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教育家 >> 正文  
  丁祖诒与中国民办教育         
丁祖诒与中国民办教育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244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111

 

创业15年的西译方舟(西安翻译学院),希冀过4万名莘莘学子潜心深造立志成材的美好憧憬,踏下过五大洲百名外国驻华使节交口称赞流连忘返的非凡足迹,洋溢过大洋彼岸20所美国知名社区大学45位校长和教授联袂西译共话教育的满腔激情,为申奥助威万里行谱写过华夏最为壮观最为动人的壮丽诗篇…… 

一连串惊人的第一

西安翻译学院,一个辉煌的名称!

这是第一所真正具有规模的民办大学,2.5万名全日制住校生使她登上了中国民学规模的峰巅;她是第一家完全靠学费的自我滚动,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千亩校园和35万平方米校舍,成为拥有5亿元资产、年收入1.5亿元的全国民办大学“首富”;这里第一个同时与美国20所知名社区大学签约联袂;这里第一个接受百名外国驻华使节的专访;这里的院长是惟一一个到莫斯科为北京申奥助威的中国教育界的代表;这里的院长第一个受到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接见或题词褒扬、第一个成为民办教育界的“东方之子”和“亚洲名人”、第一个被授予“民办教育家”的称号。

1996年3月25日,在北京文采阁举办了关于丁祖诒创办西安翻译学院的长篇报告文学《为了中国的哈佛》一书的首发式。这部书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确定为1996年向全国读者特别推荐的优秀作品之一。李德生等一批革命前辈为其题词喝彩。

1996年3月2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召开了“西安翻译学院丁祖诒教育管理模式高层理论研讨会”。这是钓鱼台国宾馆第一次为中国的民办大学敞开了金色的大门。

1997年元月17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华之春”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节目上,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作为特邀嘉宾现场接受了8分钟采访,主持人称他为启动“第二希望工程”的民办教育家。

1998年至2001年连续4年,西安翻译学院分别招录了6800、7000、9700和8300名新生,创造了一年招一所“大学”的旷世奇迹。

丁祖诒,一个靠自学成材的落榜生,却为落榜生办了一所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大学;由练习生、工人到助理工程师;由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乃至被众多国家研究机构聘为特约研究员,授予民办教育家称号;由“黑五类”到省政协常委、由“牛棚”到“东方之子”……

一连串惊人的第一,使这所位于汉唐古都终南山下的民办大学,第一个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科学理念和辉煌业绩耀眼地书写在新世纪的中国大地之上!

 

一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

 

丁祖诒,一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

他就是西安翻译学院的创业者和带头人。

磨难,对弱者来说是一种灾祸,而对于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来说则是意志和精神的砥砺。

44年前的一个夏天,18岁的丁祖诒以高考门门90分的优异成绩被名牌大学初录,但却因“政审”不合格而“落榜”。他誓言:今天我没能跨进大学的门槛,总有一天,我要登上大学的讲台。工作后,他用第一个3年自学了4门外语,翻译和出版了数十万字的译著;用第二个3年在一所业余大学读完了6年制本科,取得了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他曾用第三个3年一头扎进了他高中时代热衷的被称为“数论王冠”的费尔玛大定理,他的初步研究成果受到了华罗庚的勉励。然而无情的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他的梦想,接踵而来,他被“光荣地”下放当了8年工人,他理所当然地被扣上了一顶白专道路的“桂冠”而遭到了轮番批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以16首打油诗揭发和鞭挞贪污腐化的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而被开除了团籍,他荣幸地以黑五类“运动员”的身份和红五类的“走资派”关在同一个牛棚。幸运的是,他乘牛棚懈怠之际,携患难与共的未婚妻做了一次胜利大逃亡;幸运的是,他由于一位市级领导兼舅舅的“过问”,而被破格落实了知识分子的政策,担任了一所高中的外语教师,进而时来运转又一步跨进了国办大学门槛当上了外语教研室主任。从此他的人生航程由狂热的爱因斯坦崇拜者转向了神圣的教育殿堂。

古老的黄河有这样一个传说,成千上万条鲤鱼每年都逆激流而上聚于龙门,但其中只有七十二条可以跃过龙门而成为神圣的龙。自从七十年代末中国的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大学校门对一些有为青年来讲就成了传说中黄河的“龙门”!每年数以百万计渴望进入大学校门的有志青年成了“落榜生”!

