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怀旧,不是喜欢,而是不敢憧憬未来。为什么不敢憧憬未来,因为憧憬也就是盘算,一不小心就有了思想,这是要犯大忌的。在一些人看来,思想属于领导的,老百姓要什么思想,只要照官员们话做就是,这就是所谓的“以吏为师”。吏们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需要仰仗上级,一级一级,最后有决定权就属最高统治者皇帝。皇帝们多是不读书或读书不精者,于是与三五个幸臣一合计,就找到了周公、孔子,将之美化拔高后,成为国家的思想,自皇帝以下皆要以此为思想,叫做在大一统,凡符合这一思想的赏,与此相背的罚,而周公孔子被捧进庙宇则在其死后数百千年,从此人们张口周公,闭口孔子,养成了向后看的民族习性。
中国近些年来道德水平江河日下,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许多人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邓公提出从娃娃抓起的新方法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从娃娃抓起运动,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四有新人”建设等等,可谓用心良苦,据说效果显著,但只是据说而已。后来又开始了创新,仍是习惯于向后看不敢向前看,这一看不打 紧 ,发现了古已有之的周公、孔子来。周公孔子在古代就属僵尸,皇帝佬们从来就没有将之当回事,之所以表面上重视,就是因为在周公孔子的纲常、礼义、中庸熏陶下,人们在长辈大人们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甚至八拜九扣,使皇帝老爷长辈们享受到莫大的畅快,发出“今日才发现皇帝的尊贵”的感慨来,这就是他们所谓的“王化”、“圣道”、“秩序”。不曾想早已将孔儒扫进历史垃圾堆的现在,大人们又想起了孔子周公来,用此来改造我们的儿童,塑造祖国的未来。
人是自私的,中国人也不例外。皇帝在爱民如子的口号下,将人分为两类,帮凶与奴隶,读孔孟之书或孔武有力者成为帮凶,不能读书或力气弱的成为奴隶,帮凶与奴隶就是在仁义道德的口号下完成的。中国有大量的节妇孝子忠臣,但鲜有仁义的皇帝与真正爱民如子的官吏,因为皇帝对自己的皇位负责,官吏对自己的官位负责,他们在不侵犯自己的利益下能为民做点事就成神成圣了,而百姓子女妇女们则对皇帝官吏长辈丈夫负责,弱势者在中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强势者服务,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大致情况。现在时代进步了,古之孝子节妇的极端行为因为不人道而被人们唾弃,但它们并未消亡,而是以各种面孔出现,如前发生各地中小学生为了欢迎领导或为领导们造势,被置于烈日下风雪中的种种壮观场面,以及某地规定学生们必须对过往车辆行礼等。家长们也在爱的名义下,强迫孩子学东学西从不问孩子们的志趣,有时甚至将孩子作为与别人攀比的对象,他们不是爱孩子,实际上与古代的皇帝老父与长辈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多大区别。
现在又要拿孩子们开刀了,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下,让学生作为道具来满足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8月31日,南京某小学、9月1日杭州紫阳小学的学生就在大人们的导演下,演出了一场场向后看的复古拜孔闹剧。他们要培养学生们的见了长辈官长就下拜的优良传统呢还是培养学生们的什么精神情操,不得而知。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杭州紫阳小学的入学仪式,着清服形同僵尸,他们大概忘了大清是怎样征服他们的祖宗的,那是用真刀真枪从山西杀到山东,从山东杀到江浙,从江浙又杀到湖南,从湖南杀到四川,直杀得血流成河,尸积成山,从而完成了先祖“我大明”到“我大清”的转变,尽管现在讲究民族团结,团结不是忘记历史,而是要从历史的悲剧中吸取教训,从而激励志气。驱除鞑虏是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志气,一直到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成功后才完成的大业。杭州紫阳小学的入学典礼既拉了历史的倒车,又侮辱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从娃娃抓起为什么不向前看向左右看呢?很有可能怕孩子们沾染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就会国将不国,于是就向后看,看到了周公,看到了孔子,可是周公孔子培养了无边的奴才。但是中国的道德建设、中国的未来前途需要成熟的公民和有独立思想的公民,具备了这两样的中国人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