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正文  
  钱復见证海峡两岸风云       
钱復见证海峡两岸风云
[ 作者:钱汉东    转贴自:澎湃新闻    点击数:353    更新时间:2020-04-26    文章录入:admin ]

 

今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遵循祖训、以苍生为念“纳土归宋”,实现中华一统1040周年,值得纪念。

钱復宗长自幼受大师胡适、傅斯年等人亲炙勉励,学贯中西。他与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等都有工作关系,马英九是他一手栽培的学生。他是台湾地区风云人物,被誉为“外交才子”,曾任“外交部长”“监察院长”等职,对两岸交流作过很多贡献。他在担任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期间,多次代表他的学生、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出席博鳌论坛等国际会议,对两岸经贸合作,加深民族认同,做了大量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去年冬天,应上海钱镠文化研究会之邀,钱復宗长及夫人田玲玲参加“谈‘钱’论道——家风家训高峰论坛”,我代表钱氏宗亲全程陪同钱復宗长在沪上的活动。钱復宗长为钱武肃王三十六世孙,我乃三十七世孙,他长我一辈。我们相识已久,每次我应邀访台,他总在百忙中会见我,设宴款待,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宗亲情谊。最令我难忘的是20155月,我在台湾师范大学作《从历代古窑址谈中华陶瓷艺术之美》的演讲时,他亲自担任主持嘉宾,向学校师生作推荐,让听众对我有所了解。他在认真听完我两个小时的演讲后,又作了点评,给予我很高的评价,晚上还专门在台北圆山饭店设宴款待我。宴会上高朋满座,畅所欲言,我为自己能有机缘与钱復宗长近距离接触、聆听他的教诲和故事而感到万分幸运。在这里,我想把我的见闻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温总理钱復共话钱氏家训

 

钱復宗长经常往来于海峡两岸,与祖国大陆各界交往颇多。钱復先生说,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的会面印象很深。2009418日,钱復随同台湾的代表团到海南岛参加博鳌论坛。代表团抵达后,温家宝先生就跟团员们会晤。温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朴实厚道的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说:“其实咱们是一家人,钱先生是杭州人,西子湖畔,钱家很有名,出了很多名人,包括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又说,“钱老,你们的《钱氏家训》了不起”。他甚至当着大家的面,背诵起了《钱氏家训》里的一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温家宝说:这与中山先生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同一个道理。中山先生一直不忘记的就是国家的统一,他说了一句非常通俗但非常深刻动人的话,“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有福气,不能统一便有害处”,“我想,我们生命的根都是连在一起的,我们身上流淌的血也是相通的”。钱復先生说,他当时惭愧得不得了,因为作为钱王的子孙,他对《钱氏家训》并没有多少了解。

回到台北,钱先生马上在谷歌上搜索,并全文打印出《钱氏家训》。他说,他先复印了9份,给他的儿子女儿和七个内外孙,以及在美国的大哥(那时,钱先生曾任台湾地区“财政部长”的长兄钱纯还在,正在美国探亲)、二哥。二哥钱煦拿到之后,如获至宝,又印了6份给他的6个外孙女。钱煦知道外孙女们的中文程度不高,所以连夜把《钱氏家训》翻成英文,让他的外孙女可以看懂。所以,现在这些二三十岁小辈,都能朗朗上口读家训。钱復先生说,在谷歌上搜《钱氏家训》的同时,他还看到了海外内很多有关《钱氏家训》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姓钱的人写的,也有不是姓钱的人写的,大致上共同的论点就是,由于这个家训的传承,造就了钱氏人才辈出。可见《钱氏家训》对于钱家的影响了。

为何有如此影响?钱復先生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家训“个人篇”中认为最重要是,读书比任何事情都要来得重要,故钱家出了这么多饱学之士。说到读书,钱復说了个有趣的故事,他说自己出生于北京,两岁多时因为抗战爆发到了上海,一住就是10年,所以对上海有特殊的感情。钱其琛任外交部长时,他也在对岸任“外长”。他说:“2005年,钱其琛先生约我在北京见面,那时他的身体尚好,我们谈了很久。他问我是钱王第几世孙的,我告诉他是三十六世孙。钱其琛是上海嘉定人,我顺便问钱其琛是钱王第几世孙?他说是三十三世孙,我笑道,应尊称你什么呢?他笑道,不要管他了。我还告诉这位学长,你念高三,我念初一,那时候常常罢课,你常到我们教室来说‘小朋友回家去,今天不用上课’。