关于落榜生,丁祖诒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落榜生就像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进行深造,他们同样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这应该是第二个希望工程。”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愿望,丁祖诒在自己落榜的30年后,面对一群像他当年一样酷爱学习、向往神圣大学殿堂的落榜生,他开始了人生又一次拼搏。他用3个月时间为高考学生编写了一部30万字的“英语常用词用法手册”,他毅然离开了半生梦寐以求的国办大学讲台,以一个殉道者的精神“下海”为与他同命运的落榜生,踏上了创办民办大学的苦难历程。15年,他在16平方米的院长办公室里至少睡了10年。年逾60的他,四季如一日地操劳于他的教学和管理之中,无法统计他几过家门而不入,无法估算他所付出的劳动和应取得的报酬。他掌管着数亿元的资产,但却抽着不足1元钱一包的劣质香烟;他在校园内看到纸屑垃圾时,会亲自捡起来;他节衣素食,节约到吝啬的程度,但他会花几百万建图书馆,花数千万元为学生配置电脑和实验室,花上亿元见教学大楼和公寓楼;他住简易房,但他的学生住在配有暖气、电话、电脑和卫生间的豪华五件套公寓内;他一身孤胆,曾只身与滋扰女学生的一群歹徒搏斗;他桀骜不逊,敢为学生向权利部门和顶头上司请命;他好激动,跑到莫斯科为申奥呐喊,为中国加油;他好潇洒,歌声朗朗、舞姿翩翩,两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和“敢问路在何方”为学生唱了15年;他文采飞扬,做几个小时的报告从不拿稿子,论文哲理精辟、杂文犀利辛辣、散文韵情并茂、诗词意境高远;他办学严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格得让学生叫苦,但又和蔼得与学生共同嬉戏;他从不人云亦云,他摈弃了国办高校单一型专业培养格局,创立了“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培养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的丁氏崭新教育体系,丁祖诒开创的这种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大学后继续教育融为一体、把专业深造与现代技能合二为一的高等学历教育模式,极大地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对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体系改革,无疑是有着先驱性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下,西安翻译学院终于走出了中国民办教育的辉煌历程。

2001年7月13日,丁祖诒作为中国教育界和西部被特邀的惟一代表,飞赴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为申奥助威,与众多名人焦急地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靠近主席台入口贵宾席上就座的丁祖诒依稀听到英语的“北京”二字,周围人还在那儿发楞的时候,他已飞步跃上使馆主席台,在异国他乡展开了“欢呼北京申奥成功”的“华夏第一幅”。在与李岚清副总理共饮庆功酒的宴会上,丁祖诒即兴写下“破云逐日万里行,追梦牵魂炎黄心,纵有异国千般美,怎及华夏申奥情,炸雷一声寰宇惊,五环锁定北京城,金肤座地绿荫殿,黑睛遥巡地球村”的七律。

坚忍、执着、奋进、拼搏、有远大的理想,又有明确的目标——这就是丁祖诒。

 

一个由民办教育家提出的民办教育理念

 

丁祖诒从来就是“干中想,想中干”的人。

在为落榜生创办的西安翻译学院起步不久,他就开始思考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大地上的种种现状和未来的理念。

1999年,在确立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两个月,中央各主要报刊先后以整版发布了丁祖诒在北京“民办学校国际研讨会”上宣读的“论中国民办大学态势”万言书,不仅受到全国一千多所民办大学的赞扬和欢呼,而且引发了全国教育界、科技界甚至评论界的强烈关注。

论文以“教育兴则国运旺”为开篇,论述了“民办高教、成人高教、普通高教”与“西安、北京、江浙”渐成两个“三足鼎立”之势及民办高教硅谷正向西安转移的论断。论文站在时代和民族的高度,从民办高校产权归属界定了“中国民办高教的公益性、事业性和全民性”及“民办高教立法的主体应是民办高教的广大学生。”

2000年,在盛大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丁祖诒面对中国的科技精英和各界代表侃侃而谈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与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并进而阐述他的关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理念。中国教育电视台“学术报告厅”栏目以50分钟发布了他的学术报告。

