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运行环境: Win9x/NT/2000/XP/ |
|
文件大小: 9601 K |
软件等级: ★★★ |
软件类别:
国产软件 |
添加时间: 2024-04-05 16:01:34 |
软件语言:
简体中文 |
开 发 商:
李维武编 Email 主页 |
授权方式:
共享版 |
相关链接: 程序演示 软件注册 |
软件添加: admin |
下载次数: 本日:1 本周:1
本月:1 总计:27 |
解压密码:
|
我的看法,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主要应当归结到思想史的研究。但一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产生过一部像样点的综合性的著作。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分工研究的工作做得不够;但最主要的还是方法与态度的问题。 五四运动以来,时贤特强调治学的方法,即所谓科学方法这是一个好现象。历史上,凡是文化的开山人物,总多少在方法上有所贡献。不过,凭空的谈方法,结果会流为几句空洞口号。方法是研究者向研究对象所提出的要求,及研究对象向研究者所呈现的答复,综合在一起的一种处理过程。所以真正的方法,是与被研究的对象不可分的。今人所谈的科学方法,应用到文史方面,实际还未跳出清人考据的范围一步,其不足以治思想史,集中已有专文讨论。 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有如一个文学家的文章,必定有由主题所展开的结构。读者能把握到他的结构,才算把握到他的思想。西方哲学家的思想结构,常即表现为他们的著作的结构。他们的著作的展开,即是他们思想的展开,这便使读者易于把握。但中国的思想家,很少是意识的以有组织的文章结构来表达他们思想的结构,而常是把他们的中心论点,分散在许多文字单元中去;同时,在同一篇文字中,又常关涉到许多观念、许多问题。即使在一篇文章或一段语录中,是专谈某一观念、某一问题;但也常只谈到某一观念、某一问题对某一特定的人或事所须要说明的某一侧面,而很少下一种抽象的可以概括全般的定义或界说。 |
* 为了达到最快的下载速度,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
* 如果您发现该软件不能下载,请通知管理员,谢谢!
* 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引用页面,请注明来自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