所以你那时是我们很欢迎的人。钱先生听了哈哈大笑,然后问我回上海的学校去看了没有,我说没有。他告诉我:‘这所学校现在还在,叫五四中学。如果你预备去,我来帮你联络。’三天以后,我去学校,校长把我小时候的准考证,全班同学的名册,统统都拿出来给我看。真的是感动。时隔将近57年,那些同学的名字只有几个我还记得,往事如烟矣。”

其二,家训“家庭篇”中,对于男婚女嫁选择对象有明确的指示。女子嫁先生,不是地位高有钱,而是要多读书、有修养、有道德。男孩娶媳妇,不是要嫁妆厚、家世高,而是要娶一个贤德淑慧的媳妇。这两点就保证了钱氏家族文化代代传承,夫妻举案齐眉,子女孝顺,努力上进。那是因为家训里早就定好了标准,只要我们的族人,能够身体力行就好。钱復说他相信《钱氏家训》是中华家风中最优秀的典范之一。

钱復的父亲钱思亮曾在北大任教,兼任化学系主任,后任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杰出代表。钱復说,“先父就是践行《钱氏家训》的典范,他给我留下来的最大资产,就是四个字:洁身自好。”家庭教育很严格,最重要的是身教,“父亲绝不公款私用,但可以私款公用。公家的钱,绝不自己用!公家的汽车,太太小孩绝对不许坐。他老人家做了31年领导,前一半生活很苦很穷。家里经常明天买米的钱、买菜的钱都没有,妈妈要拿东西去卖、去当,换回钱才能够有饭吃。母亲讲父亲不是有特支费吗?依照政府的规定特支费一半是要用收据报销,另外一半你签个字就可以拿回来了。父亲说不可以,这笔钱是要给更需要帮助的人的。”钱復自己前后做了36年机关首长,他的特支费如果拿一半回家,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要租房子住。他跟父亲一样,所有的特支费都留在会计处,同仁中哪一个有急需赶紧拿去救急。钱復说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台湾来了一个反对党。“反对党专门找大官的麻烦。大概三年前,特支费的问题被挑出来了,几乎所有的大官名字都在上面,我不敢说我是大官,但是小弟的名字没有在上面”。这在台湾引起较大的反响。

 

兄弟三人认祖归宗

 

钱復宗长出身书香门弟,家学源远流长,其祖上就与台湾有点联系,六世祖钱公曾在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年)任台湾府知府,为当地最高行政首长。据《台湾县志》记载钱公曾参加清廷剿海盗蔡牵战役,因军功加道衔赏戴花翎。

曾祖父钱绳祖于咸丰八年(1858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河南各地为官,颇有政声。20127月,河南新野县在城市建设施工中,挖掘出《邑侯钱大老爷实政碑》,碑身被施工机械碰断。碑高164cm,63cm,厚16cm;碑文10行,412字,列举了新野知县钱绳祖“体察民情、大兴教育、捐俸赈灾、修葺城垣、兴修河防、创办育婴堂、办保甲以绥靖治安秩序、重修议事台、钟鼓楼”等政绩。2014年钱復应邀去河南省南阳考察,他说:“我的曾祖父在光绪、宣统年间,任河南省淅川直隶厅同知,先父在新野县出生。”

祖父钱鸿业曾为上海特区地方法院代理院长,在沦陷时因不屈于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被日本特务暗杀。钱鸿业临终对家属说:“我是法官,眼看国家将亡,我死不足惜,你们是学科学的,将来要报效国家。”钱鸿业殉国之事引起轰动,重庆的国民政府下令褒扬。这在孩提时代的钱復心中,烙下了为人臣者当如何为国尽忠的深刻印记。

钱纯、钱煦、钱復兄弟仨在父亲钱思亮的教导下,均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也热爱家族的文化,他们到台湾后,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回到祖籍地杭州钱王祠及临安钱王陵认祖归宗。

2011年立夏,位于西子湖畔的钱王祠格外庄严肃穆,院墙四周披上了金黄色的飘带,印有“钱”字的醒目彩旗迎风招展,台湾三钱认祖归宗来了!这是三兄弟多年的夙愿,他们分别从美国等地会集台湾,随后一同乘飞机飞抵祖籍地杭州,开始了寻根之旅。良辰吉时,钱王祠内“五王殿”前,鼓乐钟声齐鸣,人们静穆肃立,隆重的祭祖仪式开始了:恭颂祭文,敬献鲜花,齐诵《钱氏家训》……