他从西部开发应该优先开发知识资源谈起,并指出:“显然,将自然资源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习惯性陈旧观念让位于知识资源的优先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显然,知识资源的开发不仅要着眼于极少数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更应皈依于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生态与环保、旅游、外贸、金融等企事业中堪称主力军、为数众多的知识经济型人才。”

2001年,在中国西部论坛专题会场上,丁祖诒就西部大开发和“入世”,又发表了“论中国民办教育市场”的演讲。

从这三篇论文中,对大力发展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前景他断言:“全国1300多所民办大学的200万民学大军的蓄势待发,无疑为西部知识资源的开发和高职人才的大面积普及、为西部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全民族高等文化素质的提高展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生机。”

谈到中国民办大学的现状时,他指出:“民办大学的兴起,为非国家财政的人力资源开发开辟了一条非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

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关于中国民办教育的理念:

我国的民办教育既有其政治范畴的事业属性,又有其运行机制的产业属性。所以,我国的民办大学应界定为具有社会主义特色,在市场经济产业运行机制下的新型全民性公益性教育事业。

同时,他认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应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弱化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增强其服务协调、宏观调控的能力。变革的归属应是非义务教育学段除重点高校和重点高中之外的完全市场化,甚至还应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投资,以四两拨千斤的大手笔营造民办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关于自学考试,在充分肯定了自学考试不失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的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指出,“自考”仅仅是一种考试,它不属于教育且无法取代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从而反过来又抑制了民办大学面向市场加大职业技能的自主办学活力。所以,他提出鉴于以自学考试获取学历文凭的民办大学已占自考生的半壁江山,当前应重点研究和实施自学考试与民办院校的全面接轨。

对于民办大学立法的基点问题,他也有其独特的观点。他认为迄今为止,大凡涉及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模式下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法规,片面地强调办学者与求学者矛盾的对立,忽视了办学者与求学者之间的联系和统一。所以民办教育立法的基点无疑应从办学者转向200万民办大学学生的主体,变管理为保护和扶持,民办教育的立法同样应高起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同时他还对“扩招”、“舆论导向”、“税收”、“民办大学的前景”等问题发表了缜密而科学的观点,形成了中国近年来既全面深刻,又兼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关于民办教育的完整理念,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增添了新的一页。

从这些激昂人心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丁祖诒关于民办教育的理念就是他的风格、品质和开创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他在从事了多年民办教育实践之后的最为重要的奋斗目标。

 

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创建未来的东方哈佛

 

泱泱华夏大地,自古就有创办民学的历史。

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而中华民族的民办教育事业却是在经历了20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才开始步入辉煌。

早在1990年在香港的《亚太经济》杂志上,出现这样一个长篇专题报道:

"美国哈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皆为国际上闻名遐迩的私立大学。今天,中国也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脱颖而出,他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创办起一座民办高等学府。几年来,西安多家显赫一时的社会办学机构因生源的缺乏而纷纷关闭,惟独这位教育工作者办的学校,却蒸蒸日上,博得了社会各界的青睐。人们说,这是中国的哈佛、中国的早稻田。这所学校便是西安翻译学院。这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被人们誉为‘20世纪新武训’的丁祖诒。”

1990年,来自美国杜布克大学的教授代表团一行20多人,在参观了西安翻译学院后,当场宣布:今后每年为其提供一个4.4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名额,学生不需要参加托福考试,可直接进入杜布克大学留学。这是许多国内高校企而未得的待遇。

10年以后的2001年7月18日,由20所美国知名社区大学的45位校长、教授组成的国际社区大学代表团在团长马克·文的率领下来到西安翻译学院参观访问。丁祖诒代表全院1300名教工和22000名学子向来宾们致欢迎辞:“西安翻译学院要创未来的东方‘哈佛’,西安翻译学院必将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在参观过程中,参观团成员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一位Lisa Barner的女士异常激动地感叹:“西安翻译学院的美丽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雄伟的世纪楼,青青的翠华山,潺潺的太乙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学院自己培养的老师也很优秀,知识丰富,谈吐不凡,有这么好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一定很棒!”这位女士最后还幽默地补充了一句:“如果我还年轻,我一定要来这里求学!”

