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快乐生活 >> 生活方式 >> 正文  
  浮躁社会需要快乐与意义的幸福       
浮躁社会需要快乐与意义的幸福
[ 作者:雷泓霈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18    更新时间:2008-09-09    文章录入:admin ]

 

  9月12日《中国青年报》“冰点”报道,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心理学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本-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幸福更不是香车宝马、别墅楼群。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快乐与意义”,就是注重将自我事业建立在高尚、奉献、主动、积极的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上,奠基在兴趣、热忱和激情中,注重将自我奉献与服务大、自我情趣与工作热情联系一起。如此,工作主体才能拥有不知疲倦的奉献激情、精神快乐和创造性状态。自我不再是适应制度和“精神奴隶”和“工作机器”,不会轻易出现“工作懈怠”和疲于应付,就能生出较高的幸福感。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所有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可看看多数人的工作学习目的、意义,更在用一种攫取、索取、贪婪、回报等盲目奔波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奖励认同。这种过分世俗、过分功利的心态会抵消人们的工作热情,产生工作懈怠和应付情绪。依靠成绩支撑幸福感,成就总有低谷期,难以满足工作主体不断提升的欲望指数,幸福感成为虚无。
  更有甚者,在成功学称为万众一心的进军目标的时候,路径和手段也就会呈现“毒药化成份”。就像《新周刊》提到的,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等。所以就产生了暗箱操作、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买空卖空、营私舞弊、厚颜无耻、官商勾结和因阴险毒辣等。他们得到了物质,却在追逐物质的过程中失去了明确、高尚和本真情趣,疲于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目的、方向迷失。人在利润和成功面前,成了不厌其烦的机器,成了高速旋转的“物质齿轮”,没有了同情、宽容、感谢、慷慨、朋友、情感和自豪,“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幸福指数才会非常低。
  据报道,中国的GDP近年一直呈高速增长。但是,幸福指数并没有同步增长,根据荷兰一位教授对中国三次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2005年12月,美国公布的最新幸福指数调查显示,中国排第48位。(〈赣州晚报〉)个体幸福感不断缺失,焦虑、压力和不良现状越来越多,社会将会形成“幸福大萧条”,这绝对不是枉谈。
  据报道,“有一项研究,是针对医院清洁工的。一组人觉得自己的清洁工作很无聊,没啥意义;但另一组人,觉得很有意义,做得很投入。他们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并在其中找到了意义:我不仅仅是个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工作,让医院正常运转,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也就是,从更深层的精神意义和社会意义赋予工作精神价值,提升职业的使命感,自我幸福感就能得到提升。这对于我们时下的工作浮躁、挑肥拣瘦、过分追求待遇和物质回报(很多过分追求因为不能达到反而会影响降低内心平衡感,导致幸福感缺乏)是一个善意提醒。
  幸福工程的构建,除了需要政府注重提升公民的精神幸福指数,创造和谐完美的社会、政策外在环境,更在于自我调节、精神感官和社会感觉。所以,幸福心态不仅是一种社会奉献,还是自我精神生活质量、内在愉悦的投资和经营。这种一举数得的行为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多一些心理调节,少一些不闻不问;多一些精神追求,少一些物化崇拜;多一些意义追求,少一些沽名钓誉,“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幸福树苗”就能茁壮成长。

  • 上一篇文章: 情绪与健康

  • 下一篇文章: 好习惯 好人生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4]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8]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9]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5]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5]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