 

蒋公身边工作十年

 

钱復自小聪明过人,有志从政。1952年,他考上台大政治系。1959年,为了考验自己,他只身带着20美元到美国耶鲁大学求学,结果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了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青年时期即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1963年,钱復当选台湾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他与连战、陈履安和沈君山并称“台湾四大公子”。

19655月,钱復从美国回到台湾后不久,蒋介石在官邸召见他,详细询问其求学和工作情况,并亲切地对他说:“以后要常常麻烦你了。”最后阶段对他进行口试的是宋美龄。口试大概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后,蒋介石问宋美龄:“你觉得这个青年人如何?”宋美龄回答得很干脆:“英文还马马虎虎,算是不错了!”从此,钱復出任蒋介石的英文秘书。

钱復正式踏上仕途,加入蒋介石的幕僚群。事实证明,他才子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每逢重要场合,如果由他担任翻译,总给人一种大将之风的感觉,很少有翻译不清楚的时候。

台湾早期,太穷太苦,依赖援助,直到上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而那时的大陆正在遭遇“文革”。19661111日,蒋介石叫钱復过去,告诉他第二天将有一个重要宣布,首先有4个字要知道怎么翻译——那便是“文化复兴”Renaissance;其次,要将每年的1112日定为中华文化复兴节。钱復问他原因,他说,中山先生一直对文化很重视,一个是阳明山的中山楼盖好了;第二个,鉴于大陆现在的遭遇,许多文化宝物都遭到了人为破坏,我们要保护中华文化。

钱復说,在蒋公(介石)的倡导下,台湾学术界更加注重中华文化研究。此前“中央研究院”、台大、师范大学已经有很好的基础,1967年后更加重视。当时台湾人不能到大陆来,很多事情的研究无从下手,但台湾跟美国往来较为密切,所以很多人念完大学选择去美国深造,像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都藏有大量在台湾无法看到的中国典籍。很多年轻学者到那里去接受教育,再回来传授这些知识。

蒋介石在大陆失去政权后,痛定思痛,故到台湾后特别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一些部门将人选推荐给蒋介石,他都亲自找来谈话,看走路样子,言谈举止,尔后确定培养对象。他的宁波口音较重,不苟言笑,他会客气地召唤年轻人,请坐。然后问家里有些什么人?是什么学校毕业的?近来读什么书?如读的书是他感兴趣的,会亲自与其交流,以此作为考察的手段。如谈话者被看上的,他就在名单上画个圆圈;如是不满意者,就用笔轻轻点一下,不动声色。

蒋介石喜欢读书,推荐指导钱復阅读他认为有价值的书,而且大都是他亲自看过的,有批注和圈点,如梁启超所著的《论李鸿章》《戊戌政变记》,沙俄时代内阁总理维持伯爵所记、由王光祈翻译的《李鸿章游俄纪事》等。钱復印象最深的是,蒋公关照仔细阅读由田村维则所著影印本《胜海舟传》。胜海舟是日本幕府末年有名的武士,1860年曾奉派率日本船舰答聘美国培里提督的“黑船”访问日本。当时日本舰艇无远洋航行设备,在海中遇到大风浪,同行者均建议折返日本。只有胜海舟认定此行奉天皇谕令,必须不顾险阻完成使命。最后他们一行狼狈抵达旧金山,忠诚完成使命。书不算长,钱復连读三遍,尔后蒋公问他读书心得。他说公职人员接到命令,必须尽一切努力完成任务,个人荣辱得失不应考虑。蒋介石听了满意地点点头,非常嘉许。

钱復还说,蒋公喜欢山水风光,也懂得中华古老的风水之术,弹丸之地的台湾几乎走遍。看到好山好水时,会禁不住点头示意,脸带喜悦;见到穷山恶水,一声不响,掉头就走。这让钱復颇受启发,他一边观察蒋介石是如何欣赏山水景观的,一边思考山水好恶究竟表现在何处,渐渐地,也悟出中国的风水之道。

钱復透露,蒋介石平时也爱看看电影,印象最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官邸前前后后看了十几次,这个故事寄托了他浓浓的乡情。如果蒋介石挑不出喜欢的电影,就会说“放那个”。他还特别爱看由李丽华和严俊主演的传统古装戏《狸猫换太子》等。

蒋介石平时很少发脾气,是一位慈祥的老先生,但偶尔也有破例的。基辛格于197179日秘密访华。715日,尼克松宣布:他即将出访中国。在宣布这一消息之前的20分钟,台湾驻美国“大使”沈剑虹才得知这一惊人的消息。这一消息公布后,台岛上下顿感震惊,可见美国人是多么的不靠谱。时年85岁高龄的蒋介石听到消息后,不禁破口大骂:“尼克松不是个东西!”

