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专题]两弹一星 >> 正文  
  吴自良: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吴自良: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 作者:陈鑫 季芸菲    转贴自:西南交通大学    点击数:935    更新时间:2021-03-20    文章录入:admin ]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新年贺词掷地有声,言犹在耳,催人奋发。因为心怀梦想、奋力追梦,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梦的征程中奋力奔跑,拥抱梦想,书写了一幕又一幕不平凡的追梦篇章。

始于梦想,成于实干。“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学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发明一等奖……抛开诸多称号和荣誉后,吴自良就是这样一位在科研领域脚踏实地、不畏重重困阻的追梦人。

 

▼▼奋发勉励,以知识报国家

 

吴自良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严格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也使他对当时的社会底层有了深刻的了解,对祖国的繁荣昌盛怀有强烈的愿望。抱着读书救国的志愿,他刻苦学习,带着优异的成绩走出了家乡。1939年,他毕业于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之后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昆明中央机器厂设计师、工程师。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他赴美留学入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毕业后,在该校金属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后应聘至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任研究工程师。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美国,吴自良激动万分。意识到自己所研究的物理冶金专业在国内有着极大的需求,他毅然舍弃了在美国拥有汽车洋房的优越生活和有前途无量的工作,立即着手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他突破层层险阻,辗转日本、香港,于1951年初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从北方交通大学的冶金系教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工学实验馆研究员,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研究会主任,最后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一直刻苦钻研,尽心竭力于科研工作。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和努力,他倾心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重要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上,在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工艺、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等广泛领域喜开金花、终结硕果。

上世纪50年代,为了结合我国资源状况,吴自良从生产成本、机械性能、化学热处理性能等角度进行了充分考虑和系统钻研,最终研制出了含锰1.10-1.50%、钼0.12-0.18%的锰钼钢作为40 X钢的替代品,其生产成本比40 X钢低,更具有比40 X钢更优越的低温冲击性、回火脆化敏感程度等性能,疲劳性能、氟化性能也同40 X钢相近。该项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做得严密、细致而又周全。研究结果不仅在1954年全国金属研究工作报告会上发表后广受好评,而且获得了1956年我国首次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吴自良研制40 X钢代用品的成功对建立我国自己的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和示范作用,被誉为建立我国合金钢系统方面工作的典范。

 

▼▼研精究微,自助者天助之

 

众所周知,“天助自助者”是吴自良长期以来的座右铭。吴康琪(吴自良大儿子)在多年后的回忆中谈到,吴自良经常对两兄弟谆谆教诲,反复强调要做“自助者”,“你自己不努力,天都帮不了你。”“自助者”有天助,越努力才会越幸运。他认为只有自信地生活,并积极地行动,上天才会给他“格外”的关照;如果受到挫折便放弃自己,上天也会放弃他。所以,他秉承着“自助者天助之”的信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直攻坚克难,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上世纪60年代,在接到党和国家给予整个上海冶金研究所的重任——研制提炼浓缩铀的“心脏”后,吴自良便出任研究室主任,项目代号定为了“真空阀门”。尽管条件艰难,吴自良和同事们都铆足了劲:“‘真空阀门’再难我们也要闯进‘门’去。”连续4年,吴自良每天扎进实验室工作12小时以上,不曾有过节假日。期间,为加快原子弹研制进程,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地到冶金所听取了“真空阀门”研究的工作报告,中科院和二机部负责人也多次前往一线督促:“原子弹工厂的机器张大嘴在等着你们哪!”

就是在这刻不容缓的重要关头之下,国家和民族的使命重压之下,吴自良带领着团队不停试错,接连攻克研究关键点,终于在1963年末,提炼浓缩铀的“心脏”——“甲种分离膜”研制成功。其不仅只需中等规模的工厂便可批量生产,造价更是仅为估算的1%。张劲夫和钱三强等得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么快解决了原子弹关键性的难题,震惊、开心!196410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一朵震惊世界的蘑菇云在我国西北升起。正是吴自良领导并完成的这一项研制任务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吴自良也因此在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老骥伏枥,倾终生求真理

 

望百人生,吴自良与材料打了一辈子交道,材料事业是他毕生的追求,直至人生的最后时刻他都不曾停下工作的脚步。吴自良曾说:“我是属蛇的,离属马只差二十几天。我更愿自己属马,一匹老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以,逐渐步入高龄的吴自良,也依旧每天马不停蹄地想着要为科研事业再多做些什么,要为祖国再多奉献些什么,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和国家。

上世纪70年代,吴自良已年近六旬,“文革”后他重返科研岗位,继续专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材料的品质因素和材料工艺方面的研究。针对半导体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低和可靠性差的状况,他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在其组织推动、倾力指导下,单项工艺和硅材料品质因素的研究便得以迅速开展,“S1 O2胶体抛光工艺”、“9微米红外吸收法测定硅单晶中氧含量的标空曲线”、“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单晶的氧本征吸杂研究”等一系列成果在行业逐渐推出,还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的科技进步奖。

1988年后,吴自良转向研究高温超导体YBa2 Cu307-x中的氧扩散机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数年,已过古稀之年的他,仍带着几位博士研究生一同攻关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中氧的扩散和作用的研究,每天阅读海量外文文献,指导实验。他说:“党和人民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要发扬当年研制“两弹一星”的精神,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最终,吴自良带着博士生在粉末烧结块样品中,用内耗法测得精确的氧扩散率和扩散激活能,广为各家引用;在磁控溅射C-取向外延薄膜中,发现膜中的高增氧速度,依赖垂直于C-轴的小角度晶界刃位错管道所提供的快速氧输运,发表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倍加关注和好评。

不管高龄几何,无论酷暑严寒,吴自良一直在科研这条漫长道路上努力奔跑、奋起追梦,不曾犹豫过、畏惧过。即便最后躺在病床上的日子,他也时时牵挂着研究进度,不曾放下对科研的执著。他志在千里追梦赤心报国,拼于万转攻坚献身科研,以榜样的力量屹立吾辈心中。

无论是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还是在不断发展的新中国时期,时代在改变,生活在改变,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的向往却不曾改变。承载千年历史的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始终屹立不倒,究其根本,是在于一代又一代如吴自良一般的追梦人的自强不息。他们勇于投入奋进的时代潮流,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始终不忘自己肩上所承载着的国家责任与担当。这是中国科学家的坚持,也是深埋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骄傲。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新时代的我们也要秉持着自己信念与追求,不畏艰难崇尚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投身奋进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

  • 上一篇文章: 罗阳: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

  • 下一篇文章: 彭士禄:中国核动力的“彭拍板”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匠人营国——中国工匠的价…[65]

  • 改革不能像小脚女人 小平:…[63]

  • 曾国藩:《治心经》[77]

  • 黄石公三略[83]

  • 科学有国界吗?“人民科学…[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

  • 致敬他们共同的恩师侯外庐…[11]

  • 方光华:中国思想史研究方…[10]

  • 侯外庐西大治校[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