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许多城市把树木和公园作为不动产评估。 平心而论,美国的绿化水平在世界上是靠前的。但有时美国人也会嚷嚷,说自己的绿化问题多多,其实这是它的政治机制使然,是它的环保预警系统在发挥功效,也是其国民具有良好环保意识的表现。 《给予之树》教育孩子 美国国民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笔者的孩子是两岁时到的美国。还在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她就常回家讲读一本书《给予之树》(The Giving Tree)。这是美国小学生都非常熟悉的经典儿童读物。《给予之树》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与一棵树做了朋友。为了男孩在他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愉快地生活,这棵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男孩:在男孩小的时候,她陪他玩儿,把自己结的苹果送给男孩,让男孩卖掉换零用钱花;男孩长大后,这棵树又把自己的树枝送给他,让他盖房子;然后,把她整个的树干送给他去造一条船。在故事的结尾,他们又团聚了,男孩疲惫不堪,一事无成。这棵树呢,树枝没有了,树干没有了,只剩下个树桩,树又把自己惟一的东西———树桩给了男孩,让他有个可以坐的地方。 这本书通常被认为是讲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忘恩的寓言故事。但政府和环保工作者却从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环保意识切入点,把这本经典儿童读物当作人类对待自然的警戒故事来宣讲:树木慷慨地为我们提供食物、阴凉、遮蔽场所和交通工具。它们总是一个劲儿地给予,而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个劲儿地索取、索取,很少考虑到后果。索取终于变为滥用,再也没有树木让我们去索取了,最终,使自己受害。 小孩子容易接受这种形式传达的环保公益观念。也许是这样的缘故,小孩大都很爱惜环境:小到糖纸果皮,一时没地方扔,就捏在手里,或放进自己衣兜里,或大人替他们握着,或暂时扔进自己车里,决不在公共场合乱扔一地。 环保细算经济账 不过,美国是个典型的商业社会,环保光讲公益观念不行,还要算经济账,而且算得越细越好。 请听前农业部长念的环保经:生态和经济不能分开。凉爽的空气意味着家用电费将大大减少;更清洁的水源不光大大减少水净化上的开支,而且意味着我们将会有更卫生和更丰富的鱼类储备;树木可以通过减缓暴雨雨水流速而防止洪灾,这意味着可节省用于建设防洪设施和灾后恢复所需的大量资金,而这一分一厘都得从纳税人兜里出;绿色社区对有竞争力的公司和有才能的雇员自然魅力十足;许多城市把树木和公园作为不动产评估,这样,就增加了有房产家庭的财富,产生更多的财产税收入,反过来会使公立学校办得更好;社区环境好,有益人们身体健康,家庭或公司所付的健康保险费就降低了。 林木覆盖面积损失和裸露地面增加则意味着“钱”的损失。如华盛顿地区的巴尔的摩,由于此类问题,治理暴雨雨水费用大幅增加。在一场暴雨的高峰期,雨水流量增加了约5.4亿立方英尺,不得不用修建水库等办法来解决,耗资10.8亿美元。空气治理的费用也有所增长。损失的林木遮盖面积本来每年可从空气中去除大约930万磅的污染物,而现在为此得多付出2400万美元进行人工治理。这些以前由树木、植被和天然土壤来解决的问题,现在纳税人只有自己掏腰包来解决。 在这个人口约200万的都市多种些树,增加市内树林覆盖面积,改善空气、水和土壤的质量,每年仅在治理暴雨雨水方面,就可以节省20亿美元以上的开支。省的也还是“你我”的钱。 讲代价、讲收益,都是“我”字当头,落实到纳税人个人头上,其激励作用不言而喻。 社区将环保社会效益有形化 环保意识的社会效益不太有形,但把它与社区环境扯在一起,就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了。社区的景观影响着社区内人们的心灵和邻里交往。废弃的空地和封闭的建筑物容易引发社会犯罪行为。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破窗户”犯罪理论:一扇破碎的窗户可以形成一种风气,一个社区里的破碎窗户增多,是这个社区走下坡路的征兆。同理,一棵树可以传递一个社区积极向上的信息,增加人们的希望感和新鲜感。给人们感觉好的社区,买来的房子增值多,卖起来也好卖。我在买了房产之后,才开始切实理解都市森林对居民和社区意味着什么。它非常直观实在地改善了你的生存条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样,你能不绿化你的社区、爱护你的社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