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模范英雄 >> 正文  
  缅怀先辈继承遗愿       
缅怀先辈继承遗愿
[ 作者:华强    转贴自:中国公路网    点击数:302    更新时间:2020-10-30    文章录入:admin ]

 

    1954年12月25日,举世闻名的青藏、康藏公路通车了。我们的父辈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克服了人们无法想象的困难,修建了青藏、康藏公路。在1984年青藏、康藏公路通车30周年之际,我经父亲华起的牵线,陆续走访了部分修建青藏、康藏公路的先辈,制作了他们亲笔签名的纪念封,并请他们题词,留下珍贵的墨宝。今年是青藏、康藏公路通车60周年,他们却都已故去。为了缅怀他们,特将当年走访的情况首次告知大家,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报效祖国。
  慕生忠,“青藏公路之父”。1950年任青藏公路运输指挥部总指挥,青藏公路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青藏公路运输指挥部总指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任甘肃省交通厅副厅长;1979年4月任第4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中共甘肃省顾委常委。1984年1月28日,一大早在慕伯伯的大儿子(在西安铁路局当火车司机)家(西安铁路新村的一间平房中)我走访了这位传奇人物。
  他首先讲了怎么萌生修路的想法:“在解放初期,解放军进藏后,为了不给当地增加负担,党中央决定由内地向西藏运粮,解决部队吃粮问题,同时救济藏族人民群众。为此,西北局成立了西藏运输总队,我担任政委,任启明任付政委。”
  “说是运输总队,其实是个骆驼运输队,由于高原上恶劣的气候环境,这批进藏骆驼大队损失惨重,2.8万头骆驼几乎全军覆没。靠原始的运输方式,去完成现代长途运输任务,决非长久之计。于是,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修筑一条现代公路。”
  “1953年11月,我派搭档任启明带人,赶着着胶轮马车,翻越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向藏北重镇黑河(那曲)探路获得成功,这说明在世界屋脊上是可以修筑公路的。1954年1月底,我到北京开会,适逢老首长彭德怀刚从朝鲜战场归来。我趁机把修筑青藏公路的设想向他作了汇报,得到了彭老总的热烈响应。他高瞻远瞩,从战略高度上肯定了修建青藏公路的必要性,要我写个修路报告,再由他转交给周总理。两天以后,彭老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总理已把你的报告批准了,下面的戏就该你唱了。”
  接着他老人家又讲了修路的艰难历程。“1954年5月11日起,我和老任带领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组成的筑路大军来到格尔木河畔的这片荒原上,开始了艰难的筑路进程。我们把他们分为6队,每人配备一把铁锹、一把十字镐,从格尔木向世界屋脊进发了。我当时要求,具体实施必须以军事指挥和军事行动为保证。把全线分为几个大段,大段又划成小段,各队按指定地段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那时修路,不分军民,不分职务,都得干活。十八磅铁锤,每人一次抡80下,我也不例外。修桥时,干部和民工一起跳进水里打桥桩。见面握手,谁的手上没有老茧和血泡就不是好干部。到了7月底,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仅用了79天,就修通了300公里公路。在可可西里山上,我发出了电报:彭总并转中央,我们的汽车已经开上了可可西里,我们正在乘胜前进。接着,我又赶往北京,申请经费。彭老总听了汇报,表彰了我们。接着又说:这次不用给总理打报告了,都从军费里给你解决。10月间,我们开上了唐古拉山。在唐古拉山上整整鏖战了40天,这段路终于被打通了。我当即给中央发了一份电报:我们已经战胜了唐古拉!我们在海拔5700公尺以上修筑公路30公里,这可能是现在世界上最高的一段公路……12月中,我们终于抵达青藏公路终点拉萨。格尔木至拉萨1200公里,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全线打通,这在中国筑路史上是个创举,在世界公路史上也是罕见的。”
  之后,他老人家又满怀深情地讲起彭老总:“1955年我去北京开会,抽空去看望彭老总。他有些不相信地说:你真把路修通了?我笑着说:我是坐车到拉萨的,又是跟车队从拉萨回到兰州的。他高兴地说:好,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子劲,一股子拼命精神。吃午饭时,他向我连斟三杯,风趣地说:今天给筑路英雄敬三杯庆功酒。”
  最后他欣然题道:“不平凡的事业是平凡的人作出来的――慕生忠 八四年一月廿八日”。