 

建言经国取消戒严

 

去年是蒋经国取消戒严30周年。1987714日,蒋经国发布命令,宣告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自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此举结束了国民党赴台38年来对台岛一直实行戒严的历史。而钱復,正是积极建言台湾取消戒严者。

钱復深受蒋经国赏识,几乎每天一上班就要他到办公室谈话,下班前也要他去办公室汇报工作,还被委以驻美联络重任。他说:197212月经国先生带他去金门考察,在街上看到一家照相馆,就拉他进去拍照,并且坚持俩人合影。过了几天,蒋经国亲自将照片交给钱復,上面题了“君復兄留念”等字。

后来,蒋经国又要钱復多用时间代他管教两位公子孝武、孝勇。钱復说自己太年轻,只比公子大10岁、12岁,恐怕不宜。蒋经国诚恳地说:“他们都很尊重你,有些事情做父亲的不便向子女说,说了伤父子感情。”于是钱復常常老气横秋给公子们率直的建议。

因为这层关系,钱復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劝说蒋“解严”。这件事情改变了台湾历史的进程。钱復曾先后两度向经国先生建议取消戒严,虽然当时蒋经国认为这会动摇“台湾之本”,在口头上没有松动,但内心受到的触动是极大的:钱復是他最亲信的人之一,而且钱復代表的是美国人的意见,他不得不认真考量。最后蒋经国采纳了钱復的建言,从而为台湾民主跨出划时代的一步。

1949519日,“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以确保本省治安秩序为由,而颁布:“自五月二十日零时起,宣告全省戒严”之戒严令。19863月钱復返台后,曾到中山楼和蒋经国谈了一小时。他利用机会报告美国政府将对台湾的人权状况认真检视,如不理想则停止军售。当时“江南命案”等事件大大影响了台湾的“国际形象”,钱復在美国直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已看到结束“戒严”乃大势所趋,尽管这个话题在当时政治上还是禁忌的,但他仍决定冒险向蒋进谏。“这一层意思,我说了约半小时,经国先生很认真地听,没有打断我,等我结束以后,他回答说:‘我晓得你在这个问题上受了许多委屈,但要告诉你,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不能做,做了会动摇国本的。’”尔后钱復再次语重心长地向蒋经国进谏,希望引起他的重视。过了四个多月,有秘书到华府看钱復,说台湾正在积极处理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最先解决的可能是戒严问题。此后钱復又接到蒋孝勇从台北打来的长途电话:“父亲要我告诉你,他想了很久,认为还是你的意见对。”三周后,蒋经国会晤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夫人,直截了当地表示:“将很快终结此项紧急命令(戒严)。”钱復的提议终获采纳。尔后,台湾开放报禁、党禁,民主化遂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国民党的长期统治,积怨很深,那些新成立的政党和出版物大都将矛头对准当权者,重炮轰击,街头的群众示威活动也此起彼伏。但蒋经国却告诫党内干部,国民党今后要在台湾争取民众的支持,就必须以民主的方式,展现它比对手更能符合人民的日常需求。

钱復表示,他已是83岁老人了,前60年活得高高兴兴的,认为民主政治最好,一生拼命为实现民主政治的品质与效率。他以前向蒋经国建言“戒严是不对的,是错的,不该做这个事情,民主是对的,自由是对的,你要做”。最近这个二十年,“我后悔说了这些,民主和自由到了台湾都变假的了。现在搞成了绿色恐怖,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李登辉搞“台独”真相

 

李登辉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初非常重视钱復,钱復不仅有美国的背景,而且在岛内没有权力基础,不会对李构成威胁。1990年,钱復当上了“外交部长”,但随着李登辉的“台独”倾向明显,两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1995年,李登辉执意访美,钱復极力阻止,认为会破坏两岸关系,结果大大得罪了李登辉,被排挤出权力中心。1996年,钱復被李登辉发配到“国民大会”当“议长”。

