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谈谈中国的考试、教育和用人         
谈谈中国的考试、教育和用人
[ 作者:刨根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1087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111


  考试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一个孩子到底怎样,需要一定的测量手段,以便获得客观的结论。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测量的客观性从来都是成问题的,鉴于偶然性的存在可能造成显著的差距,中国的教师们聪明地发展了臭名昭著的题海战术,试图指望孩子们接触一切可能的题型,以便应付一切“意外”。尤其重要的是,现在的考试无法测量一个孩子的意志品质、人格和创造力、还有实践能力,甚至无法对智力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而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创造力才是真正决定其是否会有所作为的最主要的因素。现在的考试无非是测量孩子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测量其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甚至在命题作文方面虚情假意和曲意奉承方面的能力(作文就是新八股文,像今年的“心灵的选择”就是你不说谎就必定完蛋的谎言比赛!)。于是乎,做题高手和记忆高手便成了人才。遗憾的是,这些高手真的遇见未知的、需要创造力的情景的时候,就变得无能为力了,这些善于按照既定规则进行逻辑运算的人们在需要创造新的规则的时候,便傻眼了——这方面中国的经济学家可谓颜面丢尽,这群精通这个或那个经济学的蠢货们,除了像书呆子那样生搬硬套,没有表现出任何结合中国国情的创造力,他们甚至连将中国的特殊的国情参量引入到其经济学中去的意识都没有。 
  中国臭名昭著、害人不浅的教育方式是为中国的考试体系服务的,教师们的目标就是升学率,家长们的目标就是孩子的成绩——总之是让孩子们在应付考试的时候取得胜利,这种胜利不仅是孩子的,也是学校和家长的——“他家的孩子真行,考了……分!”、“某某学校真行,升学率……”!、“某某老师真行,班上平均成绩……”。因此不改造中国的考试体系,就别指望真正改造中国的教育。如果不测评孩子的品德,你就不要指望谁会真正关心孩子的品德,如果不测评孩子的创造力,就不会有谁在乎创造力的培养……,教育的功利化就是如此,你必须创造利用人们的这种功利化心理的测评手段,才能改变他们对教育的态度,否则,就是分数万岁!如果考大学的时候非要让体育达到某个标准,你看家长、学校和孩子们会不会重视孩子的体育,如果考大学的时候非要让孩子们将描述的某种东西画出来,你看他们还轻视艺术不! 
  ……现在中国教育界普遍认同“高考指挥棒”的说法,中国的教育甚至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为高考服务了(比方说在小学就让孩子们学英语——让他们的死记硬背中变得僵化、并干扰他们的思维体系的建立,同时挤占他们接受更多思维训练的时间……),高考的内容和方式不变,中国孩子缺乏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就不可能获得解决,中小学教育就无法摆脱目前的问题——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师队伍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就是传统教育体制的产物,这些人在多大程度上会认同新的教育目标和手段,确实是个问题,甚至于连他们是否胜任新的教育任务,也是问题——比方说没有创造力的教师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是个大问题,习惯八股文的教师是否会容忍学生写些真实的但稀奇古怪的东西……。 
  谁都不能指望教育改革突飞猛进或立竿见影,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体制以及考试的体制也非一无是处,一棍子将几千年来不断发展起来的东西定性为统统该抛弃的东西,这显然是偏激和不合情理的。因此,无论是考试的改革还是教育方式的改革,都需要用渐进的和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尤其要结合实际,多听听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的意见,从教育和测评的规律出发来进行改革,制定出循序渐进的规划来。现在的教育改革总的来说是混乱的,尤其是相互缺乏衔接和脱离实际的(尤其是罪恶的教育产业化),没有与中国复杂的国情结合起来(比方说前一阵子我的一位在乡镇教书的同学说,他们那儿也抓义务教育普及工作,但是数字是假的,应付抽查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冒充被调查对象,例如某某家的孩子并没有来上学,但是花名册上有它的名字,于是检查的人便叫来这个孩子证实一下——当然来的是冒充的,事先已经被教师们训练过了。这还是好的,有些干脆只看数字,连抽查都不搞),没有充分考虑腐败和应付腐败的措施,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教育者素质在社会大潮下的新变化等等。 
  中国的教育体制的问题还与中国的用人体制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并深受其害。比方说现在的考研热、上大学热、中等职业教育门可罗雀等畸形现象,还有乱办学、乱发文凭、假文凭等问题,都是在用人上不注重能力,或者强行设置高文凭坎的畸形用人观念的产物,也是人为地拉大不同文凭的社会待遇(“精英”们当然乐于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的结果。这种畸形人才观和分配观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过快发展也严重地破坏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因为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可能跟上这个速度——现在的大学生除了英语比我们那个时候好些,其他的几乎差了一大节),甚至连研究生的质量也在显著地下降。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知识经济尽管动人,但不是中国最需要的,工业化所需要的大批的熟练的技术工人才是中国需要最大量地培养的对象,而中等职业教育正好较低成本地适应这一需要——而现在情况是,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几乎办不下去了,要么升级成了“学院(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依旧),难怪现在出现了高级技工比研究生还吃香的事情……。这些,我们的用人政策的制定者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是否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呢?今年青海省的招生计划与考生的比例是1.17:1,据说理科是招生计划大于应考人数——谁还会去上技校呢?什么样的货色都能上大学,是否是对大学教育资源的浪费呢?一个人人都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当然很好,但在成百上千万的孩子连义务教育都无法享受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节省点资源先把义务教育抓上去?我们是否应该认真面对中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这样一个实际,多腾出些教育资源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假大空,可是会殃及中国的未来的。 


  2002年7月17日星期三

  • 上一篇文章: 我们如何建设世界第一流的大学

  • 下一篇文章: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8]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5]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2]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棋事》专访周星增:建围…[4]

  • 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天…[5]

  • “杨家匠”造桥记[6]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6]

  • 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