  邓郁清,1951年曾随进藏大军一同进藏,带领着工程技术人员沿路考察。1954年受西北交通部派遣任青藏公路运输指挥部唯一工程师。后任青藏公路管理局处长。70年代任西安市政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我是1984年1月28日下午专访了邓伯伯。他随即翻出一大堆收藏的修建青藏公路的有关照片、信件、文章等物,看着这些记载着历史的珍贵资料,他拿起一件件讲来。
  拿着一张青藏公路第一桥――天涯桥的照片,他回忆道:“1954年6月,我受西北交通部派遣来到青藏路工地,负责修筑的工程技术工作。我首先同工兵班及几名石工负责修建这个天涯桥。当时已经人困马乏,先行在前面修建的工兵们已经弹尽粮绝。老慕给我下令,必须在3天内架起一座桥,让运粮的十辆卡车通过。此桥位于艾吉勒沟口,距格尔木70公里,为格尔木河最窄的一段。河道宽约8米、深30余米,两岸为陡峭的峡谷。建桥材料只有从兰州运来的9根仅9米长的东北松及一些圆木,加上少量钢筋和铅丝。我采取以圆木竖桩立基、松木为梁、铅丝牵拉的办法,三天就把桥架了起来,老慕取名为天涯桥”。
  接着又看着一张慕生忠将军在动员会上讲话的照片,他感慨地说:“老慕虽然不懂修路,但善于集中大家正确的意见,一下子就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同时以身作则。有一次,沱沱河里修的过水路面被洪水冲毁了。老慕第一个跳到河中搬石砌路。河水冰冷刺骨,在水里站一会儿,两腿就麻木了。工人们一再催促他:政委,你快上去吧!我们来干!不管别人怎么说,老慕始终站在河水最深最急的地方,整整在雪水中干了10个小时。路修好了,汽车又继续前进了。他的双脚却肿得穿不进鞋了。大家心痛地说:政委今天可受苦了!”
  讲着讲着邓伯伯又讲起慕伯伯在修筑青藏公路过程中,不断给无名的地方取名的趣事:“青藏公路上风火山、不冻泉、可可西里、开心岭以及长江源头沱沱河等的得名,都是他取得。由于老慕的普通话讲得不标准,译电员将地名译走了样。比如可可西里,老慕取的是‘霍霍西里’,译电员译成了‘可可西里’;沱沱河因为沙多,人下到河里,沙子立刻就把脚面埋住了,像个鞋套,老慕便将此河取名为‘套套河’,而译电员却译成了‘沱沱河’。在青藏线上有个叫邓站的地方,那就是他为了表扬我而命名的。”
  最后他老人家即兴题词:“发扬当年不怕困难,艰苦筑路的光荣传统,为人民修好更多的公路! 邓郁清 1981.1.28”。