钱復始终认为“大陆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是针对李登辉对“一个中国”政策转变,针对他的“台独”倾向。“我讲这句话是警告他的”。大陆政策在当时最高指导原则是国家统一纲领,只要有这个政策和纲领在,台湾的安全与安定可以保障,不会有任何问题。我要跟大陆统一,你怎么可以打我,外交政策换任何人主政都不受影响。想不到这些年问题变得这么严重,这样糟糕。李登辉无视台湾同胞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无视两岸交流给台湾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利用“千岛湖事件”,恶化两岸关系,推行“务实外交”,拓展其所谓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质是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谋求“台独”。

所谓“千岛湖事件”,是199441日清晨85分,载有24名台胞游客、2名导游、6名船员的“海瑞号”游轮,在浙江千岛湖被烧毁,人员全部死亡,这就是震惊海峡两岸的“千岛湖事件”,此纯属一起重大刑事案。“千岛湖事件”发生后,台湾岛内一些高官和政治人物,自412日开始便纷纷发表措辞强烈的指责,并以所谓“草菅人命”“土匪”等词语进行恶毒攻击,将此变为政治事件。李登辉更是以“中共是一堆恶势力,是土匪”进行谩骂和攻击;“台独”势力趁机煽风点火,鼓动“台湾独立”。412日,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宣布“即日起暂时停止两岸文教交流活动”“自51日起停止民众赴大陆旅游”。自此李登辉开始全面、公开推行“台独”分裂路线。台湾当局的举动为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蒙上了阴影,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

蒋氏父子时代,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和“汉贼不两立”的政策,凡是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台湾一概与之“断交”;凡是中国大陆加入的国际组织,台湾必退出,不允许在国际社会搞“双重承认”和“双重代表”,形成“两个中国”。

李登辉主政以后,改头换面,推出了“务实外交”“银弹外交”“经贸外交”“政党外交”“度假外交”等等,并强调“务实外交要重里子,不要重面子”,与许多国家发展了“官方”或“半官方”的实质关系。

李登辉推行“务实外交”的目的,在于打破涉外孤立局面,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强化台湾的“国际地位”,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质关系,谋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最后在国际上造成“双重承认”的事实,形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1988年初,李登辉亲自出马,以“台湾来的总统”的身份访问新加坡,名义是“度假”。这是国民党退台以后,台湾地区“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无“邦交”的国家,事后李登辉对记者说:“台湾来的总统”,“这样称呼虽差强人意,但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表示,不管哪个国家,以什么名义邀请,他都愿意前往访问。

1989年,李登辉利用欧美反华的机会,对“弹性务实外交”更加狂热。他在会见联邦德国学者时称:必须承认现阶段台湾当局“治权无法有效在大陆行使的事实,承认这项事实及寻求突破在外交上的限制,将有助于台湾重返国际社会”。于是便频频出击,仅从19897月至19905月,即利用优惠贷款、经济合作、技术输出等手段,先后同与中国大陆有邦交的格林纳达、利比里亚、莱索托和几内亚(比绍)等国恢复了“外交”关系,使“邦交国”由原来的22个增加到28个。

李登辉频频出访,其目的是多元的。第一,他要让世界知道“中华民国在台湾”。他出访过程中不止一次讲,“存在才有希望”,“爱拼才会赢”,“在这里我与各国总统平起平坐,就凸显了台湾的存在”。第二,用金钱稳住“邦交”。李登辉每次出访大多带着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台湾媒体形容李登辉的出访是“送钱之旅”。据台湾公开的资料:除新加坡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外,李登辉每到一个国家都要给几千万美元的贷款或援助、捐助,有的国家只有几十万人口,伸手就要3500万美元,若不给马上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仅19945月中南美洲和非洲的4国之行,就累计花去1.13亿美元。

钱復认为,亲日附美是李登辉“务实外交”的主轴。实现访美、访日是李登辉的最大心愿。亲日是“台独”势力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李登辉“亲日情结”的本能体现;附美则是“台独”势力所依赖的靠山。为此,李登辉积极配合美国和日本的亚太战略,鼓吹建立“亚太安全体系”,并为日本政府官员将台湾划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地域范畴而叫好。在位时,李登辉曾四次策划访日,都以失败告终。直到2001年终于在第6次以“看病”的名义去了日本,圆了“访日”梦。其实他去看病是假,搞“台独”是真。

