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专题]改革发展 >> 正文  
  民主是妥协的制度       
民主是妥协的制度
[ 作者:军宁    转贴自:凯迪网络    点击数:1086    更新时间:2007-11-14    文章录入:admin ]

 
  乌克兰最近的事件表明,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只有在民主政治下,妥协的艺术才有制度保障
    
  乌克兰总统下令解散议会重新大选而引发的政治危机,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总统尤先科和总理亚努科维奇,在经过了5月25日晚3个小时无果而终的密谈后,又在26日继续进行长时间会谈。7个小时后,两人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9月30日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尤先科总统在会谈后称:“我们已作出了决定,那就是妥协。我们现在可以说,乌克兰的政治危机已经结束。”亚努科维奇表示,“在过去的几天中,我们相信任何人都必须立刻停止将导致暴力冲突的行动。”这一决定缓解了人们对于乌克兰政治冲突升级将导致暴力的担忧。

  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一直是冤家对头。他们之间冲突的公开化始于两个多月前。尤先科4月份下令解散由亚努科维奇总理领导的政府,称亚努科维齐和他的支持者企图篡夺总统权力。议会对尤先科的命令进行了抵制,称总统令违宪。以亚努科维奇为首的议会多数派拒绝接受总统的解散令。尤先科命令千余名内卫部队士兵前往首都基辅。不过,忠于亚努科维奇的警察力量将他们全部阻拦在首都之外。乌克兰由此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现在,乌克兰这个新兴民主国家,其刚刚蹒跚起步的民主政治及时启动了其内在的妥协机制,使自身经受了一次重大的考验。


  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妥协精神也是民主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妥协意味着发生冲突的政治家在政治过程中尤其是在政治冲突中,通过彼此在谈判过程中共同做出让步来和平解决冲突,而不诉诸暴力。妥协是暴力的替代品,是暴力以外惟一的选择,拒绝妥协必然是暴力的前奏。

  民主政治是制造妥协的政体。专制是制造暴力的政体。民主政治极大增加了不妥协的成本。对执政者来说,在非民主政治下,妥协的成本很高;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协的成本很高,会受到法律、选民和道德的三重制裁。妥协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少数派的保护,都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而在非民主制度下,就没有促成妥协的制度安排,对冲突中占下风的人和少数派没有保护机制。民主化的过程也是政治家们学会如何掌握妥协艺术的过程。这次,乌克兰的政治家们给自己上了一堂重要的民主课。

  由此联想,中国人传统上既缺乏妥协的制度机制,也缺乏支持妥协的文化观念。中国的主流文化传统甚至是反妥协的,统治者习惯于“毫不妥协”并暴力回答一切挑战。在主流政治文化中,妥协意味着无能、软弱、受挫、丢面子等等。即便是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决不妥协。妥协意味不彻底。在政治教科书中,妥协与不彻底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中国历史上的官与官、官与民的冲突总是充满了杀戮,腥风血雨。没有制造妥协的制度,就难有妥协的行动。中国社会最缺乏的还不是妥协和宽容的观念精神,而是缺乏制造妥协与宽容的制度安排。没有这种制度的地方,妥协很难成为解决冲突的根本方式,因此,政治上的重大妥协就显得更加精贵了。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在民主政治下,妥协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行为方式。民主不是政治力量和政治家们之间的你死我活。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通过妥协与合作来解决冲突的政治机制。乌克兰最近的事件表明,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只有在民主政治下,妥协的艺术才有制度保障。(作者军宁 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 上一篇文章: 复兴之路的前世今生

  • 下一篇文章: 清官是靠不住的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