2001年10月,来自11个国家的240多位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艺术家们与西安翻译学院的25000多名学子共同举行了“拥抱太阳,为西译喝彩”的专场联欢。丁祖诒与艺术家和全体学员一起祝愿:让我们用虔诚的心灵,拥抱太阳,为西译喝彩!让我们西译25000双稚嫩的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去拥抱世界,去拥抱明天!

 

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

 

西安翻译学院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中国民办教育史上的第一,2001年12月7日这一天,西安翻译学院又迎来了一个辉煌的第一。

这天,翠华山下太乙河的湍湍急流与世纪楼内万名学子的朗朗读书声正交相吟唱着,一队贵宾专车驶进了西安翻译学院宁静的校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和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副书记袁纯清、陕西省省长程安东的陪同下来到了西安翻译学院,进行考察访问。

来不及小憩,李岚清副总理一行就直接走进正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多媒体教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岚清副总理会用英语问候大家:“Good afternoon!(下午好)”。一句普通而又常见的英语问候语,一下拉近了副总理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英语交流中李岚清副总理又问同学们学习英语什么最重要?有位女生回答口语最重要,李岚清副总理说:“我个人认为听力更重要。”他还坦诚地告诉大家自己大学时学习英语的五点体会:confidence(自信)、interesting(兴趣)、practice(练习)、brave(勇气)和persistance(持之以恒)。

陈至立部长走上讲台高兴地说:“西安翻译学院闻名已久,这次陪李岚清副总理来,看到同学们精神风貌都很好,热情洋溢,朝气蓬勃,我们向大家表示热烈祝贺!”

小小的教室里充满了温馨、欢快的气氛。

这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同学恋恋不舍地问李岚清副总理:“您是第一次来我们学校,以后您还会再来吗?”李岚清副总理笑笑说:“Maybe(也许会的)。”丁祖诒院长随即用英语说道:“We hope(我们希望如此)。”

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准确流利的英语口语给李岚清副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西安翻译学院成功的外语教学效果和教育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要丁祖诒院长详细介绍了西安翻译学院的教学方式及特点。

原定15分钟的视察无形中延长到一个多小时。李岚清副总理对西安翻译学院的殷殷期盼和谆谆教导像阵阵暖流沁入了所有师生的心田。共同建设好这所中国最大的民办高校的决心在每个人的心中升腾着。

在两天后召开的全国第三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又先后八次提及西安翻译学院,称赞西安翻译学院的学生“有灵气”。

12月7日这一天,西译的莘莘学子代表上百万民办院校的学生向中国的副总理展示了他们的风采,取得了中国副总理的赞许和信任。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

这是中国民办教育史上令人难忘的一页。

 

一片如潮的赞叹

 

丁祖诒的教学实践和办学理念引来了各个方面一片如潮的赞叹。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为丁祖诒题词:祖国需要新一代的教育家。

丁祖诒无愧新一代教育家的赞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为丁祖诒题词:为国育才,无私奉献。

李德生将军亲切地叫他“祖诒”并书藏名条幅一首“祖传诒训,尊师重道”。

丁祖诒真真切切是在无私地奉献着,他白手起家创业的5亿资产没有一分属于他个人私有,那全是集体的、国家的。

台湾作家琼瑶在给西译的留言中写到:生命中永远有数不尽的挑战,面对挑战,不论是败是胜,总是在人生的旅程上迈了一大步!

《白鹿原》的著名作家陈忠实说:他(丁祖诒)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成就遐迩闻名,一个教育家的形象跃然于渴求变革、渴求发展、渴求富强的(中国)西部土壤之上。我为他的艰苦历程而感慨,为他锲而不舍终成大业的精神而感佩。

与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同乡,被称为“商州第二才子”的作家方英文说:近两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民族英雄,悲愤于国家之衰微常常通过教育来智慧我民族,强盛我中华。流脉浩浩,至今不绝,丁祖诒先生,便是奋斗在我们面前的,这类人物的一个杰出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著名评论家何西来说:当今中国,丁祖诒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民办教育家。他的远见卓识表现在,他不仅是自八十年代以来克服千难万阻蓬勃发展起来的民办高等教育的成功的实践家和开道者,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思想者。

