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政治改革 >> 正文  
  中国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         
中国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
[ 作者:杨宜勇    转贴自:中青在线    点击数:1533    更新时间:2004-04-25    文章录入:水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自发启动时期,从1978年~1991年;二是自觉推进时期,从1992年~2000年;三是全面加速时期,从2001年开始。中国进入加速转型期是由发展的阶段和发展的规律决定的,主观上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视而不见往往会导致没有预见性而仓促应战;也不能寝食不安,因为寝食不安往往会造成缺乏理性思考,不能沉着应战。

  21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在工业现代化没有全部完成的时候,中国开始了向知识现代化迈进的过程,由此,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剧,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跨越式演进。

  加速转型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可能引起的经济波动。

  首先,从增加值构成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来看,2000年第二产业(49%),第三产业(34%)和第一产业(17%)。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8年来一直停滞不前,这说明要么已经临近发展极限,要么正在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积蓄能量;而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此消彼长的简单替代现象十分突出。尽管未来现代工业还可能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但是第三产业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正在改变服务业的传统面貌。从经济结构的转型趋势来看,中国经济将由生产主导型转向流通主导型,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逐渐赶上并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份额,结构调整的加剧将带来劳动力等各种要素的大流转。

  其次,由于经济体制的初步转换,经济运行的机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下,资源约束型经济正朝着需求约束型经济转变,我们对治理需求不足的经验缺乏。

  第三,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下,经济也正在从货币资本主导型转向人力资本主导型。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主要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另一个是人力资本的约束机制。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对企业和高级人力资源都有好处,解决不好就会两败俱伤。

  第四,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在加速转型期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由此,中国的改革将越过临界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完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典型手段将不再复归,向计划经济的核心部分攻坚困难很大。

  (2)社会结构将不断变革,人们需有心理适应过程。

  首先,中国目前不仅功能性收入差别拉大,而且结构性收入差别也在拉大。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已经超过美国,结果是社会不断分化。深度市场化将导致未来分化继续加速,抵御分化加速的力量正在形成之中。比如工会职能的到位问题,农民利益的代表问题等等。社会分化导致社会价值观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其中社会分化的负面效应要通过社会对话和建立社会伙伴关系来解决。

  其次,核心家庭和丁克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细胞的主流。21世纪,中国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将会出现“四二一”结构的家庭模式,从而把家庭的连续发展降到最低限度。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得家庭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趋势。不同收入、不同爱好和品位的家庭消费都有很大差别。家庭小型化使得社会越来越松散,刚性越来越差,柔性越来越强,虽然其主动适应性在增强,但是由此导致的社会不确定性在增加。

  加速转型期的对策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个全面加速转型的过程。未来17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1)创造开放、公平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把发展片面地理解为GDP的增长,这是造成现在经济和社会不协调发展的根源。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加速转轨时期,应该提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最硬的道理”。

  众所周知,局部的开放只能实现有限领域的公平;最大限度的开放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开放式的发展环境是实现公平的首要条件。因此,政府在管理经济和社会时,一方面应该最大限度地开放经济领域,使得各类企业可以充分竞争,获得公平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该最大限度地开放社会领域,使得各类非营利组织充分发展,积极承担部分社会功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繁荣,而且有利于消除社会怨气。尽管经济的公平不等同于社会的公平,但是经济的公平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公平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旗帜下,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加速转型期,我们应该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向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满足全体人民特别是贫困人群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进而使他们不断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享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真正做到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3)大力培育第三部门。

  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格局,使得政府单独管理的局面很难解决日益增加的经济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必须与企业、社会其他组织共同治理、共同管理。在加速转型期,推行政府职能转变会使许多职能从政府转移到社会,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让渡的职能,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无人管理。第三部门发展不足是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最大缺陷。笔者认为:应该像20世纪90年代我们大力培育市场体系一样大力培育第三部门。

  ■所谓加速转型期,不是简单指经济社会某个领域的变化过程,也不是简单指经济社会某项制度的变化过程,而重点是指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呈现加速度的整体性跃迁过程。在加速转型期,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等,一旦超越临界水平,旧体制及其利益不再复归。这种加速转型是中国25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效应,不是用激烈震动的方式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和确立新的社会经济秩序来实现的。

  ■所谓第三部门就是那些非政府且非营利的机构的总称。由于这些机构既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也不属于私营部门(市场),因而被称为第三部门。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力推公众外交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官员问责风暴”彰显了什么遮蔽了什么?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