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  
  黄克诚为何能授大将?除资历外,还有一个本事,人称是“一绝”       
黄克诚为何能授大将?除资历外,还有一个本事,人称是“一绝”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440    更新时间:2022-01-06    文章录入:admin ]

 

 

若说国家对开国元勋的表彰,莫过于1955年的授衔仪式,这次一次授衔的人都是在各个时期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拿出来阐述,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被授予军衔的这些将军中,有一个显得比较特殊,因为他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行军打仗靠的都是轻炮的近距离精准打击,很难想象一个高度近视的人是如何上阵杀敌的。

这个人就是黄克诚,高度近视在战场上确实是一个劣势,但就是在有如此劣势的情况下,黄克诚依然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为了我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家。黄克诚能授大将军衔,除资历外,还有一个本事,人称是“一绝”!

 

屡次降职、初心不改

 

黄克诚原名叫黄时瑄,1902年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庭清贫,但他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还是读了几年的私塾,后来又进入县里的小学学习,20岁的时候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在这里,黄克诚开始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做社会动荡的时候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希望为改变旧中国的面貌而尽一份力。

虽然在师范学校就读,但是毕业之后黄克诚并没有当老师,而是积极的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在历次反围剿的斗争中,他率领的部队总能较好的完成任务,他参与了团村、广昌等战役;在红军长征的途中也成功的完成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参与了四渡赤水和遵义战役等。

不过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克诚也因为敢于直言而多次受到降职处分,不过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继续投身革命的信心。

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党内也进行了一些列的反思和自我革新,黄克诚也得到组织的重新重用。由于我党在早期有很多思想一直处在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阶段,导致很多正确的思想没能及时地被确立,从而致使一些坚持正确意见的党员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黄克诚就是一位政治前途比较波折的人,他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和军政治部主任等职,那个时候他由于坚持一些个人的主见而被屡次排挤和降职,但他的政见后来都是被历史证明了都是正确的。

比如1927年,鉴于大革命失败的结局,他主张反对“暴动”;还有1930年,他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形势和我军的优劣势之后,反对攻打中心城市的主张。

 

撒豆成兵、人称一绝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已经成长为了我军的一名优秀指挥家,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通过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扩大抗日武装、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生产自救等方式,不断的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的扩大自己的队伍,最终多次成功的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扫荡。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黄克诚依旧发挥优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黄克诚在军中历任了很多职位,尤其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他在领导新四军第三师的时候,还曾经把师长和政委一肩挑。重任在肩的黄克诚兢兢业业,使得新四军三师在华中局的评价非常高。

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时候,也有人把他的军功和其他人的相对比,他的资历老是公认的,是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路走来的老革命。但在指挥战争上,有人认为黄克诚的军衔和排名都过高了。

其实不然,从罗荣桓对黄克诚的评价中就能看到其中的奥秘,罗荣桓是这样说的:“除了资历老,黄克诚撒豆成兵本事,少有人能及,也算是一绝。”

黄克诚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并非浪得虚名。1940年,黄克诚奉命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黄克诚把原本的2万余人的部队发展到了7万余人。

也许有人会质疑黄克诚部队人数的激增是建立在不参与战争的基础上的,因为战争肯定会带来人数的减员。一个抗日根据地怎么可能不参与抗日战争呢?黄克诚在此期间大大小小参与的战争多达5000余次,歼敌6万余人,伤亡的士兵也多达1万余人。

 

思想坚定、才能过人

 

黄克诚很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这才是成就他撒豆成兵本领的关键因素。就以他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历程来说,一方面他通过建立民主政权和减租减息等政策,充分地展现了我党和国军的优秀传统,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

另一方面,他积极的打击土匪、开展抗日斗争,在战争中树立了我军的形象和军威。除此之外,他还懂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广泛地发动当地的群众,把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中坚力量也拉进了革命的队伍中。

黄克诚的第三个过人之处就是管理能力,他特别会算经济账。1941年,由刘少奇在盐城主持召开一个规模较大的会议,黄克诚的人最多,花费却最少,因此他还得到了刘少奇的肯定。

周总理也曾经评价过他“他这个人呢,会过日子,把一万块钱能当十万块钱花。”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对他管理能力的肯定评价,这成功管理经验的背后,是黄克诚尽心尽力地盘算和筹谋。

1955年授衔的大将中,黄克诚位列第三,有人说他没有粟裕将军那样的战功,也没有徐海东将军那样创造过军事奇迹,甚至有人认为陈赓将军排名在他的后面而感到不公。陈赓将军在战功上或许比黄克诚略胜一筹,但在军事思想上,黄克诚绝对比陈赓优秀。

 

 

小结:

 

1955年授衔的那一批人,无论是哪个军衔,还是位列第几,每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后人处于爱将惜才的角度,评论一些他们之间的军功大小,其实在他们本人都不在乎这些。

因为在他们看来,能替牺牲的战友活到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军功和荣誉都抵不过一个国泰民安的新中国,所以在授衔时还发生过让衔的事情。

不过他们之间的任何一个人都能担得起自己的荣誉,黄克诚能授大将第三位,除资历外,还有一个撒豆成兵的本事,人称是“一绝”。他们每个人的奋斗史都充满了传奇,也写满了艰辛与不易,黄克诚因为高度近视,好几次在战场上与死神擦肩而过,不过这些都没有动摇他革命的信心和勇气。

即便是屡次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这就是大将的胸怀和信仰。

  • 上一篇文章: 黄克诚:骨头最硬心肠最软的开国大将

  • 下一篇文章: 萧克回忆录中的彭德怀和林彪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1]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