊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从这次冲突,可以看出范、晏两人做人处事完全不同的取径。这就是范的忠直,晏的世故。当然两人的人生仕途也就判然不同。
  对于范仲淹,一般读者比较熟悉,不必多说。晏殊则需要略作一些介绍。晏字同叔,江西抚州人。在北宋仁宗朝官当到宰相,一生仕途顺风顺水。他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但在文学上还是比较有名的,词写得好,属于婉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晏殊少年早慧,十四岁就被宋神宗赐进士出身,世人称为“神童”。曾给仁宗当过一段老师,后来三十多岁就当了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级别),可谓少年得志。
  说晏是范的恩师,其实按年龄他比范仲淹还小一两岁。范仲淹26岁举进士,长期在地方做官。天圣初年,晏殊知守应天府,范仲淹为母亲守丧(丁忧),住在应天府。晏就聘请范主持府学,这算是对范的一次提携。不久晏回朝当了枢密副使,就向宋仁宗举荐范到秘阁任校理。这一步对范是很重要的,从地方进入朝廷任职了。因此,范仲淹对晏殊就有知遇之恩的感激。晏殊这个人并不坏,他很爱才,范仲淹、欧阳修等许多知名人士都受到他的推荐提携,走上政治舞台。
  那么两人之间为什么突然发生起激烈冲突呢?事情是这样的:天圣七年冬至,是刘太后的寿辰,朝廷打算让宋仁宗率百官在大殿前为刘太后拜寿。因为仁宗登基时,只有12岁,真宗的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辅佐仁宗皇帝处理国政。但是,范仲淹认为此议不妥,就向朝廷上了一封奏章,意思说天子有事亲之道,但无人臣之理,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如果在家里为太后拜寿,举行家人之礼是可以的。如果在朝堂上和百官们一起,北面为太后跪拜,就不妥当,有亏君体,有损君威,不可让后世效法。而且认为宋仁宗已经成年(当时仁宗已十八岁),太后应该“还政”,不要再垂帘听政,左右仁宗皇帝。
  范仲淹的奏章立即在朝廷引起一阵风波,刘太后自然很不高兴。晏殊知道后就把范仲淹找来问有无此事?范说有。晏殊就十分恼怒,把范教训了一顿。说难道就你知道为国事担忧?你是出风头,好奇图名。你知道吗?这样会连累举荐你的人!范给他解释,晏训斥他“强辩”。范仲淹觉得一时说不清,就只好退下去。
  范仲淹回去后就给晏殊写了一封近两千字的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以大量的历史事例,说明自己给朝廷上书的理由,实际上批驳了晏殊的观点。而且在信的最后表示了十分坚决的态度。意思说,你如果还认为我可以指教,就不要后悔当初荐举我;如果认为我不可造就,你就去向朝廷声明,杜绝我的前途,朝廷可以免你荐举我之罪,我这封信也可作为证据,把我赶出朝廷,不再连累你。但是我也不会因你今天的训斥,忘记你以前对我的知遇之恩。这就是两人冲突的经过。
  这件事在今天的人看来,一定会觉得范仲淹太较真太迂腐,皇帝和官员们一块给太后跪拜祝寿,有什么不可。这是不懂或不理解历史的简单认识。在古代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朕即国家”,大臣百官及百姓的观念中是“君国一体”的。维护皇帝的尊严与绝对权威,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忠君就是忠国。因此古代的忠臣看起来都是忠于皇帝,实际都是从维护国家安危出发的,他们遵循“上诚于君,下诚于民”,“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仁宗率百官北面跪拜太后这件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不妥,包括晏殊。但是都没有人敢站出来公开反对,怕得罪刘太后。晏殊斥责范仲淹不是认为他不该说,而是怕连累自己,晏持的是“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的态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于世故”的人生观。欧阳修对晏殊的评价是“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可谓知人之论。范仲淹则不同,他在给晏的信中说,明知朝廷决策不对,大家都不敢指出,人民养活我们这些官员干什么?谁来对国家负责?可惜自古以来只顾自己禄位,随波逐流老于世故的官员太多,因此天下事多坏于此辈。这次上书之后范仲淹被贬河中府通判。然而,范仲淹却始终未改其初衷,一生曲折坎坷也是自然的事。自古忠臣多艰辛。当然,这也是他享誉千古的原因。
  • 上一篇文章: 范仲淹的战略文化智慧

  • 下一篇文章: 是什么成就了汉武帝?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2]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1]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3]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夯实文…[6]

  • “碳达峰”“碳中和”:是…[9]

  • 研究益世学问 书写时代华章…[5]

  • 求索人类社会繁荣之路——…[6]

  • 王蒙: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9]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