原本第二次“辜汪会谈”,定在19957月上海举行。之前钱復向辜先生做了很长时间沟通,辜先生用便条纸写蝇头小楷,记了厚厚一摞。他说,我都记下来了,但是我还讲不出来,开会时你派个顾问给我。钱復说,没问题,一定。但李登辉一定要去美国康奈尔,毁了这一切。一直到1998年才进行第二次“辜汪会谈”。所以,钱復说:“天底下的事情,谋事在人,我一定尽我的能力去做,但成事在天,没办法。我为了这桩事,除了口头之外,还有过14页的正式文件给李登辉,告诉他不可以去,去了以后有什么样严重后果。他不听,不听我就辞职,他又不许我离开。对我来讲,那一段日子很辛苦,我一直觉得这是让两岸关系没有能够顺利进行的最严重事件,也是我最痛心的一桩事。”

19956月,李登辉终于用重金敲开了访美的大门。为了打通访美的关节,从1994年起就花巨资雇佣美国著名的游说公司——卡西迪公关公司,到美国国会山政治游说。原定年酬金150万美元,后因成效显著,增加到350万美元。在巨额金钱的诱惑下,卡西迪公司说服了美国参、众两院中大多数反共、反华的议员,通过了联署邀请李登辉进行“私人访问”的决议。据香港媒体透露,李登辉为了访美,仅1995年就花了28.1亿新台币,约合1亿多美元。卡西迪公司在攻下国会议员的同时,还把政治游说直指关键人物克林顿。卡西迪公司通过华盛顿的重要人物向克林顿保证:只要同意李登辉访美,1996年克林顿竞选连任总统时,台湾将给予巨额捐献,作为其竞选经费,不会少于5000万美元。李登辉还向康奈尔大学捐赠250万美元,条件是该校要颁给他杰出校友奖,并在欧林讲座中,邀请他担任主讲人。李登辉投机取巧访美,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李登辉访美,主要目的是动摇美国“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特别是69日他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16次提到“中华民国”。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麟徵曾对李登辉此行的表现评价说:就国际宣传效果而言,他无疑是一个“两个中国”的“超级推销员”。美国则称他是“麻烦制造者”。李登辉访美后,两岸关系严重恶化,他以“争取国际生存空间”为名,行分裂祖国、谋取“台湾实质独立”之实,因而其做法已经危及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危及台湾社会的稳定。钱復认为,李登辉的倒行逆施、分裂祖国,不得人心,必然遭到两岸同胞的共同反对。李登辉宣扬两国论,推行“台独”,终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近年来,我与钱復宗长交往甚多,他的言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名睿智博学的外交官,他的敏锐,他的智慧,他的思想,他看问题的视角,他的为人……都深深地感染我,让我欣赏,也让我醒悟。每次与钱復宗长见面,他都会谈到祖先的功德,“江浙一带五代十国的吴越国,在赵匡胤南征北战、建立北宋时,以武力消灭了8个国家,仅剩吴越国。当时的吴越国经济富庶,兵强马壮。吴越国钱姓国王,为使生产力免遭破坏,生民不被涂炭,主动放弃王位,纳土归宋,由此中国和平统一。钱弘俶作为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第一人,其智慧、勇气和胆识,令世人景仰。此乃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和平统一的先河,值得后世借鉴”。

慎终追远,不忘祖恩,海峡两岸钱氏后人,语同声、枝连理,文共宗、血同源,共同努力推动着两岸和平发展和交流合作。今年春天,书法艺术版《钱氏家训》线装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钱復宗长直接指导并撰写长序。他在序言中指出:“望读者诸君在阅读、践行钱氏祖训的同时,欣赏书法艺术,让中华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弘扬光大。”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钱復宗长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他虽经历了政治的潮起潮落、人生的云卷云舒,但他始终恪守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温文尔雅,包容谦卑,成为钱氏后人学习的楷模。

 

201858日写于海上长城大厦

 

(原文《钱復见证海峡两岸风云》载于《世纪》杂志2018年第5期,责任编辑:周峥嵘,新媒体实习编辑:钟凯月)

  • 上一篇文章: 钱复访谈实录:做有责任感的慈善家

  • 下一篇文章: 邓小平92南巡背景揭秘 有两句话记者不敢见报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7]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1]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