西北大学教授费秉勋谈他(丁祖诒)的办学和关于民办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事业全身心参与和深邃思考的忧患焦灼和高声呐喊。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把教育视为神圣大业的拳拳爱国之心。一个真正称得起教育家的人如蔡元培如陶行知,不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以身相许,而且发挥其生命智慧和执着精神在教育领域从国情和现实状况出发做出自己的独特创造。以此律之,我们称丁祖诒为当代民办高等教育家是恰如其分的。

陕西省省长程安东早在1997年专程考察西安翻译学院时就盛赞西译是“社会办学的楷模”。

2001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视察西译时深情地指出:西译的外在形象是好的,北京的一些专家、学者、甚至部分党政领导都认为西安翻译学院办得好!

2001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袁纯清视察西译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西译久副盛名”,并首次提出“西译精神”的理念。

陕西省高教协会鉴于他的卓越贡献授予他“民办教育家”称号

短短的三、五年间,中国数百家新闻媒体(包括最现代化的网络媒体)就发表了无数篇关于丁祖诒和西安翻译学院的消息报道和研究论文。

香港《亚太经济》杂志称西安翻译学院是“黄土地上孕育的新星”,高度赞扬丁祖诒是“20世纪中国的新武训”。

香港《工商界报》撰文介绍大陆民办高校发展状况时,将丁祖诒创办的西安翻译学院列为大陆三大民办高校之首。

《侨声时报》称丁祖诒是“创建中国‘哈佛’的人”。

《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先后以6个头版头条报道西译。

《人民日报》辟出头版大篇幅盛赞西译。

中国国情网、国家文化网、国家中西部网在推介了丁祖诒和他的西安翻译学院之后,互联网上掀起了探讨创办未来东方“哈佛”和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之路的阵阵热潮。人们纷纷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丁祖诒和他所献身的“第二希望工程”的赞叹之情。

丁祖诒的民办高教事业,无疑已成为为中国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事业,是祖国的千秋伟业。所有到过西安翻译学院的人们无不为他们的事业而惊叹,所有读过他们故事的人们无不为之激动。

桃李不负园丁苦,如潮赞叹满乾坤。

一曲心歌动中华

春来了,秋去了。

拥有25000名住校生的西安翻译学院,15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和成功地输送了15000多名有用人才,他们被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三资企业争相聘用,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地工作着。1993年“内参”透露,国家权威部门曾在南方三资企业中对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作了专项调查,排名第一的竟是民办西安翻译学院。

50多年前从江苏洪泽湖畔走出的少年已经到了“耳顺”之年。但是,丁祖诒没有因“耳顺”而磨去拼搏奋斗的意志。他15年如一日,以自己默默的实践与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心歌,为民族教育事业倾注了一腔热血。由于丁祖诒和他的“西译”现象,有识之士甚至预言,民办高等教育的硅谷正在向西安转移。

“如果说,救助因穷孩子上学是福及子孙千秋的‘希望工程’,那么,帮助每年近百万的高考落榜生继续深造,为他们架设通往知识彼岸的金桥,便称得上是‘第二希望工程’,它同样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丁祖诒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是十余载光阴的执着奋斗和无私奉献。

关山千万重,任重而道远。丁祖诒从如潮的赞叹和显赫的业绩中看见的是未来更加艰苦和崎岖的攀登之路。丁祖诒正在三秦大地上挥洒他的生命和才情,与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一起,在中国民办教育史上,抒写着一卷卷灿烂的诗篇。

面对丁祖诒为中国民办教育的贡献,有许多外国友人和中国学者纷纷倡议,要为丁祖诒铸一尊铜像,塑在世界的某一个教育中心,或放置在中国文化、教育、政治高度集中的城市——北京。而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最早倡导和支持丁祖诒从事中国民办教育的刘斌教授却说:不管你塑不塑铜像或石像,丁祖诒为中国民办教育所做出的有形和无形的巨大贡献,已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在许多人心中矗起了一座无私奉献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丰碑!

一曲心歌动中华,

我们向您致敬——丁祖诒!

 

  • 上一篇文章: 留学先驱容闳

  • 下一篇文章: 朱永新: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7]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4]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2]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4]

  • 任正非谈管理:正职5能力,…[2]

  •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6]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9]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