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建议呼吁 >> 正文  
  健康就是生产力  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         
健康就是生产力  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
[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 王执    转贴自:新华网    点击数:802    更新时间:2011-03-08    文章录入:admin ]

 

  “以人为本”的科学执政理念,就要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以保护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和繁荣,但同时存在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本人提出建议如下: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所面临的形势分析:

  首先,我国慢性病防治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从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间,我国仅由于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导致的医疗费用就达5580亿美元。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的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导致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由慢性病引起的巨大经济负担越来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形成沉重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较低也是令人担忧: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29.79%、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和肥胖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与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出总量大、增长快、城乡差别小等特点。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有高血压患病人群1.6亿;糖尿病人9700万;成人超重2.0亿、肥胖病人0.6亿多,分别为成年人口总数的22.8%和7.1%。大城市中这个比例则达到30.0%和12.3%;成人血脂异常病人1.6亿,为成年人口总数的18.6%。

  10年来,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窜升了31%,农村中患病率同样迅速窜升;同1996年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39.1%;同1992年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了39%、肥胖率上升了97%。从高血压患病率来看,城乡差别已经不明显;血脂异常患病情况也是如此,城乡差别不大。如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仅为26.6%、24.7%、6.1%。患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儿童肥胖率、血脂异常这种被认为属于老年人的疾病,已经年轻化。

  第三方面,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公共卫生建设还亟待加强。主要体现在我国对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一个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往往重视医院的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投入,对人民群众健康教育的体系和队伍建设显得比较单薄。大多数城乡居民只有患病后到医院看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得到健康知识的指导,这就导致了往往因为小病发展成为大病,损害了身心健康,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另外,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针对一些急性传染性疾病,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急性传染病防治的地位已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替代,这就导致了老一代公共卫生人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之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人员,长期缺少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机会和新一代公共卫生事业防治人才培养跟不上,使我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第三,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上也明显不足。由于我国整体卫生事业的投入占GDP总量就较小,加之仅有的投入又主要用在医疗条件的改善上,这就导致了我国严重的卫生公共安全隐患。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给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政策带来的严重警示。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有两个思想误区:一是对经济增长的迷信,认为经济发展了就会带来公共福利的改善。二是对市场的迷信,我国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了改革,把医疗卫生事业逐步的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但是忽略了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和产出,导致我国的卫生事业出现了“重医疗,轻预防”和卫生保健的严重不足。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彦峰同志指出:那种认为“医疗卫生只是社会福利,是单纯花钱的”观点是错误的,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强国富民的基础,“保护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胡锦涛同志也在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健康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形成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才能创造世界、改变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 

    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时,应该把医疗卫生费用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体系以及医疗保健网络,将会使国民的健康素质大大增强,患病的人就会大大降低。这既是最大的节约,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投资。

  加强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思考建议:

  第一,充分认识发展人民卫生事业、人民健康是重要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定位各级政府公共卫生中的职责,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要摒弃区域经济发展GDP唯一的思想误区,要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机的协调。要完善相关法律,强化行政手段,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定位,保证公共卫生的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平性。建议对地方行政领导的考核,把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成绩做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第二,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资金的投入与管理。我们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组织,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行病学的变化,不断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资与管理。一方面,对一些公共卫生设施比如:地方基层防疫站的检验检测设备、地方妇幼保健站的卫生设备、基层公共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设、一些相关的健康科普书籍的投放等等,要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纠正那些公共卫生投入是赔钱的买卖错误思想,对一些挪用公共卫生资金用做它途的做法,要坚决查处和纠正。第三,对公共卫生资金的投放,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透明,并做到对边远和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投入的倾斜。

  第三,理顺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的关系。公共卫生应当是一种城乡一体的、覆盖全民的、完全免费的体系。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则应根据国情,城乡分治,稳步渐次推进,特别是不能把城市医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混为一谈,从而模糊两者的责任主体和功能定位界限。我们认为,医疗机构可采取多元化的办医方式,可以引入一定的市场行为,而公共卫生系统,应由充分体现社会公益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政府投入作为主体,其它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投入做为辅助的形式。

  第四,明确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基层)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3大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城市应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建议农村每村和城市的每个社区建立健康教育中心,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基层医疗单位,长期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并做到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长期化。

  第五,要重视和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对推进我国公共卫生的建设发展着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所推行的农村医药卫生扶贫、边远地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欠发达地区培养医学人才“爱心阳光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基金委员会所倡导和推行的“防治糖尿病,服务在基层活动”,对我国慢性病的防治、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政府部门,重视这些公益组织的地位,总结其成功经验,表彰其先进个人,推广其先进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人民健康事业是光荣之举的舆论氛围,倡导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予到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行列中来,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上一篇文章: 刘汉元委员:将“质量强国”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

  • 下一篇文章: 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刻不容缓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8]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5]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3]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历史使…[4]

  • 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3]

  • 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意志…[4]

  • 学习语丨今天的中国,是赓…[4]

  •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