  1984年3月28日,父亲高兴的告诉我:“修建青藏公路、康藏公路的李昌源伯伯要来二局出差(家父时任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总工程师),明天下午请他们来家吃饭,到时你回家来采访他。”
  下午6点多,家父陪着李伯伯(李昌源――1942年任西宁青藏公路工程处副总工程师,1952年任康藏公路第二施工局总工程师,1955至1981年任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到家。很简单地吃过饭后,就开始了采访。
  一听说了解修建青藏公路、康藏公路的事,李伯伯就很低调地说:“我没有干多少事,先讲讲修建康藏公路的情况吧。”
  “解放前西藏地区没有公路,边疆与祖国内地交通闭塞,道路艰险。这不仅使西藏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严重迟滞了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也给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带来巨大的困难。为此,党中央、毛主席在决策向西藏进军的同时,决定向西藏修筑公路,并规定了'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方针。西南局、西南军区把修筑康藏公路作为西南地区一项重大建设任务,决定由西南交通部负责勘测设计、施工技术指导、材料工具供应,十八军后方部队全力参加施工,1952年底将公路修到了昌都。康藏公路自昌都到拉萨尚有1150公里。为保证1954年底全线通车,西南军区决定东线(从昌都向西)、西线(从拉萨向东)同时动工,以加快筑路速度。我所在的西南交通部第二工程局(后改称康藏公路第二施工局)所属技工支队7000人、民工3000人和部队共同战斗负责东线施工。”
  “1954年,是实现康藏公路全线通车的最后一年。年初,中央派来了全国人民慰问团,到西藏慰问筑路部队。慰问团带来党中央、政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爱,使部队指战员和技术员工受到极大鼓舞。2月我们局技工支队提前动工,将公路修至列亚,向波密中心地带扎木前进。波密地区地原始森林密布,海拔较低,气候温和,但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冰川群的扎木至通麦、迫龙一线,在夏季暴雨、山洪、冰川、雪崩的作用下,迫龙藏布江两岸泥石流不断倾泻而下,经常酿成灾害。这一年,波密地区雨季来得早,持续时间长。5月份,山洪伴着泥石流突然爆发,冲毁淹没沿迫龙藏布江的路基和桥梁多处,各种筑路物资损失严重。正在迫龙沟口'老虎嘴'施工的部队,随着路基突然陷塌坠入江中,有9名战士被滔滔江水吞噬,另有8人负伤。部分施工地段被迫停工。就在这一段近二十天的施工中,由于洪水、塌方、飞石的袭击,总计牺牲50多人、重伤近40人。因道路中断,部队还一度断粮。意外灾害造成的路毁人亡,使大家情绪受挫。7月,修建司令部在加龙坝召开有各师主管干部、工程师等40人参加的会议。西南军区李达副司令员和中央交通部潘琪副部长到会作指示,做稳定情绪、鼓舞士气的工作。会后,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穰明德和我带领测量设计人员,沿着迫龙藏布江右岸陡坡峭壁,冒雨攀行几十公里,改测线路和设计防护工程。我又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工程艰巨地段,为部队讲解不同地质的施工和防止伤亡的办法,组织参观示范作业。我们施工二局和部队齐心协力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填实了鲁朗的沼泽地带,征服了色霁拉的‘橡皮路',穿越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后,终于把公路推向尼洋河畔的巴河桥,为与西线施工部队和藏族民工筑路大军会师奠定了基础。”
  为使康藏公路尽快建成,在东线向拉萨修建的同时,西线也开始由拉萨向东修建。康藏公路东西对进,加快了修筑速度。1954年11月,东线、西线部队、地方筑路民工及领导人员,在巴河桥胜利会师。历时四年修筑的康藏公路终于全线贯通。
  最后他老人家即兴题词:“多为边疆筑路培养人才 李启源1984年3月29日”。


  除了这三位老人家,我还采访了原西北交通部付部长、西安公路学院院长刘良湛(就是他为修筑青藏公路派了唯一的工程师),原全国劳动模范、康藏公路第二测量总队长、交通部第一设计院总工齐树椿,老红军、原解放军炮15师副师长兼青藏公路工程管理局政委仇太星等人,他们都欣然题词鼓励我们继承修路大军的精神,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华强,男,1984年在原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教书,后调陕西省经贸委(现陕西省工信厅)工作,2008年退休,是一名集邮爱好者。父亲华起(1909-1984),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终身致力于中国公路事业(47年任西宁青新公路工程处付处长,53年任青藏公路工程管理局付局长,55年任陕西省交通厅总工程师,59年任甘肃省交通厅付总工程师,64年任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付总工程师。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西安人大常委会付主任)。华强在1984年青藏、康藏公路通车30周年之际通过父亲的关系,走访了部分修建青藏、康藏公路的先辈,制作了他们亲笔签名的纪念封,并请他们题词,留下珍贵的墨宝。今年,在陕西省庆祝建国65周年邮展上,华强将这些组集参展,不少邮友讲应该把现将珍贵的墨宝通过媒体披露出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以继承先辈的遗愿。

 

  • 上一篇文章: 致英雄孙占元:忘不了那句“跟我上”!您从未远离

  • 下一篇文章: 92岁滇缅公路筑路女工回忆抗战岁月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9]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2]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3]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4]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7]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